【方志四川•人物】汪毅 ‖《汤绍恩述评》后记

汤绍恩简介

汤绍恩,四川省安岳县人 。明嘉靖十四年(1535)出任浙江绍兴府知府,有“浙江李冰”“绍兴恩公”之誉。主持兴建的三江闸,节江制海,使江海两分,系古代治水“节江制海”实践的巨大成功,创造了中国古代水利奇迹。

汤绍恩画像(汪毅 供图)

该闸为砌石重力,强调了闸体砌筑和开闭的科技性,挑战了前贤的传统水利工程技术,是我国唯一以星宿名称建筑的大型挡潮排水闸,也是“现存我国古代最大的水闸工程”暨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又是创造性的水利科技杰作,即通过特殊水文设施——“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则碑来实现定量调度水资源,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领先世界300多年。

该闸以“二十八顺天应宿”及调度水的“五行”水则碑为创意,具有震古烁今的想象力,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绝唱,而且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关于“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

三江闸图片(汪毅 供图)

除兴建三江闸,汤绍恩还主持了海塘修筑、新塘开掘、鉴湖改造、绩堰恢复、纤道维建,航道疏通等水利工程,首次完整地实现了绍兴古代水利工程“拒潮、抗旱、排涝、灌溉、供淡、交通”六位一体的价值体系,造福绍兴约450年,与绍兴目前拥有的关于水和水城文化的种种殊荣息息相关,被清朝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四代皇帝敕赐。入《明史·循吏传》,系明代276年中30个地方模范官员之一,为该传中唯一的四川人,也是绍兴水利史上循吏进入正史《循吏传》的唯一者。

在绍兴水利广场上仅有的三尊雕塑中,四川籍的古代治水人物大禹、汤绍恩便占其中的两席(另一尊为马臻)。就绍兴数千年的水利史而言,汤绍恩既是大禹治水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传承者,又是继大禹之后古代治水建立功勋的集大成者,享有“公缵禹功” “功全禹迹” “禹稷同功”“缵禹之绪” “智侔神禹”“洞开缵禹绪” “功垂禹绩侔” “一方之神禹”“公之恩泽,洵不在禹下”等盛誉。

2014年,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三江闸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方案》,要求“按照世界领先水利工程、中国最早海滨大闸、绍兴水城海滨明珠的总体定位”,编制规划,组织实施。

汤绍恩述评

(后记)
汪 毅

1975年春,我由重庆上山下乡到安岳,开启了人生“广阔天地炼红心”的旅程。

因那时酷爱文艺创作,1981年春,我被调至安岳县文化馆任《安岳文艺》编辑。工作期间,我写过属于安岳人文范畴的贾岛、赵子仁和安岳石刻艺术,并在1989年出版《中国佛教与安岳石刻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一书(2019年,再次在巴蜀书社出版《安岳石刻艺术》一书)。后来,我主编过《高道陈抟》一书,并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大师题署、题词,该书于1993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无疑,这注定了我对安岳久握的一份人文情怀,以致于今再做“推手”——撰写《汤绍恩述评》,甚至为安岳县图书馆无偿捐赠“汪毅文献特藏馆”。

1986年,我就读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今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1988年,因工作需要我离开了安岳,先后就职于内江市文联、张大千纪念馆、文化局等单位。1996年,我调成都工作,就职于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尽管一路“迁徙”,但我依然视安岳为生命的驿站、人生的第二故乡。

正是因为与安岳有这一段难解的缘分,2019年6月9日,当读到修志界同道、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颜越虎先生发来《四川汤绍恩故居寻访记》时,我不禁心绪激荡,深为震撼,仿佛犹见汤公异代知己程鸣九。该文由水利文化研究资深学者邱志荣、魏义君先生撰写,潇潇洒洒、文情并茂,是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等单位开启“四川汤绍恩故居之旅”的首次长篇纪录,亦是促使我走近汤绍恩的动因之一。

