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平】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汉字灿烂辉煌
文/王继平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汉字灿烂辉煌
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远古之时,日本人虽有自身的语言,却没有记录的方法,利用口耳相传来传述古事。到了五世纪初,汉字传到了日本,日本人没有交专利费,也不打招呼,毫不费力地借用了汉字,才把他们的语言用汉语文字记载下来了。随之兴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语使用本民族语言,书写时则使用汉文。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其古籍或古代或近代公文,皆以汉字写成。但由于古代汉文极为难解,汉字笔画又多,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非常难学,便造成只限一小部分十载寒窗苦读的书生,贵族阶层的子女,能识字书写外,广大民众均是汉文文盲。另外,更衍生出“精通汉文的文人”掌握政治的弊端。于是,“脱汉”风潮油然而生。
日本“脱汉”的成果是造出了“假名”(かな,kana),分为“平假名”(ひらがな,hiragana)与“片假名”。二者的造字目的不同。
平假名用于一般书写,片假名用于特殊用语和外来语,假名的其中一项功能相当于汉语中的拼音,没有对应的汉字时,也就直接用假名了。片假名直接记载和拼读了外来语(英德法西俄等)的发音,这一点很聪明,直接省去了死记硬背外语的麻烦。目前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这种倾向,例如大部分年轻人会直接说:“OK(奥慨)、拜拜”,等等。
最早的万叶假名,是将汉字视作单纯表音符号的一种表记法,在约定成俗的简化之后,渐渐成为现代所见之假名。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假名标出。日语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之分,音读就是模仿汉语的发音,训读就是日语固有的发音用在汉字上。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全盘照抄中国的繁体汉字,第一篇记载文字,不管过去的还是现代的一般日本人都看不懂,只有专门的研究者才能读懂意思。
但是现在仍然有一小部分日本人不承认汉字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认为这些日语汉字以及假名都是他们的老祖先留传下来的,但是历史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我们从下图可以看出汉语转变成日语假名的事实根据。假名的汉字来源表如下:
A、(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发音)(来源汉字)
(下同)
あ(ア)(a):阿、安、亚、恶、爱;
い(イ)(i):伊、以、移、意、异;
う(ウ)(u):宇,于、有、忧、云;
え(エ)(e):江、衣、要、英、盈;
お(オ)(o):于、御。
K、か(カ)(ka):加、家、驾、贺、可、河、我、甘、闲、香;
き(キ)(ki):几、奇、支、起、喜、归、鬼、艺、义、闻;
く(ク)(ku):久、具、俱、九、求、区;
け(ケ)(ke):介(个)、计,希、遣、气、外;
こ(コ)(ko):己、子、古、故、孤、居、举、期、护、越;
S、さ(サ)(sa):散、左、佐、差、斜、沙、锁、乍、作;
し(シ)(si):之、士、志、慈、次、事、思、斯、四、新;
す(ス)(su):须、寸、朱、数、寿、春;
せ(セ)(se):世、制、齐、势、是、声;
そ(ソ)(so):曾、楚、所、处、苏、宗、添。
T、た(タ)(ta):多、太、陀、田、当、堂;
ち(チ)(chi):千、知、地、智、致、治、迟;
つ(ツ)(tsu):川、都、豆、津、徒、图;
て(テ)(te):天、帝、氐、低、转、亭、手;
と(ト)(to):止、度、登、等、东、户。
N、な(ナ)(na):奈、那、难、南、名;
に(ニ)(ni):二、仁、尔、你、耳、丹;
ぬ(ヌ)(nu):奴、努、怒;
ね(ネ)(ne):祢、年、根;
の(ノ)(no):乃、能、农、浓、之。
H、は(ハ)(ha):八、波、巴、霸、破、颇、半、盘、者、叶;
ひ(ヒ)(hi):比、避、毗、悲、非、飞、火、日;
ふ(フ)(fu):不、布、普、夫、妇、风;
へ(ヘ)(he):部、弊、倍、陪、遍、边、平;
ほ(ホ)(ho):保、宝、富、本、番、奉。
M、ま(マ)(ma):万、末、马、麻、摩、莫、满、真、间;
み(ミ)(mi):三、美、弥、微、未、见、身;
