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不慎暴露,周恩来用一张戏票迷惑马歇尔,事后才知太高明了
1946年6月的一天,此时已经入夏,天气日渐炎热。在中共南京地下办事处(对外界称周公馆)的一间小办公室里,一脸倦容的周恩来眉头紧锁,正焦急万分地在房间踱来踱去。
一直以来,周恩来就负责我党的外交和情报这两大块工作,在隐蔽战线上多年的工作经验,锻炼出了他一颗强大的心脏,遇事处变不惊是他早就形成的职业素养。然而,为什么此次周恩来为何看上去如此焦急呢?原来,此事和被誉为后“龙潭三杰”的熊向晖有关。
周恩来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其父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家里颇具权势。不过,熊向晖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相反,他从小就志存高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熊向晖接触到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多次参与并组织了北京学生的进步活动。1936年,熊向晖经人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来到武汉给一些进步学生做演讲,熊向晖也在其中,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便被周恩来的非凡魅力所深深折服。
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是两党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为做长远打算,中共中央决定,开辟“隐蔽战线”,计划将一些优秀的青年党员安插到国民党内部。
在抗日时期,这些人就在国民党内部正常开展抗日有关工作,一旦国共关系有变,那么这些人就被适时启用,为我党斗争发挥积极作用。
这项工作自然是由周恩来来部署实施,用周恩来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是“闲棋冷子”,他当然希望这些“闲棋冷子”永远闲下去,冷起来,这样就意味着两党能一直保持和平关系。
但是对付国民党,必须要时刻提防警惕,毕竟大革命期间就吃过大亏,这也是这项工作的必要之处。
周恩来委托中共北京地委帮忙物色人选,地委的领导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并汇报给周恩来。周恩来仔细看了熊向晖的资料,对其十分满意,大加赞赏,说:
'这个角色非熊莫属。'
熊向晖还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将原名“熊汇荃”改名为“熊向晖”,向晖,意为“面对着黑暗,怀揣着光明”。就这样,熊向晖开始了12年的特工生涯。
熊向晖
1938年春的一天,大名鼎鼎的“西北王”胡宗南接见了一批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团员,这些人都是各地的青年才俊,胡宗南希望在里面挑一些人,加以培养,为已所用。
胡宗南拿着花名册,依次向这些青年问一些问题,然而在结合他们的背景,在名字后面画圈,圈画得越多,表示胡宗南对此人的评价越高。
其他人都只画了一两个圈,但是当问到熊向晖时,胡宗南觉得此人不同寻常,必能堪大用。胡宗南和熊向晖的这段谈话,熊向晖的女儿熊蕾在回忆录里曾讲述过:
“见到胡宗南后,胡宗南问为他何到本军来?
我爸就是说来革命。
胡宗南就追着革命问他,什么是革命?
他说总理(孙中山)遗嘱说驱除鞑虏,那现在就是要驱除日寇,抗日就是革命。
胡宗南又问,不抗日怎么办?
我爸就说蒋委员长都说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指责。抗战就是革命,不抗战就是不革命,破坏抗战就是破坏革命,反对抗战就是反革命。
胡宗南说反革命怎么办?
