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写东西有三个困扰。
第一个是怕没有闲暇时间、没有闲情逸致。
比较喜欢开心的时候写,不过偶尔苍凉到平静往往能够无限接近一些东西。
第二个是写出来的东西跟自己想写的不一样。
写之前任凭你怎么构思,一开始打字,思绪就完全不受控制,受到某种力量牵引、漫无边际。不过,这种奇遇也算是一种享受。
第三个是题目实在是太难取了。22点开始,想到22:10,索性随便弄一个,匆匆下笔。说起来,在考场上想作文题目也是一大痛苦。因为偏题伤不起。
说起考试,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英语。
近些年,喜欢上了英语。倒不是因为考试,而是随着对文字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之后,反而能够自然地把学英语当做一种睁眼看世界的兴趣,而且越来越喜欢那种翻译得无可挑剔的好词佳句。就比如今年念叨“疫情防控”不下百次,突然看见pandemic control,还挺惊喜的。
老实说,一直以来也没有学好英语。因为英文写作不能运用自如、不能逻辑严密又合情合理,英语听力更是不咋地。但庆幸的是,特别喜欢阅读英语阅读,喜欢在好词佳句下面划横线(有种如获至宝的畅快感),喜欢把文章读透、从里面学一些有趣的、有用的东西。
总结下来,跟英语相关又对我帮助最大的有两个阶段、四个人。
第一阶段是高二高三的时候。一班有两个学英语学得最好的同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完整的一套学习方法。高中学英语,一方面在吃老本,一方面在开启自己的思维启蒙,学着还是有点吃力的,看着他俩学得轻轻松松、就打心底里佩服且羡慕。他俩一个非常爱做英语笔记,基本是全班传抄的那种(我随便抄抄还被六班同学借去复印),另一个笔记混乱(只有自己看得清、找得到)、思维也异常快、熟知各种英语地名(美国地图在心中那种,算是地理的高级范),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做题飞快、看着很轻松、140+也很轻松。他们让我知道了学英语有别的可能、学好了更是别有天地,算是在心中真正埋下了种子。
第二阶段是大三的时候。被小海豚叫去听讲座,头一天还因为要少去519复习一天而耿耿于怀,哪曾想,我的收获是多少天都很难换回来的。更有趣的是,明明是小海豚叫我去的,但是我的收获更大,我对KK的理解也更深(现在是因为看得太久了,甚至熟悉了每日一句的套路)。时至今日,也还没有达成精神导师KK 的寄语,但是对于英语的体悟,我早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我。这或许是大学在学业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种大梦初醒的欢快,也有种后知后觉的顿感。
周末也很忙,而且还没有忙完,本来想着偷懒看看视频、放松一下的。
但偶遇pandemic control,突然脑子里亮起了一盏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或许这就是文字与语言的魔力、感召力。
加上前几天和爷爷打电话,第一次听他说奶奶的耳朵开始有点重了?我怎么从来都没发现呢?离家也才两个月呀!得空就要火速奔回去,风风火火地在路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