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心酸,是读懂了鲁迅 2024-07-30 11:04:08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昨日是鲁迅逝世84周年的日子。 文/如海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离世84年的鲁迅,正如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写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也是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所写的。鲁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存在,是一个蜚声文坛的神,是一道划破长空的光,是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锋利匕首,也是永远有争议、有疑惑、有力量的不可逾越的山峰。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是谦逊之词,文坛大文豪鲁迅,想必早已经是世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第一。吃人的社会已如过眼云烟,盛世太平的繁华里,鲁迅的背影和声音逊色了许多。鲁迅没落的标志,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小学教材里关于他的文章,不断地被取下。甚至有更犀利的声音:我们还需要鲁迅吗?鲁迅的作品,是否已经过时了?鲁迅的寂寥和落寞,有难以言说的缘由,懂的人自然心领神会。我不必在此多费笔墨。鲁迅的那些嘲讽和批判,彼时有作用,而在当下,显得不合时宜,与所期待的声音背道而驰。杂音和问题,毕竟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挑刺和愤懑,有太多负能量的油腻。从鲁迅的文笔风格上来说,夹生白话文里有着生硬和晦涩。就连我的孩子都有意见:鲁迅写的错别字,就都说是通假字,他太骄傲了!网络碎片化横行的时代,读鲁迅的文章太费劲,也太无趣了。所以,从内容到形式,鲁迅和他的文字,似乎都应该理所当然的下架。我们需要极简,不需要之乎者也,不为文字所累,才是潮水的方向。但我忍不住还是喜欢鲁迅的文字,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有模仿的痕迹。毕竟,鲁迅文字里的苍劲和力道,无人能够望其项背。“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些鲁迅写过的文字,铿锵奋发,催人奋进。悲悯中透着光芒,狂放里隐着力量。鲁迅究竟有多牛?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和水平,在当时是泰斗级的。鲁迅的文字,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直击精神的要害。国人内心深处的问题,在鲁迅的文章中隐约可见。对于人性和人心,鲁迅剖析的淋漓尽致。鲁迅的《狂人日记》具有惊世不朽的贡献,是第一篇公开发表并传播的白话文小说。鲁迅对于文化的解放和中国文学朝着生动方向发展,带来自由翱翔的翅膀,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从古文化的深邃到现代文学的美丽动人,他打开了一扇明媚的窗。鲁迅死的时候,棺材上批的是三个字:民族魂。这就是对鲁迅最高最好的评价。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死,享受的是比国葬还更高级的待遇。鲁迅已经离开,他笔下的人物,无比鲜活和跃动,一直活在不断挣扎的人们心中。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谁不曾有过热血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那是属于自己的少年闰土。以为全世界都任凭自己驰骋,曾几何时,意气风发。时光荏苒,人生的真相却是如此残酷。人到中年,不如意十有八九,昔日的同伴,拉开了和自己莫大的距离;混迹江湖里,倍感心酸,而苦不堪言的人生,都得负重前行。少时不屑一顾的名利,成为了人生最大的遗憾。论清高,被人鄙夷和嘲弄;谈钱权,惶惶不可终日。中年的疲惫,耗尽全部的力气,也挣脱不了生活的沼泽和泥泞。“从意气风发到麻木隐忍,不过是隔着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重负。”有着阿Q精神的,从来就不只有鲁迅笔下的阿Q。打不过假洋鬼子,就去羞辱尼姑。赵太爷之辈的上等人,那是恭敬避让的强者。小尼姑之流的下等人,是连自己都不如的弱者。都以为自己未必会猥琐到如此,阿Q的卑劣自己一定没有。然而,愤怒是无能的表现。很多时候,在生活的逼迫之下,我们依然软弱无力,欺软怕硬成为了一种畸形常态。在鲜衣怒马面前我们隐忍,卑躬屈膝之后,转向更底层次处倾泻情绪,发泄自我的不满,甚至恼羞成怒、恶向胆边生。曾经何时,我们比阿Q还要无耻,只不过都不愿面对自己羸弱的内心。还有虚伪的孔乙己,“站着吃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自负又自卑,清高又庸俗,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有太多的人一生都只能如此。不甘心也无可奈何,便在精神世界里意淫和狷狂,得到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满足感。而这样的傲慢,全是虚无。一路高考的艰辛,从大学到研究生,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也可能换来的仅仅是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混吃等死一般。忽而想挣脱稳定,间隙性抽风之后,又乖乖地回归生活的庸常。残存的理想,终究还是没有实现,于是寄托希望于孩子,把自己都不明白的初心,强加在下一代人身上。矛盾的孔乙己,其实就是折射过来的我们自己。不甘心,也认命,然后怨天尤人,直到最后的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说着生活的不公平和不厚道。幸运的永远是别人,不幸的唯独是自己。读过鲁迅的文字,最后我们成了曾经最可笑、最可悲的祥林嫂。读懂了鲁迅,是不是感到无力和悲哀,原来一代大宗师,早就给我们的人生,画下了栩栩如生的像。 