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见
这个公众号名为 写字的王一郎,其作者见解独特,行文犀利,往往戳中人的内心却无法反驳,他写公众号只是想写,没有其它目的,也正因此,他的风格与内容没有局限,格局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他的注销,让我倍感遗憾。
因为偶然间关注这个号后,佩服作者的思维,特立独行,又不浮夸,有种傲气,又让人由衷佩服。所以曾经摘录他很多段文字到手机笔记,庆幸自己这样,如今他毅然决绝的删除所有文章。
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
四年前,我带家人在香港过年。
从广东道的酒店窗前,遥望见观看龙灯的人群。午夜时,维多利亚港燃放烟花,夜晚的云星下,绽放着人间的璀璨。太太和我,带着还没上小学的豆豆,在尖沙咀的海港城闲逛,
我给太太买了件Chloe大衣,豆豆在我们身边,高兴地举着一个冰淇淋。
那夜,我回到酒店之后,妻女睡去,在她们的鼾息里,我写下第一篇公号。
距今已有四年。
四年里,我目睹耳闻,一言难尽。
我翘首致问未来,未来一言不发。
四年来,我在所有的文章里,
言说着我自己。
读者像途经的路人,有的驻足,有的诧异,有的唾弃。
而我目送着他们从昨日的来处出发,走向明日的归途。
终于意识到,人人皆有自己的路。
他们不会离开这路,因为这路便是他们本身。
路旁的声音没有意义。
只有沉默道路般永恒。
我从他们的路边转身。
便完成对他们的途经。
未来的声音会整齐。
整齐外是我的沉默。
沉默也是一种音声。
那条长长的龙灯终于尽了。
犹如那流云下散去的烟花。
人与人,终究要相忘于江湖。
人终究是走在自己的宿命上,
并由此走向自己的归宿去的。
日日如此,明日依然。
诸君,从此别过了。
Better silence than unanimity.
———————————————
最后一句话的英文大意是:沉默胜于保持一致。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 鲁迅
我不知道作者是因为什么注销,不再让读者去了解他的思想,但我猜,可能是太多人更接受逢迎的文字吧。
就像网络能够感知你的喜好,把更多相关内容推荐给你,越来越沉迷,甚至忘记自我还有独立思考能力。
他的犀利言行,不取悦任何人但又非常独到的思想,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媒体时代,显得有些突兀,很多人无法领会与接受。所以,他的感觉可能正如文中那句:
读者像途经的路人,有的驻足,有的诧异,有的唾弃。而我目送着他们从昨日的来处出发,走向明日的归途。终于意识到,人人皆有自己的路。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写到:
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
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
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
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
所有这些,皆我猜测,未能真正感知,但凡让一个人沉默,总有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缘由,我相信,沉默者的心并不沉默,而是热烈,丰富…
他的文章,都是可以读两遍以上的,其中有一篇,我曾反复品读。
在此呈现原文,因我不知道如何去用文字去描述其中所表达的含义。
很多人认为高耸的山,就是神。
可是我看见十字架上的基督,他的血向下流。
可是我读到金刚经里的佛陀,他敷座而坐,眼目低垂,他的脚上沾着泥土。
难道不是这样?难道不是,神性皆在低处?
那么什么是山呢?
山不过是大地的浪。
安忍不动的并不是须弥啊。
是地藏。
他知道,真正的放眼,连睁开都不需要。
我不理解,为什么众人都害怕孤独,喜欢在聚集处,喜欢相见。
我们的一切所见,不都仅仅是自己的眼吗?
我们的一切念闻,不都仅仅是自己的心吗?
我们不是一直以来都在无尽的黑沉中,和自己相见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