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爻象与天文

《易经》卦爻辞直接描述的天象并不多,而且所述的天象也并不特别重要。在后世的《易经》研究中,不少人认为《易经》卦爻辞虽未直接言及天象,但是却隐含着对天象的描述。闻一多先生对此做了深人的研究,本节即对闻一多先生的研究作-介绍。
首先是乾卦。乾卦的卦爻辞都没有明显说到天象,可是乾卦在《易经》系统中居于六十四卦之首,是天的代表,因而应该与天有较密切的关系。不少学者对此做过探讨,而关于乾卦与天象的联系,闻一多作了最明确的论述。他认为乾卦的整体是北斗星的表征,而乾卦各爻则描绘了东宫苍龙所代表的龙马,拉着帝车在天空运行。在他所撰的《周易)义证类纂》东方苍龙之象(春)。东方成龙形南首北尾合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共七十五度,《史记.天官书》亢角二星像龙角,氐房星像龙身,尾宿即龙之尾也。图1-2柬方苍龙 。
中对此作了论证。首先他对乾卦是北斗星的表征作了论述,其理由有四: ( 乾字本当为“斡” 字,斡是旋转的意思,北斗星始终绕天北极旋转,且四季可见,古人想像天随斗转,以北斗为天之枢纽。因而用这-天空最明亮的星组,作为天体之象征,是很自然的。乾字,商字,晶字,在籀文(即大篆)写法中,均从日字。而商为古代星,名,晶为古代的星字,从而推论乾也很可能是一-组星名,如果是星名,那就是北斗星之专名。他引《易纬逸象》说乾为旋,旋与斡同义,而北斗七星也随天旋转。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因而北斗星也以旋转为其特征,所以乾是北斗星的论断得到证实。他引《说卦传》言:“乾,西北之卦。”而战国以来,天官家谓天庭在昆仑山上,则北斗当中国之西北隅,这一论证或许与中国古代天倾西北的传统说法相关。
闻一多在阐述乾卦代表北斗星之后,又据乾卦诸爻辞多用龙,即.初九为潜龙,九二为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虽未直接说龙,但也与龙有关。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用九见群龙无首。只有九三爻未言及龙。由此提:出乾之六爻为东官苍龙星之行踪,其论证亦有四:古代甘德、石申所著《星经》, 明代程荣纂辑的《汉魏丛书》中所载《通占大象历星经》,即署汉甘.公、石申著,说:“角宿, 苍龙角也。南,左角,名天津,苍色。北,右角,为天门,黄色。中间名天关,左主天田,右主天祗。凡日、月、五星皆从天关行。
《史记.天官书》索引引石氏曰:“龙星左角为天田。”《封禅书.正义》引《汉旧仪》亦曰:“龙星左角为天田。”《唐开元占经》卷六十说:“角二星,天关也,其间天门。左角为天田,为狱,为理,主刑,右角为尉,为将,主兵。”又《唐开元占经》卷六十九《甘氏中官占》中有天田星占四十二,载甘氏曰:“天田二星在右角北。”
甘石《星经》也载有:“天田二星,在角北,主天子畿内陆。”联系乾九二爻辞:“见龙在田”,此即指天田星。左角即角宿一,即名天田者,在黄道南,是室女座a星。右角即角宿二,为室女座β星,在黄道北。而甘氏中官的天田二星在右角北,即更在黄道以北。此天田二星与角宿二星经度相差不多。因而角宿或角宿附近的天田星,都可能是“见龙在田”的“田”。“见龙在田”指角宿春分时已升起在地平之上,人们能观测到。
闻一多引《说文》“.....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以证。龙星的角在室女座,龙的主体则在天蝎座。两者在经度上相差约三小时,龙角先见,约隔-一个半月,才见到龙体。所以在春夏之交,天蝎座在黄昏后才在东南方地平线上出现。
闻一多说“苍龙之星即心宿三星(属天蝎座),当春夏之交,昏后升于东南,秋冬之交,昏后降于西南。”他引《后汉书.张衡传》写道:“夫玄龙,迎夏则陵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溷泥而潜蟠,避害也。”以证明秋分后,角宿已没人地平线,龙体已接近西方地平线,正是九四爻辞所描述的“或跃在渊”。
而秋冬之交,代表龙体的天蝎座(房心二宿)也没人地平线,正是初九潜龙的景况,而九五飞龙在天,正是春分后天蝎座自地平线冉冉上升,直到中天的景象。可能上九亢龙,则是天蝎座已过中天的景象。他对“用九,见群龙无首”的解释则稍为复杂。
