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需要有效引领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专家,需要多长时间?北京市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教研员王能智告诉我们:“三年就够了!”从1994年开始举办“全区青年地理教师培训班”算起,王能智已经进行了三轮半为期三年的教师培训试验,他带过的100多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全国教学大赛的冠军。
在我的认识中,一名新教师要成长起来,要经历“适应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稳定期”、“后发展期”等阶段,没有七八年的磨炼是不大可能的。难道王能智带出的“徒弟”是“假性成长”,他们是被“催熟”吗?但是,认真分析一下王能智的培养方案,我们就会打消这种疑虑,因为他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不同于常规的设计,突破了常规的教师发展思想,新教师之所以能获得迅速的成长,可以说是完全得益于他强有力的引领。
在王能智的试验班上,新教师第一年不当班主任,不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没有写作论文的要求,不做把关老师,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会“讲课”。王能智认为,统领整个教学的是教学设计,因此,第一年的培训重点是让教师具备设计教学的能力。王能智对新教师有八个讲座,它们分别是:怎么编制和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探究与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与形成测试编制;怎样练习讲解;向其他学科拓展教学的窍门;新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不再说其他的培训内容,单看这八个讲座,就让人感到“引领”的针对性和高水平。讲座涉及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组织技能,不要说是新教师,即使是一个有着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也未必能够把握。
现实中,我们是不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成了教师“个人的私事”?一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教师“多读书”、“多写教学反思”,比较重视的做法就是“传帮带”、“压担子”,而没有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真正强有力的、持续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引领”。2003年,《教育时报》刊发了“小鲁”老师的来信。刚刚走上讲台的“小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喜爱,应该说他充满了教育热情,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不幸的是,学校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成绩”,很快,“小鲁”老师就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面前徘徊起来。其实,“小鲁”老师的遭遇并非个案,很多青年教师起初都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着美好的设想,然而时间不久,就产生了职业倦态,放弃了教育理想和追求。我认为,出现这样的心理落差,完全是教师缺乏成长引领造成的。
教师成长,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引领更不可或缺,这种引领不仅包括教学技能、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精神、教育本质认识的引领。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似乎更多的还是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单打独斗”的状态。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孤独”、“寂寞”、“不被别人的理解的痛苦”,不断学习、摸索、实践,或许几年之后他能够获得教育生涯的“新生”;但是,如果一位教师没有这样的毅力和执著精神,那么他也就只能归于“沉寂”了。由此看来,引领缺失或许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问题。
在学校中,校长扮演着重要的教师发展引领角色,他能让教师走上专注教学之路,对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满期待。在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引领上,教研部门则责无旁贷。但愿这个问题能引起学校校长、教研部门的关注,真正承担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责任,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研区域也打造成名师成长的“基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