2017年,在写《安岳石刻艺术》一书时,我曾考证陆游到过安岳并与刘仪凤有交亲之谊的史实,并撰文在《华西都市报》《文史杂志》发表。刘仪凤系安岳人,曾任兵部侍郎,虽居高位,仍勤学不倦,精于诗文,《宋史》有传;陆游是绍兴人,更是著名诗人,名响古今。由此可见,在宋代时,安岳与绍兴便两相通好。明嘉靖年间,汤绍恩出任绍兴知府,兴建三江闸,惠政一方,造福百姓,有恩于绍,可佐证在明代时,绍兴便与安岳两相通好。而陆游、汤绍恩的“一进一出”,巧似上天安排,书写了古代安岳、绍兴两地一段缘分的华章。于此,我萌发了撰写《汤绍恩述评》念头,意在为安岳、绍兴的续缘(互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此想法,经颜越虎先生牵线搭桥,得到著名文史专家、绍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暨副主席冯建荣的回应,并得到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的支持。

绍兴博物馆中的绍兴历史大事记(汪毅 供图)

《汤绍恩述评》写作始于2019年9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期主要是搜集、研读资料,渐进式地走近汤绍恩。具体写作,却是在疫情之中。因对于汤绍恩的认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邃的过程,故前后竟达七稿,算得上我写作生涯中的“难产”了。

汤绍恩是一位历史人物,加之涉及与马臻、李冰的比较研究,故不乏难度。囿于时代久远,其资料相对难觅,特别是汤绍恩的诗文和离任绍兴府知府之后的资料。在写作中,对其资料线索我算是孜孜以寻(包括马臻和李冰的。甚至在疫情期间,两度赴都江堰考察李冰治水情况),不仅“上下求索”(包括托请朋友、网购资料等),而且专程去安岳谒汤绍恩墓冢,赴杭州中国水利博物馆考察,前往绍兴交流、座谈、考察、泡图书馆等。

本文作者汪毅考察三江闸(汪毅 供图)

在资料提供或文本校对方面,我得到和卫国、颜越虎、邱志荣、张学渊、叶红、周啸天、许永强、汤朝林、李青春、邓开年、宋坚、张钧德、王烨、陈鹏儿、茹静文、董思思、马仲安等先生(女士)的帮助,得到鉴湖研究会、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的支持。特别是《浙江通志》副总纂暨总编室主任、浙江省越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颜越虎先生,除搭建交流的桥梁,还专程从杭州赴绍兴陪同考察,并在朋友圈发“汪毅千里行,只为汤绍恩”“千里奔波只为汤”(绍恩)的感言,让我心存感激。著名书画家汪晓灵、游三辉、李代远先生分别书法了汤绍恩《马太守庙》诗、《绍兴民为汤绍恩歌》、三江应宿闸孔28字,让书活色生辉。著名学者冯建荣先生仗义为本书拔笔作序,以仿效当年程鸣九为汤绍恩鼓与呼。其情如海深,其意似天远,堪称汤绍恩的异代知己,让我心存感佩。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省历史学会、安岳县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安岳县文物局等单位亦尽力给予支持。在此,谨一并致以谢忱。

三江应宿闸图(载《绍兴府志·水利志》,汪毅 供图)

为使书的内容更为立体直观,除述评外,我特地编辑了“图录”,并附以提炼出的表述,意在把历史遗珠串联起来,建立一座有关汤绍恩、三江闸的“纸上纪念馆”,成为人们如数家珍的聚集点和兴奋点。将图录前置,目的在于通过这种表达形式与具体的学术研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成为关于汤绍恩学术的支撑点,以向各级宣传部门、水利部门、文旅部门、史学部门、名人研究部门等推介,从而进一步彰显汤绍恩精神及三江闸的水利文化意义,架起安岳与绍兴、四川与浙江进一步交流的桥梁,直接为汤绍恩申报第二批全国“历史治水名人”(详见本书,特别是汤绍恩与马臻、李冰的比较研究部分)和第三批“四川历史名人”的遴选工作服务,直接为三江闸遗址博物馆项目的立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升格、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服务。

左图为三江闸旧貌(汪毅 供图),右图为三江闸新貌(汪毅 摄)