む(ム)(mu):牟、武、无、舞、务;
め(メ)(me):女、卖、每、咩、米、免、面;
も(モ)(mo):毛、母、茂、文、蒙、〔裳〕。
Y、 や(ヤ)(ya):也、夜、耶、野、阳、八、屋;
ゆ(ユ)(yu):由、游、逾;
よ(ヨ)(yo):与、余、馀、予、用、世。
R、 ら(ラ)(ra):良、罗、乐、等;
り(リ)(ri):利、梨、里、理、李、离;
る(ル)(ru):流、留、琉、娄、屡、类、累;
れ(レ)(re):礼、丽、例、料、连;
ろ(ロ)(ro):吕、路、露、鲁、卢。
W、わ(ワ)(wa):和、倭、王;
ヰ(ゐ)(i):井、爲、遗;
ヱ(ゑ)(e):惠、卫;
を(ヲ)(o):乎、远、乌、越、雄。
n、 ん(ン)(n):尔、无。
要说明的是,上表中的“ヰ(ゐ)”和 “ヱ(ゑ)”在现代日语中很少使用,只存在于古代典籍、影视作品、人名地名之中。
日语中如果没有汉字是绝对不行的,好多单词的日语发音是完全相同的,例如:记者、汽车(火车之意)、贵社、歸社、騎射、喜捨的发音就完全一样。因此能写出汉字的尽量要写出,虽然其发音与汉语的不同。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时候,虽然大部分还是用了汉语原有的意思,但还有相当多的汉字不是原来的意思了,有些与中国汉字的意思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了。例如:“娘”这个汉字单词在日语里是女儿的意思,其实想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国“姑娘”不也有女儿的意思吗?
下面就是典型的部分与汉语不同意思的日语汉字:
例如:手纸(日语)=信(汉语)(下同)。有料=收费、無料=免费、油断=疏忽大意、怪我=负伤、手当=补贴、切手=邮票、有難=谢谢、大变=非常、請負=包工、嘘=谎言、打合=会谈、打方=放枪、打出=散场、内鼠=没见过世面的人、内輪=内部、得意先=用户、大根=萝卜、马鹿=混蛋、風吕屋=浴池、世話=照顾、爱人=情人、覚書=备忘录、骨折=费心、温突=火炕、经理=会计、快調=顺利、介抱=护理、楽屋=后台、床=地板、上様=贵夫人、鸭居=上框、腕白=淘气、唐辛=辣椒、練瓦=砖、喧哗=打架、见当=目标、空手形=空头支票、一生悬命=努力、勉强=学习、面白=有趣、社长=总经理、检讨=研究、株式会社=有限公司、見物=参观、主催=主办、家内=自己的老婆、(陕西老话:屋里的)、旦那=主人、老爷、丈夫、汤=开水、上手=好、下手=拙劣、丈夫=结实、大丈夫=不要紧、素人=外行、玄(黑)人=内行、冗谈=玩笑、根性=脾气、走=跑、走路=跑道、是非=务必、手顺=程序、留立=阻止、地口=双关语、小口=小批量、大手=大型、台所=厨房、相杀=抵消、手拔工事=豆腐渣工程、上出来=成绩良好、折角=特意、注文=订货、杀到=蜂拥而至、出荷=发货、日当=日薪、纳品=交货、端株=散股、捌口=销路、利生男=幸运的人、割勘=AA制、挂算=乘法、割算=除法、嬶天下=妻管严、亭主関白=夫跋扈、全日空=全日本航空公司。
以上这些日语汉字不但意思不同,且每个汉字的发音都有固定的日语发音。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胡乱猜测,否则就闹出大笑话了,下面我要讲几个关于这方面的真实笑话。
另外,现代汉语中特别是一些有关社会科学、行政学、法学、化学以及现代科技词汇有不少是从日语中转化吸收过来的,例如:干部、管理、经济、科学、社会、资本、派出所、形而上学、杂志、哲学、真菌、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纸型、指标、制裁、制约、质量、终点、仲裁、主笔、主观、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料、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综合、总理、组阁、组合、组织、左翼、作品、同情、进化、喜剧、人格、偶然、劳动、图案、 退化、输出、体育、失效、审问、权限、社交、人权、取缔、前卫、评价、目的、了解、流感、理论、漫画、冷藏、巨匠、具体、阶级、净化、介入、经验、节约、交通、交换、讲演、集团、计划、建筑、独裁、低调、反射、承认、国立、方针、服务、规则、量贩、人气、茶道、卡拉OK……
没有这些从日语转化过来的现代汉语,很难想象那些艰涩的古汉语将会给现代中国人带来怎样的不便。这些从日本转来的词汇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现代汉语,同时也促进了我们中国文化的进步,中日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善莫大焉。
再说到我们看到的日语汉字大部分是可以用汉语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的,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有一小部分日语汉字一定要慎重考虑它的意思,不动脑子地直接翻译过来的话是要闹大笑话的,下面我要讲几个真真切切发生的直接用日语汉字说出中文的大笑话。