他首先将群读为卷,卷为卷曲,故群龙即卷龙。而龙之体应以卷曲为正常,如龙体亢直则为不正常,故亢龙有悔,卷龙为吉。《天官书》说:“东宫苍龙,房心。心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即说龙欲曲而不欲直。闻一多又引《史记.蔡泽传》:“泽说应侯曰:《易》日‘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伸)而不能屈,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又引贾谊《新书●容经》篇:‘“‘亢龙',往而不返,故日“有悔’, 悔者凶也。”可见亢.是往而不返,即龙星已偏中天,直向西落,往而不返。同时亢也是只能伸不能屈,只能上而不能下,这虽然主要是用以比喻人事,但也有天象的意义。秋天天蝎座在天上特别显眼,似更为伸展,但这时龙星已逐渐西落,故亢龙有悔。至此,当更进- -步交代卦与爻各表不同天象之理由,闻一多认为其理由亦有四。卦爻两辞,本非出自一手,成于-一时,故卦表北斗,爻表苍龙并非不可能。同为苍龙体的房星也名天驷或天马。
而《天官书》又说“斗为帝车”,因而将马与车联在一起也是很自然的。《天官书》又说“杓携龙角”,《集解》引孟康日:“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即说北斗星的斗柄与角宿相连。实际上是北斗斗柄两星,即开阳(北斗第六星)和摇光(北斗第七星)与角宿- - (即室女座a星)相联结的直线。
角宿一至开阳直线延伸至北极星(小熊座a);角宿一至摇光直线则延伸至帝星(小熊座β)。而斗柄也就是车杠,龙马套上车杠,形象地描绘了帝车。《汉书●郊祀志》写道:“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王先谦《补注> .日:“北斗登龙,即所谓北斗七星,杓携龙角也”。汉朝制幡将北斗与登龙画在-起,保留了古代以来的星占学内容,证明乾卦星象的表示有很古的渊源。闻~ -多就乾卦卦爻辞和星象关联做了广泛而深人的引证,对乾卦的本质有所阐发而被多所引用。
闻一多先生除对乾卦与天象做了研究外,还对《易经》第三十八卦睽卦做了研究。睽卦卦爻辞中亦无涉及天文之词,但他对睽卦上九爻辞:“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他认为此处隐含了三个星组,即奎宿、鬼宿和弧星的星象。描述奎宿的辞是:“睽孤见豕负涂,往遇雨则吉”。而描写鬼宿和弧星的辞是: .“载鬼-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为此闻一多首先认为这一条爻辞要重新排列- 下:“往遇雨则吉,排在‘见豕负涂’之后”。
他从《诗经.小雅.渐渐之石》篇得到启发。《渐 渐之石》描写了出征的战士已是山川险阻又遇上大雨,艰辛备尝。其中遇上大雨的辞说:“有豕白蹄,丞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意谓见到- - 群白蹄子的猪,正在趟水过河,又见到月亮附丽在毕宿附近,就要下大雨了。月亮在毕宿和看到猪趟水就要下雨,这是古代人们的经验,且两者皆为天象。<汉书.天文志》说“月去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至于“豕涉波”则可能指奎宿。
《史记.天官书》说:“奎日封豕,为沟读。”
《汉书.天文志》说:“奎日封豬, 为沟读。”《晋书.天文志》说:“奎,一日天豕,亦日封豕,又主沟读,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即奎宿于星象为猪,又为沟渎。所以闻一多引《述异记》说:“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
又引《御览》卷十引黄子发《相雨书》日:“四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稀,三日大雨。”这些都与《渐渐之石》所说吻合。按奎宿跨仙女和双鱼两星座,奎宿共16星,其-一至九星在仙女座中,奎九星亦称奎大星,为仙女座β星,即奎宿西南大星天豕目者,是颗二等亮星。
其十至十六星在双鱼座,奎宿最北端的奎宿七星紧靠仙女座大星云(M31), 又奎宿正在银河边,靠近仙后座,因而河中有云,指黑气在河边,正是“黑猪渡河”,或“如浴猪稀”之象。
闻一多进一步认为,“豕涉波而为雨象者,雨师名屏翳,又作冯翳,即河伯冯夷,而冯夷实又封稀之转,是屏翳即封稀,而雨师即豕,故传说豕涉波为将雨之象也。”至于后一半爻辞中之“载鬼一车”,认为是舆鬼星。《史记.天官书》说:“奥鬼, 鬼祠事,中白者为质。”《晋书天文志》载:“舆鬼五星,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中央星为积尸,主死丧祠祀。
一日铁镢,主诛斩。”輿鬼即鬼宿,周边四星,中间一星白色为质星,《唐开元占经》引石氏说鬼宿:“中央色白如粉絮.者,所谓积尸气也。一天尸,故主死丧。”因此,鬼宿周边四星如车象。舆,载也。中间积尸气谓鬼。所以说“载鬼一车”。按舆鬼五星,在巨蟹星座中,位于黄道北。其周边四星为巨蟹座

