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丽江又成了关注焦点

2月25日,一张疑似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 怒怼网友的截图疯传网络,截图显示,该官微评论网友@记住她的好“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随即引发舆论哗然;26日,该官微强硬回应称,网传截图之言非其所为,图片来源及产生原因正在调查中,同时声称将保留追究发帖人法律责任的权利。值得关注得是,涉事网友@记住她的好 第一时间评论怒怼其不知悔改,并称这是该官微管理员回复后迅速删除,目前该评论获近6万点赞支持。27日,该官微突然宣布对古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停职调查,进行党纪立案,宣传部对区委办作出深刻检讨。

2月26日,丽江法官“@丽江炳哥”转发微博调侃攻击57岁老交警雪中执勤,引起网上公愤,随后该法官曾经各种不当言论陆续被“扒出”,舆情持续引爆;当晚,丽江中院公开回应称,已责令其作出深刻检讨,并接受停职检查,调查后将作严肃处理,该院将汲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对此,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央媒相继评论发声予以关注,腾讯、新浪、网易等商网跟进转载、扩散传播,连续助推舆情热度的同时,也引发了网上网下针对丽江当地的“全网关注”和“全民讨论”。观察发现,“丽江法官不当言论”、“丽江官微怒怼网友”等相关话题很快占据了各大平台热门热搜,关注度、讨论量急剧攀升的同时,网民参与话题讨论的语气和舆论氛围也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出现“反感”、“抵触”等争论性势头,这可能与@古宣发布“回应傲慢”、“急于撇清责任”等因素及该法官之前一再触及公众情感底线的不当言论存在关联。另外,可能受之前“女子丽江被打毁容”、“丽江警方官微不当回应”、“副省长游云南被强制消费”等多起全网舆情波及,网上讨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热度叠加”、“话题搭车”等次生演化效应。从目前总体情况看,可能已对“丽江”的公共形象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

具体分析研判如下:

一是舆情回应“前后矛盾”引发众怒,令丽江官方的舆论公信力大大折损。面对截图“铁证”,@古宣发布一开始矢口否认,宣称这是恶意造谣、扭曲事实,还声称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但仅过一天,就宣布已对古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作出停职处理,并接受党纪立案,变相承认了网友所曝情况属实。个人分析认为,从该截图“从iphone客户端发出”、“评论之后迅速删除”等综合情况判断,该怒怼网友的言论极可能为该官微管理员个人所发,而在舆情引爆后,面对网上突如其来的“汹汹舆情”及网下单位的调查询问,涉事编辑可能因害怕承担后果而产生了用“撒谎”方式“瞒天过海”的荒唐想法,而@古宣发布主管领导或可能对网“一窍不通”,或可能盲目轻信下属,误判了该舆情的后续影响,产生了用“强硬”姿态对抗的愚蠢应对方法,最终陷入了被各方责难的尴尬困境,这也反映出当前官微管理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可能已经成为政府危机应对中的一大隐患。另外,同处于舆论漩涡的@丽江中院 同样面对类似负面舆情,反应迅速、态度积极,也让网民产生了对比联想,无形中加剧了舆论对@古宣发布的紧张态势。

二是连续负面热点,极易诱发舆论“叠加”效应,令丽江的公共形象“再度受创”。无论是官微的怒怼,还是法官的不当言论,都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丽江”的关注和负面联想,使得丽江在舆论中评价大大降低,并可能在持续的负面话题讨论中形成强烈的地域性暗示,诱使网民滋生大量涉“丽江”的反感性质疑与情绪性抵触,并不断累积、影响网下,最可能集中表现为“不选择丽江”、“不推荐丽江”等现实行为,将对丽江曾经良好的社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个人分析认为,丽江当地官方回应舆情的连续出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需要引起当地的重视与警惕。

三是受这多起全网舆情波及,公众对“丽江”已存在一定应激过度,将大大加剧今后当地的舆情处置难度。个人分析认为,当地法官@丽江炳哥的不当言论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引发全网关注,且在舆论中形成了高度一致的谴责力,除了与老交警执勤照片有着强大的感官震撼力、该法官言论屡屡触及情感底线等客观因素外,还应与其认证的“丽江”等共性标签存在一定关联,这可能预示着今后丽江相关舆情发酵会更快、更急、更热,将大大增加当地处置类似舆情的难度,需引起当地的重视与关注。

正如人民日报今早微博评论的那样,“一生去次丽江,是不少慕名者的梦,但如果当地不能刮骨疗毒、铁腕去疾,只会让慕名者梦醒,让真爱者心碎。醒醒,丽江们,请让你们的风采浪漫依然! ”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舆情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