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10首简易钢琴小品-9.五指练习
钢琴练习曲——一个有趣的公众号,专注于钢琴教学与练习曲的研究。
演奏:Jenő Jandó
有兴趣演奏的朋友,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加微信索取电子版乐谱,发文一年内免费。
▼
第2首痛苦的斗争所练习的是三全音,特别是听觉上的;而第9首五指练习,所练习的就是全音阶。
说到全音阶,都变成德彪西的标志性建筑了,无论是哪个作曲家一用到全音阶,就仿佛听到了德彪西。
就等于谁一说“哎哟不错喔”,你就会想到…
有资料表明,直到1907年,巴托克才第一次接触到德彪西的音乐。
然后1908年,他就写了这么一个全音阶的东西。
其实这也不是10首简易钢琴小品的唯一全音阶,早在第4首如歌的行板最后4小节,巴托克就其实就用了全音阶:
▼
10首简易钢琴小品所有作品,巴托克都没有写调号,这首全音阶的五指练习肯定也不会多此一举地写调号。
一开始就需要手位的移动,分别是从C音与♭D音开始的五指全音阶,每小节位置移动一次,这是需要注意的:
第4小节左手开始主题的乐句,到第12小节:
乐句一共8小节,两短一长,2+2+4的模式很规整。
关于这个乐句,我想说的是它的力度符号。
比如4-5小节,三个音,乐谱上标的是渐强的“<”。学生练习的时候,很可能就按照标记,弹成了每后一个音都比前一个音强。
当然,这是学生会看力度符号的前提下,更多学生肯定是眼睛里根本连这个东西都没有。
但是我们看这个句子,它是一个前长后短的抒情顺分型节奏。
所以,如果这里的♯sol音弹得比前面la更强,我个人觉得不大恰当,而是应该♯sol比la稍弱一些,然后更强的语气,放在最后的♭B音。
接下来的9-12小节,左右手形成了一个反向进行,张力越来越大。
所以从第9小节一直到11小节,都是渐强,然后到达最高的♯do以后,就开始渐弱:
我们把每一拍的重位上的音捡出来,能看得更清楚,就是这个样子:
▼
这首作品虽然是练习全音阶的,但是里面的旋律,大多都是顺分型节奏,都非常抒情,比如第21-24小节:
第29-32小节,连续的顺分节奏: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前长后短的节奏型比比皆是。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演奏的时候,每个句子,最开始的那个音就是语气最强烈的,后面再慢慢放下,所以作者才会标那么多的渐弱记号。
这首五指练习的音乐不是那种传统的,有很确定的、优美的旋律乐句。
所以在练习的时候,有可能会让人不知所云,无法把握。
但只要我们知道每个乐句的节奏特点是怎样的,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去处理,其实还是可以很好地演奏下来的。
▼
最后的PS:
虽然德彪西用全音阶很出名,但音乐史上第一次采用全音阶的并不是德彪西,而是格林卡。
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里,格林卡用下行的全音阶来描写邪恶男巫契尔诺莫尔(Chernomor)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