在本书的有限空间中,我还力图把图录编出匠心独运的感觉来,即小中见大(这个“大”,即表现在内容上的情景大、信息量大)、小中有精(这个“精”,即“精致感”,表现在形式上的视觉冲击),以把碎片化的历史信息拼织为一幅精美画图呈现给读者。其中,集汤绍恩雕塑像一组,意在更好地展示其形象,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由衷敬意;集三江应宿闸照片一组,意在唤起强烈的历史记忆、文明记忆、精神记忆,并以此强调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遗存生命的感恩与珍视;集三江应宿闸、新三江闸、曹娥江大闸一组,意在延伸比较,传递三江应宿闸生命的气场、脉息、意念、精神、情怀、人文理想以及代代赓续和与时俱进的多元信息,并向造福绍兴约450年的三江闸致以崇高敬礼。至于“汤绍恩档案”,则是我特别为汤绍恩梳理定制出的一张“大名片”。总之,我力图寻觅到汤绍恩、三江闸与历史的更多联系和节点,意在方便读者从中作出新的价值判断。

汪毅著《汤绍恩书评》书影(汪毅 供图)

书名虽为《汤绍恩述评》,但实为汤绍恩研究并意在其文化创意推动。全书共分“神人天降,汤汤水命”“科学治水,三江砥柱”“禹绩神功,丹心汗青”“文章锦绣,史志重光”“功追马臻,比较研究”“功媲李冰,比较研究”“拓展未来,建言献策”七个部分,意在构筑汤绍恩研究框架,拓展汤绍恩研究格局,提升汤绍恩研究品质,使之更有效地成为促进地方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其中,汤绍恩与马臻、李冰同为循吏治水,共性纷呈,个性鲜明。从比较研究角度,我首次作了对比讨论,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对历史治水、兴水人物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绍兴民为汤绍恩歌(汪毅 供图)

写泛泛文章易,做历史人物推手难,特别是做汤绍恩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推手更难。故在“拓展未来,建言献策”中,我既是站在文化工作者和史志工作者立场上的,更是站在一个推手应有的立场上的,自然倾向性难免。

汤绍恩被载入的文献典籍(汪毅 供图)

应该说“拓展未来,建言献策”这份 “万言书”(逾一万三千言),既是为安岳、绍兴文明“把脉开方”,又是擂鼓三通的呼吁,堪称我的“陈情表”,寄托了我的学术憧憬、文化理想及对安岳和绍兴的美好祝愿。其言其策,虽不乏挂一漏万和带有主观性,但我心澄诚,潺潺岳阳溪可观、滔滔三江水可鉴矣!

以汤绍恩姓氏命名的路、桥、社区(汪毅供图)

在“拓展未来,建言献策”中,因历史上普州(今安岳)与眉州(今眉山)有“东普西眉”之说,故我还将汤绍恩与苏轼作了相对的比较讨论,以走进他们共同的心灵世界。他们二人虽不属于一个朝代,但却不乏同比性。对其进行比较讨论,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甚至具有方法论意义。谨期望四川史学界、文化界给予关注,特别是安岳与眉山,以让“东普西眉”再续华章,成为巴蜀文明的一个“新视点”。

《汤绍恩书评》目录(汪毅 供图)

在“文献辑存”中,特别辑录了汤绍恩留存于清代《安岳县志》中的六篇文章和其父亲汤佐的两篇文章。对这些珍贵的乡邦文献,我不仅点校,而且影印其木刻版本,意在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这些目前能搜集到的汤氏父子的文章中,可见其文心之玲珑、文情之茂盛、文风之雅达、文采之璀璨、文道之豪迈、文理之深邃。此可谓:先贤文墨,飘香百年,泽被乡邦,珍贵万千。

《明史·循吏传·汤绍恩传》木刻板(汪毅 供图)

附 录

    汤绍恩入选第三批“四川历史名人”

可行性分析
汪 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四川省于2017年启动了“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并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图片来自网络)

据《关于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川宣发〔2017〕6号)悉知,“四川历史名人”的遴选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即在2025年基本形成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据此,第一批“四川历史名人”(十人)名单①于2017年7月公布,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十人)名单②于2020年6月公布,时间相距三年。在公布的名单中,涉及治水领域中的代表性历史人物有大禹、李冰(苏轼主要是从文学成就考量的),且均在第一批名单公布之中。从人物遴选来自的治水、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科学(天文学、数学)、军事等领域(类别)判断,鉴于第二批无治水人物代表,第三批应不会出现空白。其理由是,治水兴农、治水兴邦在古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为官“不善治水,无以为绩”。故这方面的历史名人不应该缺失,且四川在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为数不多。

