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10篇:教研随笔∣聆听“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专题讲座

聆听“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专题讲座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在绵阳市教科所组织的义务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我有幸聆听了程红兵校长的讲座“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变革”。该讲座吸引我的,是“面向未来”四个字。我们现在正在推进一个“未来课堂”的项目,但“未来课堂”长什么样,大家都不知道。起初我以为“未来课堂”当然就是强大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融于课堂教学,听了程校长的讲座之后,我才慢慢体悟到,“未来课堂”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重要的是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变革。

程校长提及的《爆裂》一书,总结了未来世界的三大趋势,一是不对称性,即掌握更前沿技术的一方很容易对技术落后的一方实施降维打击;二是复杂性,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增强,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可能会引起无法预估的后果;三是不确定性,日新月异的社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面对不对称、复杂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教育当然也应有前瞻的视野和眼光,如杜威所说:“我们若仍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是剥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的新趋势就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必须调整教学与学习,反映并回应多样化,满足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所有人的教育需求;二是作为个体初始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空间,教育在培养跨文化技能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教育在内容和学习方式上要实现多样化,即内容多样化和学习多样化。此外,21世纪的人才还需要具备一些软实力,例如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面对未来,我们对知识、学习、教学要有新的认知。

首先是知识观。现在教师早已意识到,知识不再是信息,尤其是静态的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将“知识”界定为“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态度”。程校长谈了他的知识观,要点是:一是整合的知识才有力量。在信息化社会里,呈碎片化的、堆积状态的知识不再是力量,能够把碎片化知识汇集并编码,形成系统和结构的,才能形成智慧。目前方兴未艾的“大单元”或“大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整合的知识。二是运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体验支撑的,能够基于证据和根据做出自己回答的知识才是智慧,即基于反思,实现问题解决的知识才是智慧。或者说,那些储存在记忆里永远也不用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只有那些“即学即用”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从这个角度看,孔乙己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五种写法,虽然显示了自己的“博学”,但本质上是“死的知识”。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到底教了多少“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多少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呢?当然,谁也不知道解决问题究竟需要哪种类型的知识,需要多少这样的知识,那可能采取的思路就是“先学备用”。

二是学习观。首先,过去我们理解的学习,可能是分科的学习、文本的学习、单一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变化,这些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因此,我们还要实现“从分科的学习到综合的学习”“从文本学习到实践性学习”“从单一的学习到混合的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分科的学习和文本学习等方式不重要了,而是单纯依靠这些学习不能满足未来社会需求了。其次,真正的学习就是由基于课本的学习走向基于标准的学习,由概念离散的学习走向观念聚合的学习,由符号记忆的学习走向深度理解的学习。遗憾的是,目前的语文学习,多数还是基于课本的学习、概念离散的学习和符号记忆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不是说也取消这些学习方式,而是要强化后者的学习。程校长认为,学习效益的重要指标不能再停留在考试分数本身上面,而要搞清楚分数背后的东西,要考察分数所代表的学生的理解力,包括整体思考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解释力等。

三是教学观。面对未来,教学要实现转型,即从模式建构到模型创建,从程序建构要要素组合,从封闭僵化到弹性张力。不过我对这几个名词的理解还不到位,究竟如何实现这些转型,还需要阅读程校长更多的文章。在讲座中,程校长重点阐述的是“真实的教学”。他举了任为新老师的《外貌描写》的课例。任老师这节作文课,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强调了描写的准确、具体和生动,这是几乎所有教师都会教的内容;二是将外貌描写纳入到“征婚”的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对外貌描写进行重塑;三是“情境置换”,创设“寻人启事”的情境,强化学生写作时的交际目的;最后是建构发布征婚启事的流程或程序,即学生所要完成的,不只是征婚启事的文字内容,而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就是“真实的教学”,即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学生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

为此,程校长总结说,真实学习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与任务的介入。一是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做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实现真学习;二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因为中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意义的感受与理解往往是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的;三是评估学生是否习得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核心素养,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做事”。只有在“做事”中才能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展示出的技能、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推论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等。而“做事”必须要有真实的情境,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我想,程校长所举的案例以及“真实学习”的理念,对于语文教学是有极大启发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根本性的变革,以“课文分析”为主的教学思路,是该进行反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