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钢琴造神运动”几时休?
照旧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原声钢琴,从经济规律来讲,其价格包含以下个组成要素:
(A)设计研制开发成本。两百多年来,原声钢琴,无论是立式还是三角,其基本的铁架,弦列,击弦机等结构样式已经定型。有变化的是一些细节部分,比如琴弦的尺寸,琴码高度,别弦钉拐角的角度,音板的弧度,肋木的长度宽度和分布,击弦机的改良,共鸣系统的小改进,某些化学处理的配方和工艺流程,还有个别零件采用更稳定耐磨的金属或合成材料等等。前期投入可能周期很长,投资很大,但一经试产验收定型,就可以重复使用很多年,有上规模的产量支撑的话,回本不难。
(B)物料成本。包括铁架的材料等级,铸造精度等级,琴弦琴槌的质量等级,绒料的用料、厚度、纤维密度,麂皮的品种、厚度、绵密度、耐磨度,各种金属零件的用料、尺寸精度,油漆的配方与厚度,化学处理的耗材......更不用说各种木料的种类、产地来源、选用部位、等级和尺寸精度乃至重量精度的个体误差。这个成本的弹性非常大,两台看上去尺寸款式差不多的原声钢琴,也许在物料方面的投入差异,可以达到数倍乃至数十上百倍。
(C)工艺成本。一般指的是制造各种零件和装配调整整台钢琴所需的人力成本,这里面也包含了部分机器代劳的部分,比如数控机床打弦轴孔,还有全自动静电喷漆,激光检测零件尺寸精度等等。最终还是要在人工的全程引导和监控下进行,更不用说调音和整音等机器无法代劳的工序了。对于这个,不同规模与实力的厂家,在这方面的要求与投入,也会相差比较大。
(D)利润。包括厂家与各级经销商和广告商的利润。这个大家都懂,不再重复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也包含了该品牌原声钢琴的商标品牌溢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大众知名度、美誉度高者,品牌溢价相对会高些。
综述以上A~B~C~D四项,对于A的可见部分,也许能照抄,能山寨,但是某些隐藏的设计元素,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得到的:比如实木音板风干前所泡药水的配方和处理工艺流程,一些拿了专利的设计和隐藏的设计小窍门,比如欧系某著名品牌大三角钢琴,其圆弧形侧板的木料镶嵌样式与联接工艺,木料的选用标准,加入了对整体共鸣的考量,油漆一盖又啥也看不出来。又听说某日系钢琴制造商,对一台斯坦威大三角钢琴进行了测量~拆解~克隆~仿造......想“还原”斯坦威钢琴的音韵神采,结果造出来的新琴还是该日系钢琴的音色。既然钢琴的设计已经基本定型,绝大多数的零配件已经成为了“系列标准件”。不太讲究的话,就算是小作坊,只要采购齐全了各样钢琴配件,不用费多大的周折,也能鼓捣出能看能响能弹的钢琴出来,我国的东南部某些省遍布“钢琴村”,或生产零配件,或组装钢琴,产销两旺,可谓热火朝天。
对于B~C~D的物料,工艺和利润,这大有文章可做,其伸缩度和弹性,大得让人无法想象,这就是超额利润的空间啊。于是,各种“原声钢琴造神运动”,就是吃准了、吃定了这一点,某些国内的钢琴生产者,便使出了各种”法术“,给消费者挖坑:
(一)傍外国名牌钢琴。起个外文品牌名或外国曾经存在的品牌名,有的干脆直接剽窃现有外国钢琴品牌,再编一个动人的历史典故,千方百计和著名钢琴家或皇朝皇室扯上关系。有的在商标名称上打擦边球,改动个别字母影射已有著名品牌,导致该外文商标的拼写不符合该国的文法,翻译软件也无法将其翻译为中文。为了言之凿凿,不但琴里里外外到处贴满了“made in ####”或“#### technology”的标签,报关单等东东也是一应俱全。还有更“心机婊”一些的,会在外国注册一间空壳公司(可能#国总部和工厂的地址是不存在的,听说有人按图索骥,Goggle地图一番某“#国品牌”钢琴的厂房,最后的目标指向一间五金店)。收购甚至剽窃某些已经倒闭的钢琴品牌,“源远流长”也就有了。
(二)惑众。在宣传上大做文章,国内举办的乐器展固然是每场不落地参加,并且锣鼓喧天;除了花钱在器乐类或琴行经营类杂志登广告外,网络也是必争之地:往往建了噱头十足的“官方”网站,并在各大论坛上频频抛出与其品牌相关的各种讨论话题,然后充当或雇用“水军”,用不同的用户名进行“明知故问“,”钓鱼吸睛”,“换马甲自问自答”......各种手段进行正面讨论和评价,又组织“删帖公关大军”扫清各种负面影响。这样一抬一压,让人小瞧不得的“著名品牌”和“好评如潮”公众形象,这个“钢琴之神”就逐步树立起来了,令人真假难辨,防不胜防。至此,“原声钢琴造神运动”进入了高潮阶段。