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图片来自网络)

基于上述,特对汤绍恩入选第三批“四川历史名人”作以下可行性分析。

一、关于汤绍恩

从功绩而言,汤绍恩是古代治水兴农与宣教并举的典型,为明代绍兴封面人物,被尊为祀传中的“浙海之神”,由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四位皇帝敕赐,有人物传入国史(《明史·循吏传》)及《大清一统志》等文献典籍达数十种,系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从代表治水兴农方面的历史人物而言,功绩具有绝对优势(已推出的大禹、李冰除外),即除主持创建三江闸,还主持了海塘修筑、新塘开掘、鉴湖改造、绩堰恢复、纤道维建,航道疏通等水利工程,首次完整地实现了绍兴古代水利工程“拒潮、抗旱、排涝、灌溉、供淡、交通”六位一体的价值体系,造福绍兴约450年,与绍兴目前拥有的关于水和水城文化的种种殊荣息息相关,包括或关联了今天绍兴的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江闸、海塘)、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古纤道)、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鉴湖)、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运河),系绍兴关于水的灵魂人物之一;从生平和史迹而言,清晰无争议;从民意而言,有《绍兴民为汤绍恩歌》③及诸奠章;从综合评价而言,有《两川间气引》《庙堂雅量引》《功全禹迹引》《三代遗才引》等(十款)“引”体系;从社会评价而言,有匾额、对联达数十种;从社会影响而言,绍兴有以汤绍恩姓氏命名的“汤公路”“汤公桥”“汤公社区”;从治水、兴水文化的延伸意义而言,汤绍恩既是大禹治水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传承者之一,又是绍兴继大禹之后古代治水建立功勋的集大成者之一,享有“公缵禹功”“功全禹迹”“禹稷同功”“缵禹之绪”“智侔神禹”“洞开缵禹绪”“功垂禹绩侔”“一方之神禹”“公之恩泽,洵不在禹下”等盛誉,具有与大禹整合的特殊效应;从学术支撑而言,本书有具体述评;从研究成果而言,有汪毅著《汤绍恩述评》及相关研究成果。

汤绍恩塑像及画像(汪毅 供图)

二、汤绍恩的主要功绩(主持修建三江闸水利工程)

从三江闸水利工程的价值而言,节江制海,使江海两分,其难度和智慧超越节江、围湖、筑堤、修渠、挖堰等形式,创造了中国古代水利奇迹,系古代治水“节江制海”实践的巨大成功;从创意而言,以“二十八顺天应宿”建闸理念与调度水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则碑为载体,具有震古烁今的想象力,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绝唱,而且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关于“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从应用价值而言,福祉绍兴约450年;从当代价值而言,影响了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曹娥江大闸以28孔“顺天应宿”的建筑理念;从遗存而言,三江闸客观存在,并有重大历史影响;从文物价值而言,三江闸的六次重大维修具有“非遗”属性;从其砌石重力结构而言,强调了闸体砌筑和开闭的科技性,挑战了之前的传统水利工程技术,是我国唯一以星宿名称建筑的大型挡潮排水闸,也是“现存我国古代最大的水闸工程”④ 暨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从科技创新而言,该闸系创造性的水利科技杰作,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⑤,领先世界300多年,在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有着重大影响。从三江闸的保护利用传承暨当代价值而言,2014年11月4日,绍兴市热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三江闸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方案》,要求“按照世界领先水利工程、中国最早海滨大闸、绍兴水城海滨明珠的总体定位”,编制规划,组织实施。

三江闸平面图 剖面图(汪毅 供图)
说明: 本可行性分析,亦可作为《汤绍恩入选全国第二批“历史治水名人”可行性分析》参考文本。

①第一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

②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

③又名《颂汤侯德政歌》):“泰山巅,千丈万丈高于天;长江水,千尺万尺深到底。高于天,不可跻,公名千载与山齐;深到底,不可滓,公名千载留青史。”该歌谣广泛流传,并辑录于《明诗综》。

④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314页。

⑤邱志荣、李云鹏主编:《运河论丛——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版,第379页。

注 释

作者简介

汪毅,一级文学创作职称(正高),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原副会长,《四川省志》原副总编。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