,中央积尸气为巨蟹星团M44。其最亮者为鬼宿四星,即σ星,为4.17等。

其余者是五等以下的暗星。此爻辞中还说到弧星,弧星古亦称弧矢,现列于井宿。《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八,弧星列为石氏外官第二十八,石氏说: .“弧九星在狼东南。弧星者,天弓也,以备盗贼。”
弧星在天狼星东南,弧星的矢正对着天狼。按弧九星分布在大犬座和船尾座中,在大犬座的是弧矢一、二、七、八诸星,在船尾座的是三、四、五、六、九诸星。天狼星也在大犬座。
为大犬座a星,是恒星中目视最亮的,星等为1.98。弧矢一星为大犬座σ,是颗1.98等的亮星。弧矢二是大犬座η, 2.43 等星;弧矢七为大犬座e,1.63等星。弧星、天狼,延伸至参宿a (参左肩)为直线,
《唐开元占经》卷六十三引郗萌说:“弧射狼,误中参左肩,舆尸于鬼,鬼之言归也。”参星对应七将,左肩为左将,又主兵事,弧星误中,致有死伤,将尸体载于鬼宿车中,故“载鬼一车”。
此说有其星占学上的传说为据。爻辞说:“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按高亨说其义谓先张弓备射,以为是盗寇,后知为婚嫁,乃将弓放下。此外,闻一多还对《易经》第五十五卦丰卦九三爻辞做了解说,“丰其沛,日中见沫。”
他认为沛与旆
可互借,沫当读为彗,旆是一种长旗,长达一丈六尺。旆之为旗长而垂梢,彗星之状似之。因而他以为这一爻辞描述了彗星的星象。当然从卦爻辞中推论出一些隐含的星象,终究只是研究的推断,而不能是实指。但由于其推断的星象与《易经》时代可见的星象很吻合,所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易经》卦爻辞中的记日方法
《易经》第十八卦蛊卦卦辞:“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意思是占得此卦可以举行大型祭祀,可以渡越大河。但要在甲日前的三日辛日和甲日后的三日丁日。不过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子夏传》云:“先甲三日者, 辛壬癸也。后甲三日者,乙丙丁也。”又引马融说:“甲在东方。
艮在东北,故云先甲;巽在东南,故云后甲。所以十8之中惟称甲者,甲为十日之首,蛊为造事之端,故举初而明事始也。言所以三日者,不令而诛谓之暴,故令先后各三日,欲使百姓遍习,行而不犯也。”按《子夏传》的说法,是甲前之三日和甲后之三日均可祭祀和渡越大河。但马融所说之先甲,当是指本旬上一旬(-旬十日)的三天和本旬之下一旬的三天。所以言先甲后甲,乃是前一个甲和下一个甲。甲是十日之首日,以旬首之甲与蛊代表事之开端对应起来。
无论对卦辞作何解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都只是显示了古代一种记录日序的方法。按《尚书.尧奥》言:“期三百六旬又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即说一年有366日(应是365.25日),以加置闰月的方法,使月份与季节配应而成一年的历法。
在这一历法的框架之下,采用干支法纪日。根据甲骨刻辞,知商代即已用此纪日法。此种纪日法之初始阶段可能是单用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或是单用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来纪日。但很快就发展为以干和支组成的干支对来纪日,俗称花甲子纪日。
干和支一共可组成六十个干支对,故一个千支周为六十日。于是一年共有六个千支周,得360日,还余六日(实际上是5 1日)。每一个干支周分为六旬,每旬十日。每旬以甲开头,而有甲子旬,甲戌旬,甲申旬,甲午旬,甲辰旬,甲寅旬,古称六甲。
此将六甲列表于下:
表1-1六甲干支囊
甲子甸:甲子,乙丑,丙實,丁卵,戊辰,已巳,庚
午,辛未,王申,癸酉;
甲戌旬:甲成,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卵,庚
