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何永年
位于市区东大街和里运河之间的工人文化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于2008年拆除,在原址上耸立起数幢运河明珠住宅高楼。工人文化宫虽已消失,但曾经的辉煌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的记忆。新的工人文化宫将于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和北面的大运河文化广场隔河相望,在偏西方向有常盈桥将二者相联。
工人文化宫筹建于1952年3月,仅是一座起脊的两层小瓦楼房,二楼为清江市总工会办公室,一楼设书报室、乒乓球室、文娱活动室,当年“5.1”国际劳动节开放,名为清江市工人俱乐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楼用途有过数次变动。紧接着在此楼的北面由搬运工会建了工人大食堂,食堂为工人们做饭、送饭发挥过很大作用。
1954年,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征购了环城东路西边兴隆巷两侧的土地,新建大会堂及活动室数间。1958年9月随市县合并,改称为淮阴市工人俱乐部。1963年5月1日更名为淮阴市工人文化宫。1964年10月市县分治,又改为清江市工人文化宫。随后数次市县划分、合并,亦数易其名,但工人文化宫名称始终保持未变。文化宫东边是大汪塘,水中小岛上座落着始建于明朝的道教圣地斗姥宫,长年香烟缭绕。
在建工人俱乐部之前,这片空旷的泥土地上已经有人在进行练身活动。杨玉清、孙玉清、王世文等习武之人在耍刀舞剑、打拳、玩石锁石担,后来他们成为淮阴武术界名人,并参加过省级、国家级武术比赛,有的还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有了工人文化宫,随之成立了体育协会,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购买体育器材,相继成立了武术队、杂技队、自行车队、兰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举重队、柔道队、体操队、象棋队等,定期或不定期活动。体育活动非常频繁,兰球比赛尤为活跃,各系统各单位之间的联赛、表演赛经常进行,其中市业余青群队技术独占鳌头,为广大兰球爱好者瞩目,队里有一位“蒋大个”,是干缝纫工作,但他身材伟岸,球技精湛,受到广大球迷的追捧、热爱,其声誉能和姚明媲美。女兰令人瞩目,队长董杏花更是了得,名气很响。灯光球场当时在淮阴是唯一一处,每当篮球比赛观众总是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墙边的树木上都爬满了人,球迷们的助威喝彩声不时响彻夜空。这里还经常举办职工象棋赛、围棋赛。有一次邀请了连续10届蝉联全国冠军的象棋大师胡荣华来淮表演,在文化宫与我市二十位象棋高手同时对擂,居然二十人不敌一人;还和数位高手同时进行盲棋表演,场面十分精彩。还经常举办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友谊赛、联赛,各个单位都勇跃报名参加。在文化宫前面西侧有一水泥地面的溜冰场,四周有铁围栏,每天来溜旱冰的青少年络绎不绝,笔者初中时下午放学后或星期日也会来这里溜冰,一次溜冰鞋坏了,我还赔了1角钱,那时的票价也仅有5分钱。会溜的人快速满场跑,还做各种漂亮的动作,初学的人出尽了洋相,但仍乐此不疲。还举办过多期交谊舞培训班,笔者也曾参加学习过。
淮阴工人电影院——前身为工人文化宫
文艺演出活动更为活跃,歌舞队、话剧队、京剧队、淮剧队、曲艺队节假日期间经常有演出。各个系统常举办文艺汇演,银行和医院职工的演出水平较高,往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单位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人员文化水平较高。至今尚有深刻印象的有这样两件事。上世纪50年代,我在清江中学上初中 一、二年级时,我的表哥边新民,以及樊延龄等一群淮阴中学文艺骨干,一次在文化宫演出歌舞节目,场内观众爆满,大门外挤满了等票的人,久久不肯离去,我是拿着演新疆舞用的马靴、帽子等道具跟表哥等演员混进去的。另一件是,由当时业余话剧队演出的三幕话剧“名优之死”,轰动了全市,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戴松,饰演了主角刘振声。该话剧作者田汉,作品以揭示艺人的社会命运为主旨,写京剧演员刘振声不幸的演艺生涯。正好戴松老师擅长京剧,且小生、旦角唱腔俱佳。遗憾的是,很有才华的戴松因刑事案件于1970年4月16日在西郊打靶场被枪毙。枪毙那天我也去看了。
此外诸如龚济、龚泷、许峰演出的《红岩》片段,陈家俩兄弟演出的活报剧,曲艺队华禹模的扬州评书,淮阴县糖厂工人演出的“两片瓦”, 小歌剧“三月三”,等等,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外地和本市京剧、木偶京剧、淮剧、淮海戏、越剧、吕剧、黄梅剧、沪剧、扬剧、锡剧、滑稽剧等多个剧种,以及苏州评弹、杂技、魔术、马戏都在文化宫演出过,因文化宫地处市中心,往往爆满。
市总工会节假日经常免费请职工看电影,电影票分发到各个局,再由局里分发到所属单位的工会。除此而外,在广场晚上经常放映露天电影,群众多数自带小板凳,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一面手摇蒲扇或笆蕉扇,一面聚精会神观看电影,悠然自得。有时观众太多,部分人不得不跑到银幕背面去看,但效果是一样,我就曾经这样。