前几天有一个深圳公司的老板朋友收到一封日本朋友发来的邮件,他匆忙转发给我,并焦急地打电话问我:王翻译你快看看,是不是山田先生传染上新冠病毒了,他说“有難”啊!我看后对他说,这个“有難”是谢谢您的意思,您甭担心了。他听后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了好一阵子。
1986年我随陕西宝鸡一个工厂的实习团去日本松下公司实习,有一天走到日本名古屋大街上,看到一家装修很漂亮的门面上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全日空”三个大字,带队的团长张总工程师就问我,这个房子咋就全天都空着,不怕浪费吗?我给他解释说,这是全日本航空公司的缩写,他点头笑着说明白了。还是这个张总,从日本回来后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作访日报告时,说道:我在人家松下公司的宣传栏上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感触很深、启发很大,标语是这样写的:“油断一时,怪我一生”。日本人的这种对工作负责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你看人家仅仅就是断油了一个小时,这一辈子都觉得怪他。他慷慨激昂地演讲,博得一阵雷鸣般的热烈掌声。会后我悄悄地对张总说,那个标语的意思是:疏忽一时,悲伤一生。他听后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都差不多,差不多。
去年的一天,我随同我们深圳公司的老总去参加一家日资公司的供应商联席会议,日方总经理讲完话后,漂亮的女翻译开始翻译说:“我们社长刚才说了,我们是一家‘大手’企业,一定要严格地按照‘手顺’办事,你们接到我们的‘发注’表后,要立即把‘見積書’发来,我们确定了供应商后,还要对你们的‘纳品期’进行调整,以保证产品按期‘出荷’” 。女翻译翻译完后,供应商们个个一头雾水,一脸懵逼,还有个别人小声说,你们还大手,小气的要命,以前资材部要回扣,现在还发展到要“见鸡”才给订单,真是不要脸。看见大家没听懂的样子,这家公司的中国人资材部长站起来给大家解释了一番:我们公司都这样说习惯了,“大手”就是大型,“手顺”就是程序, “发注”就是订货,“見積書”就是报价单,“纳品期”就是交货期,“出荷”就是发货的意思。大家听懂了吗?供应商们毕竟是想要订单来的,也不好意思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就说道:“大概明白了。”会议还讨论了其他几个问题后就结束了。
临散会时,女翻译对她们厂里的干部传达了日方总经理的指示:总经理让厂里的科长和部长们留一下,要一起“打合”。出门后我们老总稍显紧张地悄悄问我:“何先生出啥事了?他们那么多人还要打他。”我一下子差点笑出声来,对老总说,这个“打合”是开会协商的意思,不是要打那个你认识的何先生的。“哦,是这个意思啊!”我们老总这才放心地点点了头。
这件事后,我问了好多位正在日资公司担任日语翻译的年轻同行们,她们异口同声地说现在都是这样翻译的呀!“打合”就说打合,“手顺”就说手顺呀!只要公司的人听懂了就行了。可见日语汉字是多么顽强地向它的发源地进行着蚕食,这种无声的奴化正在悄然地侵蚀着我们。然而我还是痛感现在的年轻一代的日语翻译同行们是多么地轻率和不负责任,在你们公司这样翻译虽然大家听多了是听懂了,但是你们是要对外的,特别在中国这样的汉语坏境下,一个日资公司的形象就这样被她们轻而易举地用语言毁掉了。作为一个翻译的责任心何在啊?!
我还是一贯地坚持认为,翻译就是要坚持基本的三要素:信、达、雅。对于日语中的汉字我们一定要谨慎地认真地甄别其意思,不能囫囵吞枣,不能望文生义。不要让那些似是而非的汉字把我们带到沟里去。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联合国通用语言里就有我们的汉语。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现在许多外国人开始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兴建起来。期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汉语也能像英语一样,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坚信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语言和文字,必将进一步走向更辽阔的世界,更加熠熠生辉,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