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 | 刮痧调治黄疸的中医思维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古文献中又称“疸”,临床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目睛黄染为特征。黄疸为现代医学症状表现之一,包括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道结石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皆有可能出现黄疸。尤其是疾病后期黄疸胶着不退,令患者寝食不安,医者煞费心机。近三年来,采用虎符铜砭刮痧调治,效果令人振奋。
患者:武某某,女,51岁,2020年8月17日就诊脾胃肝胆科门诊。
主诉:身黄、目黄、尿黄2周,乏力3天为主诉。
病史:患者自诉近段时间压力大,心事重,思虑多易激惹,睡眠差,饮食减少1/3。无病毒性肝病、无嗜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无高血压、糖尿病史。
检查:形体适中,心情焦虑,身目黄染,舌质淡红,苔腻,舌体稍胖大,舌尖有齿痕,舌下金津玉液怒张、粗黑。
辅助检查:
总胆红素105.2μmol/L,直接胆红素73.3μmol/L,间接胆红素31.9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40.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26.6U/L;碱性磷酸酶313.2U/L,谷氨酰转肽酶1138.1U/L。
备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功能正常值参考区间。
名称 正常值 |
参考区间 |
名称 正常值 |
参考区间 |
总胆红素 |
0.0—23μmol/L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0.0—40U/L |
直接胆红素 |
0.0—4μmol/L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0.0—35U/L |
间接胆红素 |
0.0—18μmol/L |
碱性磷酸酶 |
50.0—135.0U/L |
谷氨酰转肽酶 |
0.0—45.0U/L |
中医诊断:黄疸(脾虚湿阻型)。
西医诊断:黄疸原因待查。
刮痧治疗方案:
第一次刮痧时,患者痛感比较明显,尤其是肝区、脾区,自诉刮痧后后背像卸掉10斤包袱一样,轻松舒服。
二诊(8月24日):病人反馈睡眠比较深,不易醒;胃口好转,进食量恢复到患病前水平,小便颜色正常,心情比较愉悦,有信心坚持刮痧。
三诊(8月31日):病人反馈睡眠进食均稳定,乏力症状好转,身目黄染目测不出,日常劳作不受影响。
四诊(9月7日):效果明显,原方案执行。
五诊(9月15日):病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原方案执行。
六诊(10月3日):病人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并成为李氏砭法传播者。
按:张仲景所说“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藏为脾,在色为黄。”从经络,主色来看,黄疸为脾所生之病,脾湿郁遏是黄疸发病的基本因素。黄疸不及早进行治疗,病情迁延日久,湿邪瘀毒,导致毒损肝络,病情加重。关幼波先生提出“治黄先治血,血行黄易却”,所以活血化瘀为治疗黄疸的重要法则。
本案武某某,思虑伤脾,致脾失健运,中焦气机紊乱,脾胃升清降浊失职,脾虚湿盛、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滞中焦,加重胃气阻滞,气机升降失常。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为诸病之因。本案从“实者泻其子,虚者补其母”入手,益火补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火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刮拭心包经、三焦经以解肝的血瘀气郁;重刮心经、内关、外关穴以调阴维脉阳维脉,强心补脾;刮拭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宁心安神;刮肘尖穴,通调三焦。肝与大肠别通,刮拭曲池、天枢穴,助肝条达疏泄。
根据李氏砭法“通论”配合时间医学(子午流注),该病案选择在上午8~11时,脾胃经气血旺盛之时施刮,能量叠加协同增效,以增强脾胃气血运行,助脾胃气机升降枢轴得以斡旋。刮公孙、太白、大都、解溪穴,健脾和胃,调动人体气机左升右降,死气变活气,死血变活血,脏腑功能得复常。
(如遇疫情或不可控因素影响,我们会对计划做调整,也会与大家提前联系)
文、图:费景兰 编辑:方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