(三)暴利。在用料和工艺不甚考究的情况下,不含运费的立式琴出厂价大约RMB6000左右(一般而言最多RMB10000已经顶天了),小尺寸142cm的三角钢琴出厂价大约RMB18000左右,中尺寸180cm贵的大约RMB30000出头。至于到店的标价,那就全凭想象和胆量,各位自己去看和感受吧。反正,最好先做好“后面写多个零都敢”的心理准备。各位想一下为何利润空间如此吓人啊?我作为钢琴调律师,认为用料方面的可操作空间是最大的,在多年的调律生涯中,国产琴、进口琴、正规哦、著名品牌的琴,小众品牌的琴,叫不出名字的山寨品牌琴,都见过很多。以下就是亲眼所见:(a)用纸皮做键盘的底盘~(b)中销钉下面的木片只有火柴盒那么厚~(c)麂皮“不堪一磨”~(d)背柱只有两根~(e)多层碎屑板胶合中间挖数个长方形洞让背框和背柱“一体成型”~(f)查不出来源的踏板杂音~(g)键盘木软到指甲一掐一个印痕~(h)弦轴钉上方与弦轴板结合处露出月牙形的缝隙~(i)没有脱胶松动的琴槌柄会自动偏转让琴槌歪到一边~(j)用有字的的报刊杂志纸张裁出键底纸圈~(k)弦轴钉松紧不一~(l)没用多久的琴大量琴槌柄脱胶~(m)新琴低音琴码脱胶导致低音发木音色怪异~(n)顶盖加块厚木板让琴增高多卖钱~(0)刺鼻的油漆味久久不散~(p)新琴买回没多久音色大变手感大变~(q)音色过亮或过暗或不均匀......这些,都多多少少和用料脱不了干系。也不是说著名品牌,正规品牌的琴就一定如何如何过硬,本人历年所见,市场占有率高的著名品牌除了极偶然,会出现因为选材不精,工艺不够到位导致(c)(f)(h)(i)(k)(l)情况(一般出问题的程度较轻),不会出现剩下的这些现象,而导致剩下的这些现象,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择手段”和“丧心病狂”的偷工减料,妥妥滴。当然,也不能一竹竿打沉一船人,我也见过一些小众或叫不出名字的山寨品牌钢琴,其用料和工艺都很良心,以上“污点”一个都没有,音质与弹奏体验也不错,也许是当时钢琴成色尚新,音色手感的问题还没有暴露也不一定。至于其价格,也是高低不一,RMB8000多到RMB20000多都有,至于值得不值得,我也不方便发表意见。
原声钢琴的选购,真是一不小心就踩坑。我所说的踩坑,意思是高价买了质量低劣的产品。如果像前段所说,用RMB8000多买了台杂牌琴,质量还不错,其实也没有啥好抱怨的,毕竟价格不高嘛。综合来讲,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尤其是规模大的,其钢琴产品高中低档门类齐全,设计,选材,工艺和稳定性会相对靠谱一些,有齐全的质量检测和保证手段,一般都不敢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砸自己的招牌,不敢偷工减料,价格也相对透明。小厂和作坊的琴,就一要看老板的良心,因为不同的用料和工艺精度导致了钢琴蕴含的人力物力成本差异巨大,这个诱惑能否把持住,质量和成本的天平如何平衡;二要看制琴师傅的水平和职业精神,也不排除因为有了经验丰富且敬业的师傅,也能出慢工出细活的精品钢琴。但是在不知根知底的情况下,这些钢琴质量的不确定因素真的也会相对较多,我也真不是要指向某些钢琴而黑之,大家应该能理解。
购买原声新钢琴要不踩坑,一要让真正的专业人员(最好是钢琴调律师,通常比钢琴教师乃至教授更懂钢琴)当场试琴,最好里里外外看个遍;二要切实掌握该钢琴品牌的真实信息,对于疑似“假洋鬼子”品牌的钢琴,不妨留意以下信息:
(1)上“中国商标网”查询该商标的注册信息。如果商标申请人是中国人或中国人开的公司,又或者申请地址有问题,那就要打醒精神了,具体步骤:进入“中国工商局”官网,点击“商标查询”——“我接受”——在“商标综合查询”栏目填“15”——在“商标名称”栏目填上你要查询的钢琴品牌(中英文俱可),Enter......一切都会昭然若揭。
(2)听说扎堆号称德国钢琴的情况比较多,那就可以上德国的权威钢琴官方网站,比如http://www.pianos.de,里面提供七国语言,点击“CN”就会转换为中文页面了。在“会员”——“制造商”栏目,会列出目前德国生产的所有钢琴品牌信息,当它是“白名单”使用,你懂的。
(3)真正的德国制造全新钢琴,昂贵着呢。因为设计的先进,选材的严谨,工艺的精进,加上昂贵的人力成本,还有运费和关税,运到中国来,正常的价格立式琴是RMB10万起步,三角琴大约在RMB50万到150万之间,剩下的请自己慢慢脑补吧......最后揭发一个阴招:某些店家与厂家窜通,把所经销的某品牌钢琴,拿出一两个型号来店内陈列,而且标出一个RMB10万左右夸张价格。而且官网指导价,某宝网店上的标价与之一致,形成攻守同盟。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在“巧舌如簧”的轮番轰击之下,比较容易晕菜:“相比之下,其余标价2/3/4万多的钢琴,确实划算多了,很有性价比哦,好,选一台拉回家......”~哇靠,那台RMB10万的钢琴,是“托”来的,让店家厂家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懂么?
原声钢琴的设计水平,投入的物料和人工,形成了它的刚性质量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应该形成一个合理的价格。虽说买卖是双方自愿,但因为人力物力成本过分低廉生产出来的低质钢琴,绝对不应该卖高价。确实,如果大家都认清了“假洋鬼子”钢琴的真面目,还它们一个应该有的价格,那么,不正当搜刮消费者钞票的“原声钢琴造神运动”就会很快偃旗息鼓......是龙飞上天,是蛇钻入地,各得其所,中国的钢琴市场自然就会水清河晏,上下天光,此乃愿景,还蒙诸位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