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家岭忆旧 || 作者 七十里铺
华家岭上的树叶已经经霜,已经黄了,这条高山峻岭上的季节总是比周围的山底下,来的更早一些,华家岭上的深秋已经来了!
三十七年前赴狄道上学的那年早秋时节,第一次坐班车从会宁城到定西城中转时曾路过华家岭。那一次也就没看清这条岭的样子,一路上只是忙着晕车了,爬在前面人的座位后背上一动也不敢动,一动就有可能吐了。远乡里人,从来没出过门,一出门就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那次出远门上学,还是老父亲背着木箱子送的,可到如今老父亲离开这个人世间已经十有五年了。
真正知道华家岭是到“洮大”上学以后。曾经买过一本茅盾老先生的散文书,里面有一篇写的是《风雪华家岭》,“六盘山诚然险峻,可是未必麻烦,路基好,全段铺了碎石。一个规矩的汽车夫,晚上睡一个好觉,再加几分仔细,总能够平安过去。倒是那华家岭有点讨厌,这是没有弯弯曲曲的盘道,路面也平整宽阔,路基虽是黄土的,似乎也还结实。有些坡,然而不在主道上,且不陡。倘在风和日丽之天,过华家岭原亦不难,然而正因为风和日丽不常有,于是成问题了。华家岭经常是天气恶劣的,这是高原上的一条山岗,海拔五、六千尺,从兰州出发的人们穿夹衣,到这里就得穿棉衣。不,简直得穿皮衣。六、七月的时候,这里还常常下雪。有时,上午还是好太阳,下午突然雨雪霏霏了。”
这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家岭,华家岭比六盘山还要凶险,可想而知华岭海拔之高,道路之艰。那个时候从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已经开通了,华家岭正处在这条要道上,由于是黄土路基,一有大雨雪,这条路就成“稀烂公路”,无法通行了。当年从兰州到西安,就算是在西兰公路上坐汽车走,一个单程下来也往往是按月计算的,哪像现在,坐个高铁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直到我们上学时的八十年代初,从会宁到定西,这里还是必经之路,只是路面由过去的土路、砂路已经换作柏油沥清路面了,路况好了很多,一般的风雪天气汽车也能够保证通行。但那时候的班车车况还不行,加上路窄坡陡弯急,从会宁到定西,一个华家岭翻下来,也得大半天时间,但比茅盾老先生走的那时候好很多了。那时候在这条路上跑车的司机有句话叫“华家岭不住店,定西不吃饭”,说的是华家岭上海拔高,住店的条件太差;定西城里的饭馆开的不攒劲,饭不好吃,这些都是和那个困难年代分不开的。
之后,华家岭上的这条路我来来去去大概又走了十几年,其实这条路是很锻练开车技术的。有一年的暑期,单位上曾组织职工到陕西看华山,从地区运输公司租了个中巴。那个开车的年轻师傅跑惯了山路,跑惯了农村道路,跑惯了华家岭,一进西安城就摸不着方向不会开了,原准备是穿城而过,碰到个什字,看到路上有来往的人,就狂按了几下喇叭又招来了警察,让人家一顿批评,这一下弄的越不会开了,只好把车停在路边,下去打电话把他的一个西安某大学里当老师的会开车的亲戚叫来了,才帮着把车开出了西安城。回来时路熟了就一路顺利,特别是当天赶路,从静宁过来车上了华家岭时已到大晚上,那师傅开夜车跑山路的技术真是厉害,和西安城里开车判若两人,速度飞快,喇叭飞响,转弯都很不带减速的,一看就是华家岭上开车的一把老手。
后来沾公事的光,坐车的次数逐渐多了,也练的不太晕车了,坐在或班车或小车上,也能抽空看看窗外华家岭上的风景了。华家岭上最好看的,一是秋天公路林带上的这发黄的霜叶,二是冬天偶尔在大早上出现的雾淞,美不胜收!
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新的312线改道,从定西十八里铺上塬坪壑岘,再经过西巩驿川到会宁,国道改造成了二级路,车和人都就好走的多了,可也就再少有缘份看到华家岭上的这大美风光!
时至今日,最不可忘却的就是,我和老父亲曾经一起走过的远路就是这条美丽的华家岭!
注:作于2019年10月22日。
定西陈总留言:人在年轻的时候总喜欢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抱负;而在逐渐老去的时候总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念;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父亲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让人数次泪目,父亲就是在我们艰难跋涉的时候陪我们风里雨里而在我们有能力回报的时候却再也无法回头看到的人,“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说不尽游子的怅惘。
庆城罗爷留言:一条路,一个历史,一份故事,一种情怀,一次见证,一颗赤子之心!强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