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事情的处理恰恰反映着心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某朋友分享经历体验,说是参加某个专家评审活动,遇到一位迟到专家,且不太熟悉业务,回顾这个事情中间反应,正是反映了心理过程。

工作开始后,工作人员告知大家有位外地专家,乘坐大巴车过来,可能需要迟到1个小时,请大家知晓。这时候,有几位专家明显坐不住了,纷纷表达不满,这就好似请客的主人客人缺一个,不到齐,没法开始啊。

同时,也有几位专家没有言语,保持沉默。

这些行为反应就是心理活动,"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遇到事情是一样的,不同人有不同反应方式,正是对客观现实反映,换言之就是体现着不同心理。

对现实世界的反应,比如这些言语行为,反映了心理世界。

至于这些反应好还是不好,合适还是不合适,这是价值判断,或者说是对另一个客观现实的反应,也就是常说的看法、想法,这又成为心理活动。

迟到专家终于到来了,这时候大家已经进行完客观项目评审,客观分属于商务部分,分值是固定的,通过严格资料审核,需要所有人统一。

这时候,评审负责人发话了,告诉迟到专家客观分数已经出来,直接填写就可以。

但是,迟到专家不听,自己要一个个再次进行核实,负责人无奈的耐心等待一会,继续表达诉求,告知有关资料已经核实好了,可以直接打分,想复核直接查阅即可。

表达诉求没有问题,但外人听得出音调很高,给人感受不满。

如果稍微查看表情,会发现面部表情严肃,不放松,所谓紧绷着脸,耷拉着脸,一看就是负能量。

之后,迟到专家好似接受这个意见,又不太会操作设施,负责人提醒工作人员过去帮助。

事情最后顺利完成,回顾过程,这个评审负责人言行值得反思,即前面说过的,我们对事情反应恰恰反映着自己心理。

现实是客观的,对客观的反应却是主观的,心理就在反映客观现实过程得以体现,这就给了我们警醒:要觉察自己言行表达内心心理。

心理世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言行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用沟通法则看效果,占比分别是内容7%、语调38%、表情55%,不得不慎重。

另外从情绪管理分析这个案例,也有几点提醒。

1、情绪管理方式就是表达诉求,整个过程大家都遵守此点,最后效果不错,也证明有效性。

这是常识,许多时候许多人却知道做不到。

2、不带情绪的表达诉求才是心理健康表现,言行反映着心理,这又是常识,却要深刻体会体验,如同这个故事里负责人用情绪方式表达诉求。

心理不健康就用情绪方式表达诉求,心理不正常则用行动表达诉求,只有心平气和表达诉求且不强求对方接受,才是心理健康标志。

3、情绪后面是需要,为何用不满的情绪方式说诉求,情绪后面有欲望动机,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快时间,提高效率。

可见,察言是看到言行,观色是看到情绪,会意目标才是需要,这正是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而心理建设目标,就是要表达诉求,满足需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