我爸说,杀。”
熊向晖不卑不亢地回答大大出乎胡宗南的意料,他仿佛在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也对这个热血青年多了几分欣赏。
当看到熊向晖是清华大学高材生时,胡宗南一连在名字后面画了四个圈,他深信,自己为党国找到了一名栋梁之才。
胡宗南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周恩来早就安排好的。
不久后,胡宗南将熊向晖送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学习期满后,立马将熊向晖调到了身边,成为自己为“左右手”。由于熊向晖做事机警,很快得到了胡宗南器重,一路从副官升任机要秘书。
蒋介石给胡宗南的密令都由熊向晖签收,而胡宗南下达的命令也都是由熊向晖起草。给胡宗南起草讲演稿是熊向晖的拿手好戏,胡宗南演讲喜欢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喜欢热烈的现场气氛,熊向晖掌握了胡宗南的脾气,写出的讲演稿'激情和说理兼有',完全符合胡宗南的口味。
于是,慢慢地,胡宗南对熊向晖的态度由欣赏转变到完全的信任,最后简直离不开这个'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助手了。甚至当1947年熊向晖结婚和妻子去度蜜月时,中途都被胡宗南叫回来给自己帮忙,可见胡宗南对熊向晖的信任与依赖。
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局势日渐明朗,国民党对我党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由“限共”转向“剿共”。
6月1日晚,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决心剿灭我党根据地,会议结束后随即密电胡宗南: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行动绝对保密。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胡宗南立即着手进行部署,7月2日胡宗南部署完毕,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为7月9日。
然而,接收这封蒋介石这封绝密电报的,正是熊向晖。7月3日,熊向晖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将这个消息发到了延安。延安收到消息后,一当面抽调兵力,保卫延安安全,另一方面由朱德总司令起草了一封明电,发给胡宗南:
'道路纷传,国府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
胡宗南大惊失色,疑惑道,这个绝密行动怎么仅隔一天就被共产党知道了。他发觉有人泄密,于是下令严查。
但是,查了一通也没查出来是谁,因为他怎么也想不到,泄露这个绝密计划的,竟是自己十分信任的贴身秘书熊向晖。当然,由于计划败露,“闪击延安”最后也没有执行。
时间来到了1946年6月,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将近一年,国民党早已磨刀霍霍,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国内上空战云密布,内战一触即发。
美国并不想国共展开全面内战,于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退役的五星上将马歇尔,来到中国调停国共两党的军事冲突。
一天,周恩来乘坐马歇尔的专机去延安,在飞机上,由于极度劳累,周恩来打了个盹,却不小心把贴身带着的笔记本遗落在飞机上,直到下了飞机才察觉。
这本笔记本上记录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信息,其中就包括熊向晖等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间谍信息,周恩来非常焦急,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
周恩来知道,熊向晖是我党情报网中,不到关键时刻决不能使用的一枚重要棋子,他能接触到国民党最高决策层的第一手核心机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周恩来思索再三,决定一定不能让熊向晖暴露,于是立即通过情报网,命令熊向晖前来相见。
第二天深夜,熊向晖来到周公馆,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说:
昨天,我乘坐美国驻华军调特使马歇尔将军的专机去延安,在延安返回南京时,因为极度疲劳,在飞机上打了一个盹,不慎把装在衬衣口袋里的一个小本子掉在专机了。小本上记录着几个高级情报人员的名字代号和地址,其中第一个就是“熊”字,这个本子被马歇尔将军拾起,第二天他才叫副官送回,我担心这个本子被他拍了照。
熊向晖听后,也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一个间谍如果身份暴露,那就失去了所有的价值。想到这里,熊向晖不由感慨万千,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退出他热爱的地下情报工作,坚定地对周恩来说:
“为了党的事业,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周恩来看着熊向晖,说道:
“情况也许没有坏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做了一些补救措施。但是党不能让党员作无谓牺牲,你必须先去上海暂避,若有异常我会用暗语通知,到时我安排王炳南同志护送你去苏北解放区。若半个月后一切正常,说明马歇尔没有把此事告诉蒋介石,你便可回南京。”
果然如周恩来所料,马歇尔拿到笔记本后,第一时间做了影印,然后才还给周恩来。针对笔记本上的信息,他同样也启动了美国的情报人员,去摸这些人的底牌。
当美国特工告诉他熊向晖的资料时,他大吃一惊,熊向晖是胡宗南身边的大红人,其名字怎么会出现在中共情报首脑周恩来的笔记本上。马歇尔敏锐地察觉出,这其中必有惊天隐情。
马歇尔
