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死后,为何不愿意跟皇太极合葬,并且停灵38年后才下葬?

文/格瓦拉同志

在讲论清朝的历史时,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俗称“孝庄太后”,下文同)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作为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和康熙帝的祖母,她为清朝奉献出全部心血,对帝国的统一、巩固和发展立下奇功。但令人不解的是,孝庄太后去世后却拒绝跟亡夫皇太极合葬在昭陵(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并且停灵38年后才出入土为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孝庄太后画像

按照野史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孝庄太后之所以不愿跟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曾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以一女侍二夫有违礼法人伦,因此觉得没有脸面跟前夫葬在一起。而孝庄太后之所以改嫁,并非因为她很爱多尔衮,目的无非是打消后者对皇位的觊觎,以尽心辅佐顺治帝福临(孝庄太后的儿子)坐江山。如此说来,孝庄太后改嫁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孝庄太后改嫁多尔衮的说法,早在顺治帝在位时便流传开来,考察其起源,很可能是出自明朝遗臣张煌言之口。出于反清复明的政治宣传需要,张煌言曾写过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写道:“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在这首词里,张煌言告诉世人孝庄太后不仅改嫁多尔衮,并且还曾举行过盛大的婚礼。

张煌言画像

不过,按照清史专家孟森的考证,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过多尔衮,而张煌言之所以捏造流言,完全是因为他对清朝充满鄙视、憎恨,所以此说并不值得相信。孟森进一步指出,很多人拿多尔衮自称为“皇父摄政王”来说事,认为这是他迎娶孝庄太后的“铁证”,殊不知“皇父”跟“尚父”、“仲父”、“亚父”一样,不过是帝王对股肱重臣的敬称,根本不足为据。

通过对众多权威史料的分析,孟森的观点很接近现实,由此说来,孝庄太后根本没有下嫁过多尔衮,即使两人真的有暧昧关系,至多也不过是地下恋情,不可能公之于世。既然如此,孝庄太后婉拒跟皇太极合葬便另有他因。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孝庄太后的真实想法,但依据史料和常识推测,其中的原因大概包括以下三点:

清昭陵

首先,夫妻二人去世的时间相隔太长,孝庄太后不想惊扰亡夫的神灵。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皇太极死于崇德八年(1643年),而孝庄太后则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去世,中间相隔44年时间,如果选择合葬的话,必然要重启封闭多年的地宫。虽然这种事在古代并不鲜见,而且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但对于笃信萨满教的孝庄太后来讲,却被视为惊扰亡者神灵的举动,因而倍感犹豫。

其次,孝庄太后不受皇太极的宠爱,因而对亡夫颇有怨言。皇太极妻妾甚多,但最受宠的却并非孝庄太后,而是她的姑母孝端文皇后哲哲和姐姐宸妃海兰珠(注:哲哲姑侄3人先后嫁给皇太极,也算是清朝后宫史上一则奇闻),而她们死后都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由于不受皇太极的宠幸,孝庄太后难免心生怨言,加之不想再到地下跟姑母、姐姐争风吃醋,因此她才决定知难而退,选择不跟亡夫合葬。

康熙帝画像

最后,孝庄太后眷念爱子、爱孙,很想永远陪在他们身旁。孝庄太后疼爱顺治帝、康熙帝父子,不仅在生前呵护他们成长,尽心辅佐他们治国,而且希望能在死后继续守在他们身边。这个想法绝非笔者凭空杜撰,而恰恰是孝庄太后在临终前的遗言(“太后疾大渐,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见《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康熙帝是一位非常孝顺的皇帝,因为跟祖母之间的感情至深,因而遵照她的遗愿,并未把她的灵柩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时安厝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事后,康熙帝将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除,然后在昌瑞山下重建,并将灵柩停放于此,称“暂安奉殿”。不过,与长辈合葬毕竟有违礼法,康熙帝无法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因此直到驾崩,都没有将祖母安葬。

昭西陵

虽然康熙帝不安葬祖母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老太后迟迟不能入土为安毕竟有违祖制、人伦,难免会导致民间流言四起,对皇家形象极为不利。所以,等到康熙帝驾崩后,跟孝庄太后感情一般的雍正帝抛开所有顾虑,利用孝庄太后与皇太极“成亲”百周年的日子,下诏在暂安奉殿就地起建陵园,并将曾祖母安葬于此(即今昭西陵),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此时,距孝庄太后病逝已经过去38年时间。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