还举办过多次猜迷活动,猜中的人都有一份小小奖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举办的第一次灯迷活动,当时人头攒动,人们兴致很高。我记得其中有一条迷面为“春雨绵绵妻独宿”,拆字格,迷底为最简单的“一”字。还有一条谜面是“屋里太阳”,卷帘格,打一欧洲国家城市,谜底为“日内瓦”。
在文化宫曾举办过多次展览。其中书画摄影展,展示了我市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人才济济,诸如画家周名球、章农、程万廉、靳定生、谢国璋、张文辉,书法家汤池、周成安、冯少斋、程博公、陈清、高锦唐、戚庆隆、李光渔,摄影家顾树青、王松春、许中等名人作品,让市民们大饱眼福,赞叹不已,为有这些艺术家感到骄傲。
右前方水泥地坪为原灯光球场
1958年举办的工业品展览,其品种之多,规模之大,开创了淮阴市先河,充分展现了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智慧。展馆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除图表、照片、说明,多为各工厂企业科技含量较高的创造发明产品实物;室外都是大型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汽车、收割机、大型机床、吊车等等,琳琅满目。好多展品都有人现场操作演示,展品有的是改进的,有的是创造发明,观众啧啧称奇,开了眼界。观众中的行家里手不仅看、听,还不断向解说员详细询问并做记录。
20世纪50年代举办的计划生育展览更是前所未有,创办者可谓独具匠心,展览内容除图片、照片外,多为一比一的实物模型,非常形象逼真。如表现新旧社会孕妇如何生产的:土法接生是,一位产妇坐在木制高腿洗脚盆边上搁置的一块木板上,后面一位老人搂着她的腰,产妇表情十分痛苦,旁边一位接生婆,左手托住全身布满羊水的新生儿,右手拿一把生锈的剪刀在剪脐带,脐带另一头还在产妇阴道内侧子宫里;新法接生为:产妇平躺在洁白的产床上,婴儿头大半在产道外,旁边的助产士一手托住儿头,另一只手在保护产妇会阴,同时面向产妇像是在对话,嘱咐着什么,助产士一身洁白,帽子、口罩、工作服,双手戴消毒手套;计划生育部分表现的是男女生殖器如何使用安全套安全帽;优生优育则是从受精、胎儿在子宫如何发育、头盆是否相衬、到如何分娩等等全过程。各个部分展品都非常直观、赤裸、真实。有的妇女看了,连说:“像,就是这样!”但有的家长本是带小孩去的,见此情景立马将小孩拖走,不看了。这个生动别真的展览,当时就有争议,贬褒不一,有说是伤风败俗,起到教唆作用;有说对计生、优生优育有促进作用;有说创办者大胆、开明、有创意,是新生事物,应当提倡。这在建国后不久是很正常的,人们的思想境界还没有普遍提高。据悉,举办这个大型展览的策划者之一,是一位德高望重、有丰富临床经验、曾荣获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现已83岁高龄的妇产科主任医师傅晓琴女士。
“文革”期间继续放映电影,图书阅览仍开放,还组织一些篮球比赛、文艺会演。
1982年工人大会堂鉴定为危房,同年6月折除,1984年10月开始重建,1986年5月建成开业,更名为淮阴工人电影院,并附设有舞厅等设施。但人们一直习惯仍称为工人文化宫,她已在人们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在文化宫院内有草坪、花坛,人们休闲散步。在灯光球场两侧设置了数个玻璃画廊,经常展出我市各条战线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图片、宣传画和当天报纸,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在文化宫大门内侧西边墙上,有一排厨窗,专门放置电影海报,以及当日或近日活动内容信息。
工人文化宫所以能不断发展,持久繁花似锦,与市总工会列届领导的精心关注,以及齐文英,孙智萍、钱友介、晋跃进等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密不可分。
随着人们观念和大环境的改变,后来工人电影院改成了舞厅。目前,这一切已不复存在。昔日繁花似锦的工人文化宫的美好记忆永远定格在人们脑海中。但崭新的工人文化宫将展现在淮安人民面前。
新的工人文化宫
作者简介
何永年:1941年10月24日出生于清江浦区西长街东端,即现大运河广场东南角,距离越闸(清江小闸)60米处。1962年清中高中毕业,未能考取高校,当年留校工作。之后,工作于清江市供销社,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于市二院人事科科长岗位退休(延迟退休三年)。(1959年高中一年级时私秘考取淮阴师专,清中领导未同意而未能报名入学)
退休后开始撰写清江浦区人文历史,2014年将之前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市级各报、刊数百篇文章,汇总后自费出版了50万字的《清江浦轶事》一书。经市区所有报纸整版推介后,该书被索要一空。之后又继续撰写了数十篇文章。
被先后吸收为淮安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名人研究会理事,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参与组织金秋岁月读书会、秋月正红读书会,现为秋月正红读书会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