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风骨”事件的后续及其他】195...
【梁漱溟“风骨”事件的后续及其他】
1953年9月当众顶撞毛泽东之后,梁漱溟从此便失去了单独同毛泽东见面谈话的机会。以前毛泽东每一两个月就要派秘书把梁漱溟接进中南海进行长谈。此后不再派车接他,两个人的私人关系自然就中断了。
那以后,在公开场合见面时,毛泽东只是像接待其他人一样,匆匆地与梁漱溟握一下手,说一两句话。
梁漱溟则政协委员照当,生活待遇照旧,也没有受到任何组织处分。
197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梁漱溟将自己的手稿《中国——理性之国》作为特别的贺礼送给了毛泽东。
1975年9月30日晚,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出席国庆26周年招待会。有一批受运动冲击的老干部、老民主人士、老教授、老专家被邀请出席了这次国庆招待会。国庆招待会之后,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小组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了一份简报。
毛泽东阅后很高兴,在这份简报上批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单上的人参加招待会甚好,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后来的人都听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批语,却并不知道后边还有一句“可惜没有周扬、梁漱溟”。
这个批语证实了即便1953年之后毛与梁中断了见面长谈,但在毛泽东的记忆里并没有忘记梁漱溟这位特殊的老朋友,批语里传递出对梁的谅解之意。
费正清在美国的弟子艾恺在1980年采访了梁漱溟,进行了详细的录音记录。录音中,能清晰听到他对毛泽东的评价。“毛主席这个人,我跟他接触很多,他是雄才大略,那是了不起的。他没有什么凭借,就是单身一个人。在他的家乡,他十五六岁还在乡里种地,这么样光身一个人,居然创造了一个新中国,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
谈及他与毛泽东在1953年的冲突,梁漱溟很感慨,“我好像没有什么伤心的事情,只觉得有自己失败的事情、错误的事情。1953年气太盛、气太高,所以就跟毛公抵触了。那个事情后来我自己想不应该,应当我多尊重他一些,不应当跟他闹翻。”
他还提到,在他受到批判之后,全国人不直呼其名,还称他为“梁先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何香凝女士,另一个是毛泽东。
又过了几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再聊起这件事时,94岁的梁漱溟又一次感伤地说:“当时是我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故世已经十年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谈到中共历次整风时,梁漱溟话多了,他说:“我实在感到毛泽东主席好,他英明、大胆,能够不放过任何时机,争取了主动。他造福了我们的国家,避免了人民的损失……我,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说到这里,他声音颤抖,眼圈发红,潸然泪下。
伟人已逝,哲人将萎,逝者如斯……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不知道在他的弥留之际,可否回忆起,1918年北京地安门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寓所,常常给来访的他开门的,那一位高个子的湖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