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好,您有一份疫情宅家游玩指南!
在古代,由于车马不便,人们可以靠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到达他们所想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游览四季。就像我们现在躺着玩手机就能“畅游”世界一样,古人也有足不出户就能游览世界的方法,只不过用的不是手机,而是山水。
“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卧
游
何为“卧游”
卧游,最初指古代士大夫以观山水画代替亲身游历山水。魏晋南朝时期政权频繁交替,玄学兴盛,许多士阶层纷纷出走,步入画坛。
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倪瓒,在他的《顾仲贽来闻徐生病差》诗中说:
“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卧游较早出现在道家的经典著作《文子》中,曰:“故通于大和者,暗若醇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此假不用能成其用也。”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
髡残卧游图
作者:髡残
画作类型:淡设色
材质:纸本
大小:18.2cm x 224.3cm
艺术时期:清代
绘画艺术中的卧游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沈约编著的《宋书·隐逸》,其中录宗炳传记,提到“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他还在《画山水序》中记录了其“卧游”的过程,“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
于是,我在闲暇之时,摒除一切杂念,饮酒弹琴,铺展画卷,独自欣赏,坐在那儿仔细观察四方的山水。画面上所描绘的幽远意境,使我仿佛置身于没有尘埃的寂静的山林之中。峰岫耸峙,云林繁密而深远,圣贤的思想辉映着古老的年代,大自然的千万种旨趣融合,陶冶着我的精神,引起我无限遐思。有这样的艺术享受,我还想再做什么呢?
宗炳,字少文,南朝宋时隐士。他的画论《画山水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最早的画论。
放怀自然山水,游历其中,宗炳对人老之将至不能纵情山水感到遗憾,于是提出“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其中“澄怀”即把心灵的污垢洗涤干净,这里还没有提到绘画,而是表达一种通过游历山水而观道的方法,即澄怀卧游。这也启发了他绘制悬于壁的山水画作,所以“凡所游履,皆图于室”变成了卧游的结果,即绘画是卧游的回忆记录。
卧游的审美性始于宋,在山水开始成为审美对象的初期,卧游把游从抽象的道中解放出来,引入山水之象,开启了对山水艺术性表现的大门。
《潇湘卧游图》
▲滑动查看
宋佚名的《潇湘卧游图》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藏于清宫深受重视。不过近年研究结果得知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早年云游四方的云谷禅师,晚年由于腿脚不便,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又十分向往潇湘美景,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制的潇湘图,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潇湘美景,故称潇湘卧游。
卷首从远处的山脉开始,以淡墨和清水渲染出了一种烟云缥缈的景象,并用极为细微的米点笔触点染出了山上的树木,高低错落、大小相间。山脚、水边、渔人、船只,以及山间的小渔村隐现其间。
在画面下方近景处,以双钩写树干,以中锋勾勒出部分枝杈,且在远树那种渲染方法的基础上用重墨横点加深了树木的层次,屋宇、山石勾皴并用,以淡墨晕染的方式虚实相生,与后方的山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远之感。
山水错落处及水口以桥梁衔接,桥梁上还有稀疏的几个赶路的行人,无疑是将这一片区域连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整体感和连续感。
在近景左侧山脚下有一艘画中最大的渔船,并以此为界,将画中所画景色逐渐推远,作者再次使用了淡墨清水渲染画法,将远处的渔村、渔村附近鼓满了风帆的船只以及著名景色之一的雁回峰隐藏在了水天交接处,使整个画卷呈现出一种烟雨蒙蒙、轻灵别致、宛若人间仙境的格调。
从画中描绘的景致来看,包含了潇湘八景中的落雁、烟寺、山市、渔村、归帆,虽然暮雪、秋月、夜雨三景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是通过画面的转换和延展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此种意犹未尽的意境。通过画家身、心、手、脑的动变,用笔墨在纸绢之上呈现出的山水之境传递给每一个观画者,使画者、观者通过画卷来共同实现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进行“卧游”,由此达到共同的审美升华。
“卧游”从一种观画时的思维活动逐渐演变为文人欣赏山水画的方式,明代前后,“卧游”从绘画中发展出来并延伸到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艺术创作领域。
《江山卧游图》
▲滑动查看
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被并称爲“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或“四王吴恽”。其画笔墨功底深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爲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调明快。
钤印:吴万私印 题识:江山卧游图,壬午闰夏仿黄鹤山樵兼师巨然遗意,耕烟外史王翚。此卷作时王翚71岁。
作时石谷年七十壹,脱尽少年痴癞,未入晚年枯涩,方神境化境合到时也,辛未刘月大暑节,赵楼吾兄出石谷江山卧游图卷属题,假归数日,不觉置身岩壑间,心脘俱凉,漫书于尾,吴湖帆。神妙化境,赵楼宝藏,辛未秋吴湖帆拜观并题。
尾跋:
1.余生平所见石谷画卷凡十余本,均不若此卷神妙秋毫也,此卷作时石谷年七十壹,脱尽少年痴癞,未入晚年枯涩,方神境化境合到时也,辛未刘月大暑节,赵楼吾兄出石谷江山卧游图卷属题,假归数日,不觉置身岩壑间,心脘俱凉,漫书于尾,吴湖帆。钤印:吴湖帆。
2.辛未六月晦群碧邓邦达获观于吴氏梅景书屋。钤印:群碧翁。
3.庚辰立秋后十日,七十七叟虚斋获观。钤印:莱臣眼福。
卧游x养生√
卧游不仅能够带来游玩山水的体验,而且还能治病。
北宋元佑二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因仕途屡遭贬谪,心境忧郁,不巧,这年的夏天,他周身不适,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乃至卧床不起。
他的友人高符仲就为他带来王维的《辋川图》,并告诉他“阅此可以疗疾。”于是秦少游让儿子将画展开,他卧于床上细细观赏,如同身临其境。
王维 《辋川图》
元朝名画家倪瓒,在年高体弱无力外出的情况下,将自己喜爱的山水画贴于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
卧游首先在卧,《太平经》里讲到,“人不卧之时,行坐言语,分明白黑,正行住立,文辞以为法度,此人神在也。及其暝目而卧,光景内藏,所念得之,但不言,神在内也。及其定卧,精神去游,身不能动,口不能言,耳不能闻,与众邪合,独气在,即明证也。故精神不可不常守之,守之即长寿,失之即命穷。人之得道者,志念耳;失道者,亦志念耳。”
疫情紧张,尽量少出门
不妨在家里“卧游”一番
欣赏古人山水画作
品味其中意蕴
参考文献:
沈约著:《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卧游:山水画创作思想的转折点
-END-
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
开放个人用户注册啦!
注册就送20000点数,
开通会员享受半价优惠
(原价96元/年,现价48元/年),
额外赠送96000点数!
这里有海量高清艺术作品图片等您欣赏,
无论是王希孟创作的
《千里江山图》卷中的大好河山,
还是梵·高笔下绚烂的《星月夜》,
波提切利饱含爱与祝福的《春》,
抑或是莫奈攫取瞬间感受的《日出·印象》……
隔着时间的距离与空间的维度,
当你深情凝望时,
亦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者的赤诚之心。
赶快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注册吧~
扫描二维码注册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聪聪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jy-zaiweixin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