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千年的“大场面”!今日斗门再现…

“杨山苍苍,梅海汤汤,

惟我祖德,山高水长。”

头戴卜帽、身穿马褂的主祭师
吟诵古祝文,
雄浑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菉猗堂
……
一场沿袭一千多年的
赵氏家族祭礼上演!
今天,小斗带大家穿越时空隧道,
感受千年非遗的魅力。
鼓乐齐鸣,锣鼓喧天。由手举红黄相间的“皇族祭礼”旗帜的旗手引路,灯笼手、锣鼓柜、祭者、皇爷皇后、文武官、舞姬等100多人身穿着古代服饰,从接霞庄出发,沿着长长的石板路,浩浩荡荡巡游至菉猗堂广场。
随着通祭喊礼,仪式开始。

旗手挥舞着旗帜开道,文武官整齐列队,穿着浅褐色汉服的祭司、穿着粉白色衫裙的舞姬、手持竹帛的学子依次鱼贯而入。

祭司抬着三牲、水果等祭品进场。
缕缕琴声,悠悠扬扬。古典音乐响起,舞姬挥起衣袖,舞起宋代宫廷舞,襦裙翩翩。
随后十余名学子缓缓步入,叩首礼拜后席地而坐,打开竹帛研习经典。
“奏大乐!主事者各执其事,主祭者就位。”在通祭的指挥下,祭司分两排站立,主祭司进香、献酒、读祝文和焚宝奉献,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宋朝皇族祭礼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南宋赵氏皇族后裔繁衍的斗门镇南门村代代相传。
知多D

南门村赵氏家族祭礼俗称“皇族祭礼”,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起,距今已有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

祭礼仪式一直以口授相传的形式沿袭下来,直至2008年,由南门接霞庄宋魏王第29代传人赵德春以文字形式整理成文,随后由南门毓秀社宋魏王第30代传人赵承华再作相关修编,使祭礼仪式相关程序、祝文等较为完整规范,之后被列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此以外,当日,斗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人礼”展演活动在南门村接霞庄举行。
成人礼分冠礼和笄礼,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笄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女子加笄礼仪。
“吾已十八,如之栋梁。道义不辞,大任始承......”在典雅的古礼乐声中,和风中学的学子们向观众现场表演了及冠、及笄两种古代传统礼仪。
两个身穿古代服装的少年伫立场内定席如仪。
按照古礼程序,仪式分为行盥洗礼加衣、加冠、加笄。男孩由父亲加冠,女孩由母亲加笄,整个古代成人礼的过程韵味十足。
两场非遗传统民俗项目的再现,吸引大批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围观拍照。
游客李先生

我来自江苏连云港市。这次斗门的非遗民俗展演让我印象深刻,希望能够把斗门这样的民俗展演带到我们那里,让大家也能感受斗门的岭南非遗文化。

现场观众陈女士

满满的仪式感,这样庄重的仪式也会提醒孩子们长大成人的责任,非常有教育意义。

据悉,自2019年起,斗门对传统礼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活态传承和原生态展演活动,全方位展示本土民俗文化风采。

斗门镇相关负责人
斗门镇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就是要用活、用火非遗资源,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斗门镇大力推动非遗展示展演推广行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景区、进校园,讲授知识、传授技艺,成功将斗门镇和风中学打造为赵氏家族祭礼的传承基地,促进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让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参与非遗,增强文化认同感。

非遗,是文化根脉、民族之魂,

一起来保护、传承、推广非遗,

传承民俗文化瑰宝,

留住我们共同的乡愁!

点击下方名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