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日月,无时不中秋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2017年的中秋恰巧也是国庆,也是下着雨。今年的成都,雨一直下个不停,昨夜雨疏风骤,惊雷骇人,中秋节的今天,大雨依然,分享一篇旧文,中秋节快乐!
文/如海
今日中秋,细雨淅沥,祝大家中秋佳节快乐!
一大早,看见了哥哥转发到朋友圈的一篇文字:《有一种遗憾,叫餐饮人的中秋》。厨师行业的哥哥和他的弟子们、同行们,总是在团圆节的中秋为别人的团圆而忙碌。一年之中月亮最圆最美的时候,他无暇赏月,关心的是做出最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的团聚,往往都会在晚上8点甚至9点以后。不过还好,年年一家人都能够在故乡团聚,陪父母好好吃一顿饭,也许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意义。
我经常会想起一个难忘的画面。儿时的我,和哥哥饥肠辘辘地从兆雅镇返回石马,推着售罄的空板车,从罗百万老家旁的公路上冲下来,公路的坡度很陡,纵然是空的板车,我和我哥一时由于欣喜,竟然失控手中的板车,猛然冲到了坡下的稻田里。坡度陡峭的路面上空,响彻着我和我哥骇然的惊叫,清脆而响亮。
如今,那个难忘的陡峭已经平坦如砥,记忆中的板车卷入尘烟,我们都远离了曾经的苦难。而那样的少年时光,铭刻着我和我哥的亲情岁月,真挚炽热。我始终相信,我和我哥的兄弟情谊,有过那样的岁月淬炼,足以一生并肩。时光荏苒,我哥成为餐饮人,而我也远离家乡,但对彼此的牵挂和问候从未断过。除了父母,哥对弟的舐犊情深依然深沉而伟大。
公元1075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苏东坡在密州。那一年,苏东坡和今日的我同岁,因政见不同自求外放,本想要求调任到与兄弟苏辙近的地方,以便兄弟相会,无奈无法实现。那个中秋佳节,月亮皎洁而圆润,月光洒在苏东坡的身上,他却倍感孤寂和落寞。七年的时光,他不曾见过兄弟,思念之情浓烈而悲切,心潮起伏,越是挥毫奋笔疾书。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便是他的兄弟苏辙。苏东坡的伟大,我始终认为不是他写下的那些纵横千古的诗词才华,而是始终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豁达。就连大气磅礴、震撼后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念奴娇,也是在他失意苦闷的时候写下的。
千年之前,中秋之夜,仓促地走到中年的苏东坡,抛弃了政治仕途的不快,陷入对兄弟的无比思念和牵挂之中。没有通讯,没有朋友圈和微博,也没有QQ和微信,唯有饮酒狂歌,有柔软而充满力量的笔,写出心痛的牵挂。四十岁的苏东坡,写出了亘古千年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从写尽对兄弟的思念,到人生无常的思索,苏东坡抑制着内心的怅然所失,在月光里昂首而立。人生之路,穿越过高山大海,如沟壑重重的山丘,或许平凡才是唯一答案。难全的事,隔离的人,但愿人长久,千里能婵娟。心中如有日月,一切自然光亮。
少年和青年时候,我们总以为絮叨的父母和家是一道围墙,束缚着我们的海阔天空。想挣脱独立,想要期盼的自由,我们远走他乡,为了抱负和理想。而父母和亲人,从未舍弃过对我们的呵护与关心。经历过世事的坎坷,阅尽人间的冷暖,才明白身边的至亲之人,永远是我们最暖心的陪伴。
万水千山走遍,所见的月亮,始终都没有故乡的月亮皎洁明朗,故乡的月,如一副水墨丹青,年月渐深却历久弥新。或许我们在中秋的团圆十分,不一定和家人围坐在故乡的院子里,但只要是在一起,就能感受到心中日月的美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祝大家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