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在宋词里遇见李清照

作者  葛玲

中国古典文学犹如灿烂的星河,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而来。宋词和唐诗一起,并称耀眼夺目的“双子星”。读宋词,让我遇见了千古奇女子李清照,她从书香四溢的深闺中走出,走向风雨飘摇的两宋交会之际,用女性柔弱的纤纤素手,写下了不让须眉的千古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之无愧的词中帝女花!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书香门第的熏陶,上天赋予的才情,让李清照少时即有才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西亭日暮下,藕花幽深处,微醉的少女误了归路,兴尽乃回舟。少了份古代女性特有的矜持,却有着小女子的天真烂漫,开朗、活泼,流露出生活的闲适安逸。这首轻盈活泼的《如梦令》,开始了她如花的少女时代,开启了她的婉约词风。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李清照初识明诚时的小儿女娇羞。“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曲《减字木兰花》,道出了词人新婚燕尔的甜蜜。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不但门当户对,而且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日常生活是诗词唱和。两人还有共同的研究金石的爱好,生活更如锦上添花,幸福无比。在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李清照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上天的眷顾了。

当然,生活不是那么的完美,它总会有些许的不如意,正如苏轼词“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生活在蜜罐里的李清照来说,这一点点的缺憾就是和丈夫赵明诚短暂的分别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透过这泛黄的词句,我似乎看到了词人形单影只,着一宽大的披风伫立于怒放的菊花丛中,西风吹起,人比菊瘦。无一字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她对丈夫的那份苦苦思念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

然而,“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李清照的幸福生活也就此转了个弯。

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国难当头,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两年后丈夫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然而城中发生叛乱时,赵明诚在城楼悬索而逃,弃城不顾,弃妻不顾。一腔正义的李清照为丈夫的临阵脱逃而羞愧不已。后来她与狼狈的赵明诚途径乌江镇时,忽然想起当年项羽自刎之事,不由得百感交集,写下让男儿自愧弗如的诗篇《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追思那个叫项羽的英雄,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柔弱的词人不能上阵杀敌,不能为国分忧,却未曾丢掉做人的气节。一句“不肯过江东”,小女子的英雄豪气,力透纸背,令人拍案叫绝,压倒一众须眉。

更不幸的是其后不久赵明诚与世长辞,这一年李清照46岁,国破、家亡、夫丧、物尽。

此后,李清照独身一人背井离乡,踽踽独行,追随着朝庭的脚步仓皇南渡,从此再也不曾回归故土。一路的凄风苦雨,说不尽的江湖行路难,道不尽的弱女辛酸泪。曾经的美好生活不再,李清照的词风一改前期的清丽活泼,转入婉约哀沉,融入了浓浓的、难以言说的去国离乡之愁。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五十三岁的她,尝尽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颠沛流离奔波无依之苦,词情极其悲苦。愁情,本来是一种抽象的情绪,在李清照之前,南唐后主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北宋初期的贺铸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都巧妙的把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物。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更是让愁有了重量,有迹可循。生离死别之恨,又岂是一片轻舟能够承载得了的?舟载不动的愁,却让李清照一个病老孤独的老妇人来承载,上天何其残忍!身处风雨飘摇的南宋,已经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家让她可依、可靠、可哭、可泣、可想、可诉了,诸多的愁苦,只能一力承担。

李清照写愁的词句极多。和丈夫离别后,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初为人妇的闺怨孤独之愁。晚年的李清照,则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的凄苦哀婉,正是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已不是早期的深闺愁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的家国之愁,有深重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饱含凄凉的词,才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一位闺阁才人,为自已的不幸遭遇自顾自怜,也为国家民族的苦难深悲痛呼。一个弱女子,在个人的哀愁里折射出了时代的深层悲痛。纵然时光一去不复返,可那些泛黄的诗文却穿越过千年的历史,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呼唤后人去解读几千年前的这位奇女子,宋朝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