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眼色深浅与画眉鸟笼品的关系
当朋友们从各个渠道得到一只画眉鸟后,心情之高兴自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以后的喂养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画眉鸟眼色深浅与画眉鸟笼品的关系这个问题。
画眉鸟眼色的深浅,就我个人而言,觉得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组成。
(一) 身体发育的成熟度。
就常规而言,一般画眉鸟处于稚嫩阶段(包括原毛和齐毛)其眼色都相对较浅,随着自身机能的发育、衍变,逐渐向深的部分递进。
(二) 地域环境。由于地域环境的迥异造成地区差异,如个头大小、毛色深浅、眼道概率等都有所偏差。
(三) 画眉鸟个体差异。所谓'强强联合'便是最好的参照说明。遗传基因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鸟自身素质的优劣。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此不一一提及。
画眉鸟的笼品一般是指鸟在喂笼中表现出的特质、脾气及个性,其次一点就是在打斗中表现出的禀性特点。
笼品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只画眉鸟的打斗素质。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经历,一只大家都认可的好鸟,排除喂养上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鸟自身的发育和变化。
鸟是好,可就是难以上真性。好不容易上了真性,打斗又不理想,可以打斗了,但又对环境过于敏感,对人惊慌,不进隔笼、洗不好澡等等问题让我们感到非常闹心。这一系列问题的真正原因何在?画眉鸟眼色深浅与画眉鸟笼品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我个人经过认真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认为是有联系的。
(一) 先说说深色眼。大凡喂养斗鸟的朋友们基本上都达成一个区域共识,那就是多数斗鸟还是要眼色深为首选。当然在浅眼道的画眉斗鸟中也不乏优秀鸟。但就其比例而言,显然深色占上风。就我个人的理解认为,深色眼的画眉鸟多出没于大山之上,其生存环境相对更加恶劣,比如温度更冷、湿度更大、离水源和食物聚集地路线更长、飞行时间更长,在其野生状态中管辖的区域较大,经过繁衍后的画眉幼鸟在其身体机能上更适应自然生态法则。可能由此而生的画眉雏鸟更有可比性和优越性。
(二) 浅眼色。就地区而言,多数地方的画眉爱好者不喜欢浅眼色的鸟。毕竟浅眼色的斗鸟打斗优秀的实在是比例很小,这与其眼底色的深浅有着直接而必然的因果关系。浅,则短,则少。这恐怕是浅眼色鸟的致命伤。当然浅眼色鸟若其他部位一流,则也是好鸟一只。
(三) 野性。恐怕多数朋友都深有体会,说起仔山鸟、山老,朋友们都头疼,多数深眼色的画眉鸟其野性都较重,山性也重,其实这不难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仔山鸟、山老鸟由于在野外生存时间较长,对自然原生状态依赖性较重,所以人为饲养时野性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浅眼色的鸟呢?由于其自身素质决定优胜劣汰,对抗自然恶劣环境的能力相对眼色深的画眉鸟就要略差一点。其被捕捉的机率就大,上笼的时间就早,伏笼的时间就快。
(四) 禀性决定笼品。深色鸟进笼到伏笼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喂养者有极大的耐心饲养方可成功。由于眼色深,其发育成熟的周期就长,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随之下降。由最差的状态(惊诧、撞笼、不开口等)慢慢调整到上性状态的过程,便是其野性对抗现实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其对抗强烈。由此而派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坏习惯、坏毛病等。日积月累形成。笼品自然就差。不得不提及的另外一点就是,深色眼画眉鸟的性格,有的甚至从头到尾都是不经人驯,难于驯养,最终造成伤残或者意外发生。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清醒的认识。
(五) 笼品的客观因素。找到一只好鸟,怎么样让其尽快熟悉适应新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也会对鸟的笼品有直接影响。除了鸟自身的原因以外,喂养者的喂养功力就凸现得很重要了。掌握其生长规律,把握其个性特点。对深眼色的画眉鸟至关重要,浅眼色的鸟同样如此。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深色眼都难以驯化、笼品不佳,浅眼色的鸟都比较容易。这里面没有绝对,都是在一个大的主体下作出的解析。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多多交流,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