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豁达似刘邦,神武比曹操,自西汉以来无人能及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文韬武略一直被后人所敬仰称颂,他对中国做出的贡献和付出也得到历来学者的肯定。自西汉以来无人能及,心胸豁达能似刘邦,神武雄志堪比曹操。

· 起兵反隋 ·

隋末,隋炀帝多次强征劳役,抓民充军,导致民不聊生,人心尽失,各地叛乱不止。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不断劝说之下,李渊决定在太原造反,拥杨侑为隋恭帝,随后与李世民领军攻进长安城。次年逼杨侑禅位,称帝建国,改国号为唐。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大将军、秦王。
在唐朝建立伊始,尚未统一全国,所以李世民为扩大唐朝统治权,不断四处出征,大大小小战役无数。平薛举、定陇西,夺并、汾,安北方,虎牢一战得华北等等壮举,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与将士们一起冲锋。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也曾写诗称颂“风尘三尺剑,社樱一戎衣”,将李世民的英勇神武之姿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所以在他回京之日,军民百姓无不高呼喝彩。只是李世民之职位自开国起就已是高职,地位比王公还高,此时又添这莫大功劳,是已经封无可封,由此李渊创造天策上将一职加封李世民,这一职位让李世民有了和太子李建成抗衡的资本。

· 玄武惊变 ·

天下安定之后,因看到秦王李世民的名声日渐高涨,太子李建成也知道自己论功劳论才能都不及他二弟,所以联系李元吉一同挤兑李世民。加上李渊并未做出表决,加速了三子之间刀剑相向。
太子李建成很清楚,他这个弟弟李世民绝不可能将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自己。而李世民这边也不愿意屈身为臣,自开国前到如今这份基业几乎都是自己一手打下,却要让一个毫无功绩才能之人做皇帝。随之兄弟间猜疑日盛,两派大臣之间也是在朝堂上政令不合。
这一局面在突厥来犯之际被打破,李建成推荐让李元吉统兵迎击突厥,私下想以此来控制李世民的军队,然后设伏兵袭杀李世民,这一消息被李世民收买的东宫眼线得知,并告诉了秦王李世民。于是秦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在长安城玄武门射杀他的兄长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后史称之为“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事后知晓,听得萧瑀和陈叔达进谏劝说,后召李世民来殿前安慰,说自己之前受到谣言蛊惑,让世民受到了委屈。世民随即跪伏于高祖胸前,声泪俱下哭了良久。
为了王位稳定,李世民杀掉了他两个兄弟的所有子嗣,并在族谱上将这些名字删除。后来还欲诛杀两人百余位亲信,被尉迟恭再三进言后才停止了追杀。
三月后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年号“贞观”。

· 贞观盛世 ·

在登基称帝之后,对外李世民多次出兵征讨,先后平定多地叛乱,突厥、回纥、薜延陀、焉耆、高昌、吐谷浑、龟兹等各个割据势力都归于唐朝统治,大唐威名远传各国,四海皆服。后我们熟知的唐三藏法师陈玄奘西行求经之时,戒日王听闻便热情接见玄奘法师,两人相谈许久后,玄奘才知道戒日王对大唐秦王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和辉煌事迹早有耳闻。
对内李世民摈弃前嫌,重用之前李建成麾下等有能之士,知人善任,虚心纳言,完善各种制度。魏徵原为李建成一派,也是一贤能之士,李世民赦免了他,后让他担任秘书监,这魏徵而后也是多次直言进谏,虽有数次让李世民下不了台,但最后李世民也并未杀他。
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想要准备两倍于长乐公主姑姑永嘉公主的嫁妆时,只有魏徵一人直言反对,后长孙皇后得知,在李世民还没反应之时对魏徵加以赏赐,表示自己会支持他直言进谏,因此后续《贞观政要》记载的魏徵直谏数十万余言,不排除长孙皇后有对其赞赏支持的作用。
定年号贞观之后这一盛世,与魏徵尽心辅佐、献计纳策之功有莫大干系,李世民在其死后也说,魏徵逝去,徒碎一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也将其排在第四位。在李世民这位古今难寻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带领下,贞观期间君臣一心,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上罕见的出现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景象。

康熙皇帝玄烨也曾对李世民评价过:“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太宗李世民代表的是一个文武完美结合的一个盛世,皇帝谨慎且勤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麾下臣子廉洁忠诚,才人能士辈出不穷,君臣之间毫无间隙,才有的贞观这盛世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