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庄子要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在《外篇-胠箧》中说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为什么他会这么说?这句话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庄子》原文是怎么解释的: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即: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也就平安无事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停止。
圣人和盗贼之间,具体存在什么关系呢?
庄子的解释是:整个社会,如果都重用圣人来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之流获得最大的好处。圣人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盗贼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圣人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盗贼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圣人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盗贼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圣人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盗贼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
庄子更是认为: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所以说,圣人虽然是出于好心,制定了很多关于仁义道德的标准,但是好心办坏事,最后却成全了那些善于虚情假意的小人。反倒是真正的君子,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很难斗得过小人。
拿田成子来举例,他对老百姓广施恩德,效仿圣人的仁义道德,最后却篡逆,杀了齐国的国君,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不仅是一个齐国,甚至连同齐国的各种圣明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
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用仁义道德做“伪装”。
田成子之后,后世效仿的“盗国者”比比皆是。比如说篡汉的王莽,逼迫汉献帝退位的曹丕,逼迫曹魏皇帝退位的司马炎,逼迫北周皇帝退位的隋文帝杨坚,逼迫后周皇帝退位的宋太宗赵匡胤,等等。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因为诸侯之门存在着虚假的仁义道德,所以他们有很多追随者,而且还把强盗的行为合法化、正义化。
锁只能防范小偷,却不能防备大盗。一旦是大强盗来了,他们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
可见,世俗的所谓聪明人,其实是替大盗们积聚财物;而真正的圣人,是不替大盗防守财物。
因此,庄子说: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曲直。
老子更是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即: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才会产生虚伪狡诈。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巧诈和获利,就不会再出现盗贼。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免于忧患,就要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的礼法。
突然想起电影中的一句发人深省的经典台词: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抢劫,金钱、名声、资源等等,只不过有些人不愿意承认罢了。人人都一样,所以才发明了锁。
其实,所有的身外之物,难道不都是人们“偷盗”来的吗?人类偷盗天的季节和地的利益,如云雨的滋润,山泽的特产,用来生育禾苗,繁殖庄稼,夯筑围墙,建造房屋。在陆地上,人们偷盗禽兽,在水泊中偷盗鱼鳖,没有不偷盗的。这些禾苗、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生出来的,难道是人类所有的吗?
可是,符合仁义道德的偷盗,就会没有灾殃;处于私心私利的偷盗,就会被问罪。然而,分别公私属于偷盗,不分别公私也是属于偷盗,本质都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庄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还是很有道理的!朋友们,您觉得呢?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