展,辛巳,任午,癸未;
甲申旬:甲申,乙酉,丙成,T亥,戊子,已丑,庚
寅,辛卯,壬辰,突巳;
甲午甸:甲午,乙未,两申,丁酉,戊戌,已亥,庚
子,辛丑,壬寅,癸卵;
甲展甸:甲辰,乙巳,两午,丁未,戊申,已酉,庚
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甸:甲寅,乙卵,丙辰,丁巳,戊午,已来,庚
申,辛酉,壬虎,突亥。
如果简单- -点说,将甲子、甲成等日称为甲日,乙丑、己亥等日称为乙日,丙寅、丙子等日称为丙日。因此先甲三日可以理解为甲日前第三日,亦可理解为甲日前的三日,还可理解为上一个甲旬的三天。
后甲三日亦可理解为甲日后之第三天,或甲日之后的三天,更或下一个甲旬的三天。用这种方法纪日,只能反映太阳历的内容。一年.整数是三百六十天,余五天多另作处理。作这个处理的方法,由于用了太阴月(即朔望月)而趋复杂。
每一个太阴月是从月朔到月朔(或从望到望),每月约29天半稍多,故每个月或30日(大月)或29日(小月)。一年-般置十二个朔望月。十二个朔望月有354天,比一年365.25日相差约11日有余。为此古.人以加置闰月的办法来调整月份与季节的物候对应。
于是这种干支纪8法的六个甲子周让位于- -年12个月的历法安排,使得古代历法具有阴阳合历的特色,即既有根据太阳运行制定的阳历,又有根据月亮运行而制定的阴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历法的功能大大提高,至今仍不失其光辉。《易经》的第二十四卦复卦,就进一步说到这一一点。复卦卦辞说:“享, 出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收往。”卦辞的意思是如著占得此卦,可以举行亨祭,通达,出门或居家均无疾病,朋友来不会出现什么麻烦,出行则往返于途中,七日可以一个来回,有所往则有所利。
《象辞》 对“反复其道,七日来复”的解释是“天行也”,即认为七日是天道循环往复的一-个周期,为什么是七日,或者是七这个数,后来的《易传》做了探讨。但眼下我们要指出的是,如果七日是一一个周期,那么前面所引马融的说法就不符合原意了。因为它把先甲、后甲与.方位以及六甲旬首联系起来,这就不是指七8的周期了。但是复卦卦辞并没有说先甲后甲,而是蛊卦《彖辞》说:“‘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重要的是这里说到了周期的话头,但这是《彖辞》的注解,不是蛊卦卦辞自身的说明。不过可以看出《易经》时代,人们已在探索时间周期,特别是对终而复始,往返来复的周期性与易卦六爻的演变联系起来。从而用七个数字来表示- -种天的运行周期的思想,并在《易经》每卦六爻的推演中体现。
以下可看到,在《易经》中,还有两处七日之说。这两处七日来复与复卦的七日一复似有关联。-处是第五+-卦震卦的六二爻,其辞为:“震来历,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还有一处是第六十三卦既济卦的六二爻,其辞为:“妇丧其弗(大型头巾),勿逐,七日得。”
这两条爻辞所说是同-事项,即失物可以不追寻,七日内可得回。震卦二爻爻辞说的是,有人携带货币,登九陵(高山)而去,遇巨雷,情势危迫,其人惊慌而失其货币,若占得此爻,则用不着去追寻,七日后即得到。高享以为这是一个故事,由于其占得验,《易经》作者将此记录下来。虞翻认为七日是由于震数七,所以有七日得之说,既济卦六二爻辞说的是妇女,失去弗,占得此爻,亦不须追寻,七日可得,据虞翻说这里的七数,也是据震为七而来。何以震数为七?据《周易尚氏学》震卦六二爻辞注说:“震为复, 勿逐七日得者。”
复是复卦。其于复卦卦辞注说:“阳自 婚而消,消到剩上,六日,反复则七日。自复而息,息至上,六日,反婚仍七日,循环不已,故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其意思是说,詬卦- -阴爻起于下,阴消至二即二阴交得遜卦,依次三阴爻得否卦,四阴爻得观卦,五阴爻得剥卦,六阴爻全阴得坤,而后第七日得一-阴交于下,是谓复卦,复卦下体为震。然后阳息至上六日,七日又返婚(一阴爻于下)。
