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泰:缘结方壶野马山
2007年11月3日,周六。微冷的气温拥着温煦的阳光。
按照地图的指引,两辆面包车把俱乐部25人送往遥远山区的盘谷乡方壶寺。据说海拔1126米的方壶山巅有一方天池,这给我们以十分美丽的想象。
方壶寺正在维修当中。这座拥在群山之中的一方名刹,有着久远的历史,列入永泰县级文物保护,这显示了它不一般的价值。从寺后的摩崖题刻看,这方圣地禅道颇深,底蕴很厚,曾经一定风光过。由于主殿半拆毁重修,我没用心去考证它三教合一的缘由,便匆匆地随队伍深入到后山的诸岩洞去参观,然后顺着崖壁的古栈道绕登到后山,踩着有些滑漉漉的山道攀上了山顶。
攀上了山顶,山下盆地中的盘谷乡便一揽无遗。同时呈现在眼前的,还有通往方壶山天池的山路,以及左后方村后芦花飞扬的野马山。但传说中的方壶“仙居洞”,却遍寻不着。当于更高的“练法场”位置落脚环顾时,队长忽然来了兴致,他手指野马山,对大家说:“下午征服野马山!”
这时才发现,有一小部分队员在上山时走叉了路,又回到寺中去了。鉴于决定先上天池,再行午餐,队长呼唤他们重新上山。在乡村三名游寺的初一女生的引领下,他们气喘吁吁地攀了上来,汇合了我们。
向方壶山的山道走去,阳光明媚,温柔抚面,一路上扬起欢乐的歌谣。攀登到一块大岩石上,队伍合影留念,三名女生融入我们之中。继续向上攀登,很快便到了天池。咋一看,我们有些失望,不过一方水塘而已,没有想象中的草甸。但在这么高的山巅,没有源头,这一池清水来自何方,却还是让人觉得奇异。池中留有一方碑刻,建了桥亭,丽日下,芦花漫舞中别有一番韵致。由于池水不是活水,藻类生长,虽然清澈,但午餐的事还是决定回寺中解决。在队长的率领下,我们趣味地绕池一周,并由三位女生引领上后山顶观看仙人卧床、石棋盘等几处风景。一路上山果众多,让懂得采食的我染紫了舌头,野乐无穷。
当返回寺后岩壁下的雷洞架灶午餐时,时间已过了午后1:00时。这是一次休闲户外,午餐缓慢享用。简单户外的我,在啃完干粮蹭一碗鱼丸汤之后,便开始揣摩雷洞上方崖壁,那嵌入的古石踏脚,它曾经所拥有的意义。有如现代人攀岩钉下的岩钉,但它却是很大的石条。据询问寺庙的管工,他说那是佛祖仙道挑粮竞赛用的。这不过是个传说,真正的故事不得而之。
等待之间,渐渐地我觉得有点发冷,便唤上几位山友寻到阳光的古道上沐浴秋日,陷入到“身未动,心已远”的沉思……
呼唤声传来,集合驱车下山。当队长决定上野马山时,三点已过。或许我们轻视了看似不高的野马山。
车抵后村寨下,三位来了兴致的小女生愿随我们穿越。村民告诉我们,洋里村有一条山路直通山顶,这却让队长决定反向而行,先从寨下穿越登顶,再从山路下洋里。四名队员放弃了穿越,随车寻入村中喝茶聊天。
向野马山靠去,从山垄的梯田向上攀登。路是双脚拓出来的,攀登远比想象的难,这恰是考验新手的时候。在梯田中迂回,窄小的田埂象走平衡木;几处一人高的坡坎,无处落脚,全靠生拉硬拽。从远处看“光溜”的野马山,实则荆棘密布,灌木高深,芦丛淹首。不少队员手刺破了,脸割伤了,皮肤刮出了血。但那三位乡村女生却着实历害,冲在前列,还不时伸手帮助我们的女队员。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时间紧张,队伍只有奋力向上攀去,挥汗如雨。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登上了山顶,看到了电线塔架,看到了塔架后隐约芦丛的山路。这让队员欢呼起来,漏夜穿越的担心烟消云散。于是大家开始迎着落日拍照留念,笑语风中,让彤红溢满脸颊,任芦花舞满双袖,把层峦画入眼底。
太阳终于挥手走了,我们也穿出了飞花舞风的芦丛,踏上了山道。在旗手的引领下,队伍迅速向山下飞奔而去,直抢在暮色苍茫之前顺利地抵达到洋里村。
踏夜而去,于盘谷乡告别三位可爱的小女生,我们驶上了愉悦梦中的长长归途。而那三位女生,她说她们度过了一个最愉快的周末……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补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