但是,如何处理这份情报却成了难题。按理说,美国的在华利益是和国民党捆绑在一起的,基于立场考虑他应该把这份情况透露给蒋介石,但是他又是真的从心理仰慕和欣赏周恩来。最后,理性战胜了感性,马歇尔还是决定,将情报交给蒋介石。
见到蒋介石后,马歇尔说道:
“蒋先生,我想提供一份或许对你有用的情报。”
然而,谁知蒋介石听后,并没有表现出马歇尔所预想的欣喜,而是面无表情地表示,我们很需要你们美国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但是不要你们的情报,我们国民党有着世界一流的情报网。蒋介石还提起了当年日本袭击珍珠港时候的事:
“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情报系统还蒙在鼓里时,戴笠就侦悉了这个绝密情报。如果当年美国能重视戴笠提供的情报,日军偷袭珍珠港也不至于得逞。”
马歇尔是热脸贴到冷屁股上了,见蒋介石是这个态度,他觉得此刻说出那个情报显然不是一个好时机,于是就告辞了。
很快,周恩来就通过内线得知了马歇尔拜会蒋介石的消息,再结合国民党内部的反应,周恩来判断,马歇尔没有将情报透露给蒋介石,还有补救机会。
接下来,周恩来才真正开始了他的高端操作 。
既然情报还攥在马歇尔手里,那么核心目的肯定是要让马歇尔将这个情报烂在肚子里,不要透露给国民党。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明说肯定是不行的,这样会让当时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微妙的关系发生未知变数,也不符合情报工作的基本准则。既然明说不行,那就只有间接“提醒”了。
周恩来先是找到了好友傅泾波,约他去喝咖啡,并“顺便”送了傅泾波几张京剧戏票。傅泾波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私人助理和秘书,他除了留两张给自己和夫人外,剩余的转手送给了他的上司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拿到戏票后,又邀请了同在南京的马歇尔,一起去看戏,演的正是经典京剧《群英会》。
司徒雷登
我们来看看周恩来在这件事情中是如何布局筹谋的。
首先,周恩来和傅泾波本来私交不错,闲暇之时请傅泾波喝咖啡也合情合理,之后周恩来“顺手”送给了傅泾波几张戏票。注意,不是一张也不是两张,而是好几张。那么多出来的戏票,傅泾波会送给谁呢?肯定会优先送给自己的上司加好友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在中国混迹多年,是一名地道的“中国通”,对于中国文化也比较喜爱,所以欣然接受了傅泾波送给他的戏票。但是看戏和看电影一样,肯定是很少一个人去看的,那么司徒雷登会邀请谁呢?最大概率就是马歇尔。
马歇尔是美国军方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早在1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陆军元帅”的军衔,这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但是马歇尔发扬了他高风亮节的精神,坚辞不受,拒绝当元帅,最后马歇尔被授予五星上将,相当于元帅军衔。同批获此殊荣的,仅有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等少数几人。
所以,司徒雷登想“巴结”一下马歇尔,也在情理之中。而且,马歇尔虽然汉学造诣不如司徒雷登,但是也具有相当水准,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于是,在司徒雷登的邀请下,一起去看了京剧《群英会》。
当看到《蒋干盗书》这一节时,马歇尔顿时醒悟,惊出一身冷汗,为什么呢?
蒋干原本是曹操派出的细作,想来东吴打探消息,东吴大都督周瑜干脆将计就计,伪造一封和曹操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来往的书信,故意让蒋干看到。蒋干回去之后,告诉了曹操,曹操误以为蔡瑁、张允是东吴奸细,于是斩杀了此二人。
这不是和周恩来丢笔记本的事一模一样吗?
于是,马歇尔就在暗想,周恩来平常行事是何等谨慎,怎么可能将机密本遗失在美国人的飞机上,即使周恩来一时大意将机密本遗失,为何当天不派人来取。
再者,如果这个小本子果真是机密本,为何当他派人送上门时,周恩来没有及时放进保险箱,而是随手扔在桌上。
这一连串的疑问使马歇尔开始怀疑并否定自己当初的判断,他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有把机密本的影印件交给蒋介石,否则自己真成了现代蒋干,堂堂一个美国五星上将,被人如此戏耍,若传扬出去袁岂不贻笑大方。
最终,马歇尔出于某种考虑,销毁了机密本的影印件,熊向晖因此得以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而没有暴露。
从整件事中我们可以,周恩来走的每一步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看似漫不经心的无意之举,实则是经过严密推演的,最终,事情得以顺利的往预料好的方向发展。举手投足间,就轻松化解了一场危机,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周恩来的高明与智慧。
周恩来
不久内战全面爆发,深受胡宗南信任的熊向晖被重新召回身旁,参与最高机密活动。由于熊向晖的作用,往往当胡宗南制定一个绝密作战计划时,下面的军长师长还没收到命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我党主要领导人物就已经得到情报了,这使得我军在战争中能掌握先机,占据主动。
1949年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一众国民党元老。宴会上,当周恩来把熊向晖介绍给大家时,几位元老都有些惊讶:
“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
周恩来笑着说道:
:“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张治中说道:
“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