所以七8是因为得复卦而言,而复卦又是因下体为震,所以震数为七,但既济卦是上体坎而下体离,无震象,何以仍说是震数七,《周易尚氏学》 认为是有半震卦的原因,说“震为逐,半震故勿逐,七日得者,震为复数七。”
除了蛊卦的先甲后甲而外,《易经>第五十七卦巽卦也提到类似的说法,其九五爻辞说:“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遮得这一爻,应是所占问者吉,其悔将亡,没有什么不利的。行事开始时虽有点忙乱无章,但逐渐会心中有数而得良好结果。先庚三日,即庚前之丁日,后庚三日即庚后之癸日,都是吉日。
这自然也是干支记8法的表示,只是不是以旬首的甲日为准,而是以庚日为准,但若考虑马融关于先甲后甲的解说,如果甲代表东方,那么庚正是代表西方,先甲指东北方艮地,那么先庚当是指西南方坤位,而居于西北方的乾位就当是后庚。
古代时间与方位相连接,因而马融说也许有理,庚既非旬首不必涉及旬外之日,此处似指旬内之日。这里要插上一-段关于“旬” 的说明,前面讨论过的《易经》第五十五卦丰卦,主要讨论了其六二、九三、九四爻辞,现在再对其初九爻辞稍做讨论。
丰卦初九爻辞说:“遇其配主, 虽甸无咎,往有尚。”筮得此爻,出行遇其女主人,一甸之内无咎,且往而得赏。一旬当为十日。但按《周易尚氏学》说:“初,居日之末,故日旬,至旬则癸日也。
后汉《邓禹传》,明日癸亥,国等以六甲穷日,不出。是至旬当有咎,自古相传如是也。”这就不是-旬之内无咎,而是旬末(称为至旬)的癸日无咎,而葵日是六甲穷日,(《邓禹传》说的癸亥日,则是甲寅旬的穷日。总之,在<易经》中有了以旬为单位的记日方法。
《易经》中直接说到纪日法的还包括前述的三条“月几望”的受辞。按前面所说月几望表示了满月过后的月象,也就表示了满月后的记日。用月象的变化来记日,实际上是太阴历的记日方法。用月相纪日多用月初生、上弦、月望、望后之月几望和下弦等,但《易经》中未言及上下弦等月相,而三富月几望,说明古人夜里有所活动如狩猎、远征等等大都在望附近那些月明之夜,而为了吉利,避开月食,則又多选望后之日。
《易经)封爻醉中还有一些有关“日'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各家见解不一。故仅仅稍加说明。第一个“日”即是“已日”。《倡经》第四十九卦革封卦辞说:“已日乃孚,元享,利贞,悔亡。'其六二爻辞又说:“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对已日之解释,高亨说“已借为把',故已日为祭把之日。《問易集解》引干宝说:“天命已至之日。” 即谓己为已经之已.《周易本又》说:“变革之初,人未之信,故必已日而后信。”又说:“必已 日然后革之。”《周易集解》引虞翻说:“四动体离,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既挤。”
因此革卦上体为兑,四爻动则上体为坎而成既济卦。对此,《周易尚氏学)认为:“是虞氏亦以离为已日,读为成已之已。”即以已为已日,为日名。如果己日为已日,则说明《易经》时代以干记日十分普遍,具有记日与卦作某种对应的趋势。
第二个“日”是“强日”, 《易烃》第十五扑晋扑封辞说:“康侯用锡马番度,保日三接。” 高享认为这个封辞说的是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权与敌-日三次战斗都得胜利的故事,(周易集解》引虞翻说:“离日在上,故冠日,三刚在下,故三接矣。”这是从卦象上说,因晋卦上体离面下体坤,离为日居坤外之上.故说是昼日,下体坤为三柔交,故说三接,而其它解释也从卦象上说。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则说,“昼日犹一日也”。
又云,“一日谓之星日,犹-年谓之周年。”高亨未对“母日”专门注解,而虞赢从卦象“离日在上”调强日,则说昼日为白天,与黑夜对,闻-多以为强目即- -整日,看来晋卦为日在地上,当有昼义,如果昼日为一-整天,则意谓着《易经》时代尚来有一强夜为一日的明确理解,但晋卦之用昼日,实已说明其时已有昼日与夜日之分的明确认识。
(0)

