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大量出汗,我却用了附子?我在临床用《伤寒》!请您评论!
大家好,我是小钱医生。
自汗、盗汗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我治疗中一起比较特殊的病例。
白天不出汗,睡着了汗湿满背,并且,后背怕冷。
我先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这个病人的情况。
这是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病史有糖尿病、心律不齐、做了膀胱造瘘术等等。脉象洪大而弦,舌苔水润,舌体淡红。
之前这位老人看过其他医生,吃了数月的六味地黄丸,丝毫没有缓解,机缘巧合之下来到我这,我把脉之后,接着询问具体病情,发现患者精神尚可,这让我想起了《伤寒论》中的一句条文“背恶寒而汗出,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加之患者有糖尿病史,也比较适合上消渴白虎汤的症候,于是我”大胆“的给这位老人家开了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考虑到患者年龄太大,我还特地多加了人参和炙甘草,怕寒凉之品伤到脾胃。
看到这很多人有疑问了。你这里面没有附子啊?
对,没错,因为这个方子没有效果。患者吃了5天,过来告诉我症状还是一样。这时候,我又静下心来,继续询问患者是否有口干、心烦、怕热这些情况?
老人家都否认存在这些情况。但是他的脉象依旧洪大。
我又想起了《伤寒论》中关于白虎汤的其他条文。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很明显,患者并不口渴,所以白虎汤适应症用错了。那应该怎么办?
思考一会,我开具了附子汤加减。
这也是出自《伤寒论》中的方子,原文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原方为附子、白术、茯苓、人参、芍药。我在此基础上加了桂枝敛汗。
此方下去,不出2天,患者告诉我不出汗了,也不怕冷了。可以看出,脉象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诊断,脉象洪大也要考虑到邪盛的情况,真寒假热之象,里寒应会下利,但是患者做了膀胱造瘘术,本意是改善排尿,却不知此利小便实大便之法,下利症状因此消失,影响了医家判断,也使得我以后更加谨慎,要加强问诊的范围和既往病史的影响。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如果是您,会开什么方呢?又是什么思路呢?请大家积极留言,和我在评论区进行交流!
感谢大家,请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