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不可不知道的破窗效应,运用在生活中帮助极大
凡事都有解
导语:我们生活在茫茫人海中,每天都有各种突发情况,看似毫无规律,实际上在人群行为的背后,有很多经过实验和总结出来的心理学原理,学习心理学就是学习人性,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会对“破窗效应”进行深度分析,探究它的起源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1
什么是破窗效应?
80年代的纽约是一个无处不抢,无日不杀的犯罪之城。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里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之后纽约市运用的一个极简单的措施,便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让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死而复生。
他们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他们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警察发现人们果然不偏向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并且抓逃票很有收获。
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这就是运用了破窗效应。
比如一栋楼有个窗户破了,这家人不去补,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其他的窗子也会被各种石块或者其他东西给打破。
破窗效应的诞生年代是在上个世纪大概六七十年代,家里窗户都是用玻璃的,玻璃就是普通玻璃,钢化玻璃是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才出现。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2
破窗效应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人很多时候去看到一件事情,会形成行为驱动力。
我们的心理的不是简单地由我们自主意识所支配的,还包含着很多的在外界因素。
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大脑所储存的东西,除了我们自发产生的一些感受、想法、情绪之外,绝大多数的道德、礼仪、教养、文化、知识都是通过外界信息进行输入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对你进行洗脑,其实只要在你输入系统里面去做出相应的逻辑链接点就能够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当人看到一些景象:
「比如破窗,在他大脑里面就会产生一个直观的输入影像,在他的原有的认知体系里就会去进行一些匹配。」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打破窗户。
但是在人群里面一定有一部分人是具有攻击性、具有破坏性,他就会去破坏这些已经被破坏过的窗户,这是我们生物性里面所必然带来。
面对“第一扇破窗”,我们常常自我暗示:窗是可以被打破的,没有惩罚。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第二双手、第三双手……“环境早就脏了,我扔的这点儿垃圾根本起不到关键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这么做的”,不少人会这样为自己辩解。
3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是这样形成的吗?
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基本条件,才可以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恐惧:一定要让人质相信自己生命正受到威胁。
同情:施暴者一定要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
害怕:一定要控制让人质感到无路可逃。
欺骗:一定要控制人质的信息来源和思想。
这和破窗效应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依赖感,说白了就是被虐,被虐习惯了之后不虐就不舒服。
但是这两种心理学效应的打破方法,都是从一开始就要警觉起来,察觉到异样的时候立刻找机会逃离,或者把自己的心加一个防护网,不能被环境同化。
4
破窗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我们要尽可能去保证自己在处理事情和做人做事的时候,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破窗效应不光是形容在人群里面,自己在家里面你们也可以看到。
比如你今天发懒,吃完饭不想洗碗,很快地发现,很快就不光是碗不洗,然后你就会开始衣服乱扔,袜子乱丢,地也不扫,整个家里面很快就变得一团糟。
我们对于这些事情形成了真正的意识,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尽可能的去要求自己、去约束自己、去管理自己,让自己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加得完美。
你才能够避免在自己的生活里面越活越烂的破窗效应。
当然我们也要让自己更多地去跟人接触、跟人沟通,去让自己有更好的社交行为能力,避免在社交行为中被人攻击、被人伤害而形成的破窗效应。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刘备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