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怎么读,“1+X”联读,让语文更有料

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这两个问题应该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往往把它们看成一样的。我们总觉得,有用才好,就是这么实用实在。没用还读什么书。

读书当然有用。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从书里读来的。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讲得真好,关键是“善读之”。药食同源,我们可以扯上另外一句话:书是人的精神食粮。

如果你恰好也认同这两句话,那么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大量阅读?

我推过文章《我不建议“大量阅读”,阅读要量力而行》和《陆老师,写作文的基础必须是大量阅读吗?答:不建议大量阅读》,我建议适量阅读、有效阅读、质量阅读,阅读要量力而行。结果,被狗血喷了头。

既然书是食粮,暴饮暴食好吗?肠胃受得了吗?

书犹药,是药三分毒,所以要“善读之”。开口就大量阅读,是善读之吗?

还是一日三餐,适量饮食,有节奏,营养搭配,这样比较好。

对小学生来说,读书当然见多识广,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与精神的成长。从小爱读书,终身爱学习。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我们的成长应该更健康。

读什么

读什么?这个问题,冷暖自知,从有用的角度讲,缺什么就补什么呗。

当然,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更应该扬长不避短,爱什么就多读什么。喜欢历史,就多读历史,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多好。

毕竟没有谁可以做到全通,十巧通了九巧,不也还是一窍不通吗。现在信息量那么大,学科不断细分,知识更新那么快,什么都懂,相当于什么都不懂。

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那么,什么菜都尝尝,慢慢养成自己的口味,慢慢列出自己的阅读书单。现在各式阅读书单很多,被牵着鼻子走,其实也挺可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中找不同,不同中求相同,如果大家都读一块去了,世界多单调。

还有,现在书那么多,哪怕就是天天读,也读不完啊。大量阅读,何时到头?

怎么读

现在有各种阅读策略,粗读、精读、略读、猜读、提问读、批注读……读书竟读出了当将军的感觉,彷佛有了策略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有策略,当然好。但就怕,本来是用策略来阅读的,结果却在策略上大做文章,那就颠倒了。我细想,这些读法,除了猜读,我都在用,不知不觉地在用。为什么不用猜读,因为我没时间去猜,用来猜的时间不如认认真真读几个字。

让小学生猜读,其实是一种激发。

我之前写过一篇《小学生该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可点开来读读。

朱熹讲: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小学生能做到这“三到”就已很好,欧阳修的“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本不该这么要求小学生的,但他们实在课业繁忙,能愿意挤出时间来读一读,也很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语文读什么

为什么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对我有什么用?

读书对我的语文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的范围,可以层层缩小,聚焦。阅读是阅读的事,阅读也不限于文字,还有图画,还有音乐,还有电影,还有天空流云、青山流翠、江河流水、真情流泪,但是一提到阅读,往往只看到语文,甚至只看到语文的阅读理解。这……

说语文是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没读懂,数学题都解不了。听起来很有道理。所以,朋友问我语文给孩子读什么时,除去经典,我愿意推荐《小学语文“1+X”联读》。

《小学语文“1+X”联读》,这是特级教师曹鸿飞主编的一套书,与统编语文教材同步。

“1+X”中的“1”指的是课文,“X”是与课文有相同(或相关、相反)主题、特点的几篇文章(或影片、音乐、图画等)。它们在联读议题的带动下,形成了一个有结构的文章组合。

这样的阅读,符合学习习惯。我们总是借已知求未知,从近地到远方,积跬步而至千里,汇小流而成江海。

相比于“1+X”联读,我们可能更熟悉群文阅读。

但我个人更倾向于“1+X”联读,它的定位更清晰,更实用,明确从每一篇课文出发,与语文教材同步。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多元化联读文章;每一个单元,都推荐相应的联读书目。这样的阅读既有巩固课文,也做了适当的蔓延、拓展,由一个点散发开去,构成面,而至立体,这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更为集中而有效。

当然,每个单元都推荐两三本联读书目,不可能全读的,也没必要全读,那个量太大了,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但是,推荐书目为联读添了一级台阶。从一篇课文到几篇联读文章,再到几本联读书目,这是三级台阶,阶梯式的提升拓展,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方向。同时,推荐书目,有整本书阅读的意思在里边,建议同学挑一两本读读。从课文出发,读透一个作家,这是一条风景不错的阅读之路。

“1+X”是什么

在《小学语文“1+X”联读》中,“X”是与一篇课文搭上关系的几篇文章,这个“X”对应的是课文这个“1”。

我想,如果“1”是语文,“X”可以指向不同的学科,比如:音乐、科学、地理、化学、历史、数学等。

如果“1”是阅读呢,“X”可以是写作、绘画、表演等。

“1+X”,这“1”是基础,“X”是未知,因为有了前面这个“1”,所以后边的“X”有了更多空间与价值。

“X”在社会学里表示完美,在数学方程式当中表示未知。“1”是实的,“X”是虚的,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完美,也指向未知、未来。

阅读就像紧握着电筒在暗夜行走,阅读是光,开我们的眼,引我们去到未知的地方。一路上,即使面对未知,也走得踏踏实实。

读写结合,阅读指向写作

很多朋友就阅读的问题请教我。我一般不敢作答。

因为我知道我所擅长的是写作。

尽管我自己也在做着“1+X”联读的事。比如,我写《万物有故事》这套书的时候,我要收集素材,我定一个关键词——山药,那我就要找很多与山药有关的材料,这就是“1+X”联读。

我前面就说了,语文阅读往往不自觉地功利地指向阅读理解。这又缩小了“为什么读书”的讨论范围,走到了“读书对我的语文阅读理解有什么用”。这实在不太好,但似乎又无可奈何。

所以,我将《小学语文“1+X”联读》这套书推荐给同学、老师、家长的同时,还怀有一个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留一份力,将阅读指向写作。将写作放到“X”当中去,它会带来未知的惊喜。

读书长大的

谈阅读,总会想到林海音的《窃读记》,清清楚楚看见那句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我们来谈阅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

阅读世界,是一条美食街,各式饭店应有尽有;阅读书目呢,是每一家饭店里面的各式菜肴,琳琅满目。

去吃饭,要花钱;去读书,要花时间;我们花时间静心阅读,发现美食街上的可口美味,别有一番趣味。《小学语文“1+X”联读》就是我关注好几年,最近又推出新版的一叠美味小菜。阅读,让语文更有料。

【链接】
《联读的力量:《我们读书吧:小学语文“1+X”联读》全新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