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具体分析,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体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例如快乐、兴趣、悲伤、愤怒、恐惧、抑郁、焦虑等。关于情绪调节,人们很容易想到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当愤怒时人们需要克制;悲伤时需要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等。其实,正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节。当学生在学校里取得了好成绩时,不能表现得过分高兴,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
(二)唤醒水平的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调节。一般认为,主要是调节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但是,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也需要调节。研究表明,高唤醒对认知操作起瓦解和破坏作用,如狂怒会使人失去理智,出现越轨行为。
成功的情绪调节就是要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使之处在适度的水平。也有人指出,情绪调节包括削弱或去除正在进行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一种情绪。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三)情绪成分的调节
情绪调节的范围相当广泛,它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情绪系统的调节主要是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如情绪紧张或焦虑时,控制血乐和脉搏;体验痛苦时,离开情境使自己开心一点;
过分高兴时掩饰和控制自己的表情动作等。此外还有情绪格调的调节、动力性的调节等,如调节情绪的强度、范围、不稳定性、潜伏期、发动时间、情绪的恢复和坚持等。
情绪调节的机制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制,不需要个体的努力和有意识地进行操作。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对于情绪调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个体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调节都属于内部调节。由于认知与情绪体验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某种情绪体验引起某种认知,或通过某种认知激活某种情绪体验,就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如母子分离可以引起负情绪,但只要让幼儿确信母亲只是暂时离开他,就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这种情绪。
外部环境对个体情绪的调节有支持和破坏两种可能性。有的环境因素有利于情绪调节,而有的环境因素不利于情绪的调节,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满足和支持学生的动机行为,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反之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因此,环境的刺激特征与个体内部状况的关系,是影响外部调节的重要因素。
(二)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如降低狂怒的强度使之恢复平静。维持调节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如兴趣、快乐等。增强谓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这种调节在临床上常被采用,如对抑郁或淡漠进行增强调节,使其调整到积极的情绪状态。
(三)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逋过改变自己的注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谓节
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感表达处在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相反,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是近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研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表情动作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方面。
(一) 生理调节
情绪的生理调节是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变化模式。
生理唤醒是典型的情绪生理反应,如心率、舒张血压、疃孔大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皮下动静脉联结处的血管收缩等都是常用的生理指标。盂昭兰等人的研究发现,正情绪诱发后,心率变化不明显;负情绪诱发后,心率显著增加。格罗斯等人的研究发现,厌恶受到抑制引起躯体活动和心率下降,眼动,皮肤电反应,手指脉搏幅度、呼吸间隔指标上升;悲伤受到抑制引起躯体活动下降,心率区间没有变化,皮肤电,心血管系统的交感神经激活水平和呼吸等明显上升;快乐受到抑制引起躯体活动、心率、皮肤电水平等明显下降,呼吸没有变化。情绪生理成分的调节是系统性的,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
(二)惰绪体验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萨尔利发现,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路;悲伤时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格罗斯等人发现,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的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等。
(三)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采用两种调节方式,一是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如一个人在向他人表示请求时,即使感到失望或愤怒,也要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信息的表达和交流。
行为调节可以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莱尔德发现,快乐和偾怒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孟昭兰等人也发现,愤怒的表情活动可以增强愤怒的情绪体验。
(四)认知调节
道奇等人认为,情绪系统和认知系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可以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启动状态,也可以是信息加工的背景。道奇等人进一步提出,良好的认知调节包含以下步骤:知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解释惰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式和途径;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将调节付诸实践。
(五)人际调节
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在人际调节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坎培斯认为,个体的动机状态,主要指个体正在追求的目标。如果外部事件与个体追求的目标有关,那么这些事件就可能引起个体的情绪。在社会信号中,他人的情绪信号,尤其是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如母亲、教师、朋友等)发出的情绪信号对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美丽风景令人赏心悦目;而混乱、肮脏、臭气熏天的环境则令人恶心。个人记忆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有些环境让人想起愉快的情境,而有些环境让人回忆起痛苦。
四、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是有差异的。迈尔(Mayer, 1997) 认为,情绪智力包含四个方面:①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②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③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④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情绪激活的阈限、情绪的易感性、情绪的生理唤醒等方面。情绪激活阈限主要决定于神经内分泌的特征,而情绪易感性决定于个体后天的情感经历,它表现为有的个体更容易陷入某种负性情绪,因而使认知操作受到破坏,而有的个体则不太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生理唤醒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情绪的强度和反应性上的不同。
五、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贝克和塞利格曼都认为,某些认知策略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如认知评价上的忽视。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
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例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抑制爱会引起支气管疾病或癌症,不表达情绪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探讨情绪调节过程与键康的关系应该是研究情绪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