相关推荐

  • 以规则规律规矩为前提下的古学术

    人生于天地间,必受天地之规范,天即太阳月亮,地即地球本身.<易经>学术都是基于准则.规律.规矩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亦是基于准则规律发展而来.<周易参同契>云:"坎戊月精 ...

  • 易经中的爻与卦

    前面我们说易经是万经之源,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观整部易经,又是以卦方式来展现,包括我们的课程,整个64卦可以说是我们解说的重点,而卦又是以爻来组成的,所以我称"爻"为中华文明的& ...

  • 一德:易卦中爻位的关系分析

    一个卦的二爻与四爻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如果把六爻的卦合成一个圆,形成球形卦体,就可以看出,这两个爻一为前,一为后,对初爻 而言,恰似天平的两端. 如果这两个爻均等,那么它们对初爻的 "压力& ...

  • 一张表帮你分析易经中每一卦的爻位关系

    在易经当中,总共有64个卦象,每个卦有6个爻,那么这六个爻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很明显,这是研究易经卦象的一个关键问题,弄清楚他们的位置关系,对理解卦爻辞,乃至吉凶悔吝的占卜判断,都有很大的帮 ...

  • 傅佩荣:易经中方位有不同含义,南方为什么有利?从一个爻说起

    零基础入门易经,点这里~为什么易经中南.西南方位多数与吉.利联系在一起?有一个爻讲起来很有意思-

  • 【易经中怎么确定一个挂是六爻挂中哪一爻?比如说你算了一挂怎么知道在这个六爻卦中的哪一爻?如天地否】作...

    题目 易经中怎么确定一个挂是六爻挂中哪一爻? 比如说你算了一挂 怎么知道在这个六爻卦中的哪一爻?如 天地否 作业帮用户 数学 2017-09-29 文字搜索太麻烦,试试下载APP拍照搜题 优质解答 看 ...

  • 《易经》中的爻位之象

    0 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按六分法使其对应于六爻卦.比如可以用六爻卦表示一个人从脚到头的不同部位: 初爻,表示脚.足.脚趾头: 二爻,表示小腿: 三爻,表示大腿.胯: 四爻,表示腹部: 五爻,表示胸部: ...

  • 易经中的天文奥秘有哪些

    易经与天文 <易经>所描述的天文历法<周易>是中国古代的典籍,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并居其首.这部经典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即经和传两个部分.其经的部分通称为<易经>, ...

  • “奇门遁甲”是易经中最高级的预言学,又称“夺天造地学”

        正如古人云:"学会奇门遁甲,来人不必问",奇门遁甲就可以算作一种更难的预言术.作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总结的一个传统,奇门遁甲中的局数复杂而又多,还包含着各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 ...

  • 梅花易术中的外应启蒙

    <梅花易术>中的外应启蒙 周易预测的应验征兆 因此,如果在起卦和析卦的过程中遇到吉兆的征兆,那么所预测之事办起来顺利而且吉利:如果见到凶而不吉的征北,那么就难免有凶险之事发生.见到圆形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