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葫芦盖与古力盖
马葫芦盖与古力盖
2017年元旦,祝新年吉祥
客居青岛,喜欢寻巷探幽,更喜欢听青岛女孩那温柔的青岛话。当然,她们也喜欢听我讲大连话。我把青岛腔的普通话称作“青普”,她们则把大连韵的普通话戏称为“脸谱”。
偶有一天,可爱的青岛女孩说,她来过大连,顿时感到亲切,便攀谈起来。聊着聊着,她忽然说,大连话真有意思,恁们管“朱力盖”叫“马葫芦盖”。虽莫名其妙,且不明所以然,我还是随口应道,青岛话更有意思,恁们管“马葫芦盖”叫“古力盖”。
晚间,我开始寻经考典,探究答案。因为殖民缘故,青岛话里有很多外来语。“古力”是德语“Gully”的中文音译,意思是带有可供人出入井盖的地下污水道,“古力盖”就是下水道井盖。青岛基督教堂旁边还保留着一个古老的朱力盖,上面铸有大写的字母“K”。“K”系德语“KIAUTSCHOU”缩写,即胶澳之意,是青岛早期的称谓。
青岛以“城市良心”工程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由此,我联想到故乡的“马葫芦”。
我猜想“马葫芦”也是外来语。多年沉浸的不惑,始终没有忘记。回到故乡,有幸认识了韩海生。韩老师精通日语,他告诉我,“马葫芦”源自日语。朋友刘新杉也是“日本通”,曾经在日本留学多年。他把“马葫芦”的日文“マンホール”写给我看,同时也将它的发音“manhoru”写给我。刘新杉说,“manhoru”是英语“manhole”的转音。
说起来真有意思,“manhole”一语由英国人跨越大西洋传至美国,1853年,美国人穿越太平洋,将它传到日本,诞生了日文的外来语“マンホール”。传到大连后,则演变成为中文的“马葫芦”。这真是一场非常有趣的环球旅游。
前日,我与友人结伴寻拍民生街的老房子。路过同兴街时,他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马葫芦盖”,他指着中间的图案让我看。模模糊糊中,那似乎是一朵樱花。没想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脚下。
大连马葫芦照片~来自旅顺提督
旅顺提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