赞 (0) 相关推荐 读《鲁迅全集》:人的一生,就该活得像一个充满正义的战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01:初读鲁迅 我的童年跟同龄人不太一样,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要待在家里. 再加上家境不好,买不起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阿Q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3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每晚一卷书 每晚悦读,不辜 ... 读懂鲁迅这10句话,你就读懂了人生 推么推文化传媒 理智与情感,有爱有温暖 13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字丨婴宁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年少时,不懂鲁迅先生,只觉得他的文章晦涩难懂. 然而,走进社会多年后,历经人情沉浮.人世颠簸,终于开始 ... 长假窝家好读书 这个春节,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离京,加上疫情的影响,出门和访友都受到严格约束,在家时间多了. 虽然每天将码字量扩大到一倍,每天窝家的时间还是足够充沛.于是,便想读读书. 记得年前问过陈博士读书的话题, ...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鲁迅散文诗<墓碣文>中的这句诗言,表现了一种独特的词语结构和表达结构,显示了与世俗言说概念截然不同的色彩.同时也说明,真切地理解和把握鲁迅及其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喜欢读史书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悟:"翻开书,满纸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者说是名噪一时的大家学者,趾高气昂的想要改变 ... 最好的遗产是什么 人生经历有限,除了阅读,大约没别的东西能带你走遍天涯海角古今中外,感悟生命,体验不同人生.退休后,安坐居室,一本书一杯咖啡,就是天堂.每当此时,就深深怀念去世多年的父母. 父母早年参加革命,都没上过几 ... 王朔:中国人真的了解鲁迅思想吗?其实只是拜倒在他光芒之下而已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也带给后世人们许多启发.毫无疑问,鲁迅是值得尊敬的,然而作家王朔在谈起初时读到鲁迅时,认为他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并非常不耻. 随着成长过程中王朔对鲁迅的了解愈 ... 成年人的悲哀:读懂了鲁迅,成为了他笔下的人物 年少的时候,书本里总缺少不了这个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遣词造句佶屈聱牙,文章的背景距今已远,宣扬的主题立意让人难以捉摸. 总之,他就像一个与世界格格不入的老头,横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但是,他却凭借着这 ... 26条成年人社交潜规则,读懂受益终身!(双语) 日本人有一种说法叫"读空气",指读懂对话的空气,从现场的气氛或者情况进行推测观察.在中文里,它更接近于"察言观色",读懂社交潜规则.Boredpanda网友最近 ... 成年人的社交,需要读懂这3个人脉的“真相” 文章作者:琢磨君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今天和大家聊聊"人脉"这个话题.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有点"混沌学"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的《孔乙己》 鲁迅生生的小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孔乙己>,高中时读它,便觉得孔乙己很可笑,我跟鲁镇酒店里的那些客人一样,把孔乙己当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取笑的小丑. 很多年后,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沉沦了几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读懂了鲁迅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 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文:温伯凌 编:先知书店店长.李强 年少时,我们向往仗剑走天涯,为正义呐喊的日子:我们怀揣着美好的英雄梦或公主梦,想象着自己能飞檐走壁,救济弱小:我们的征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读懂孔乙己 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 年少时,我们读孔乙己是翘着嘴角眉梢的,成年后,我们想起孔乙己却只剩苦涩叹息. 孔乙己不好笑了吗?不!是当我们自己变得跟他一样可笑时,再也笑不出来了. 我们都曾以为自己 ... 人到中年,突然读懂了鲁迅,简单4句话说透了人性,醍醐灌顶 插图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正的成熟不是从一个年龄跨越到另一个年龄,而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做孩子气的事情,忽然懂得了何为责任和担当. 那些可以放肆做梦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连说声再见的机会都没有. ... 人到中年,最怕突然间读懂了“鲁迅”,这几句话,直透世道人心 人经历得多了,最怕的一件事,就是突然间明白了一些道理,感悟到了一些真谛,然后心生遗憾,认为自己的人生白活了. 这世上有很多的真理,它们往往是特别现实的.而且,我们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