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拥有,又何谈失去

周末在家刷美剧《黄石》,一个拥有四万个足球场大小土地的农场主,达顿家族的兴衰荣辱。

故事不做过多阐述,就讲一个小情节。

姐姐贝丝喝得乱醉,弟弟杰米很不情愿地接她回家。

路上二人发生口角,进而互相人身攻击。

姐姐讽刺弟弟,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软弱,因为你这一生从未失去过任何东西。

弟弟辩解说,不,我失去了母亲,刚刚也失去了大哥。

姐姐说,你从未拥有过他们,就不算失去过他们,这点,我和你不同。

弟弟愤怒地嚷道,他们都是我们共同的亲人,麻烦你解释一下,有什么不同?

姐姐咬牙切齿地说,只有亲眼看着他们流血,看着他们死去,才算是真正的失去。

很多年前,贝丝还是个乖乖的小女孩。

有一天,她战战兢兢地陪着母亲和弟弟,骑马外出。

穿过一道篱笆时,她不小心让马受惊,导致母亲从马背摔下,身受重伤。

尽管小儿子凯斯说自己骑马快,愿意回农场叫人救命,但母亲坚持,让贝丝回去求助。

母亲说,她闯的祸,她来弥补。

回农场的路上,她也从马上摔落,一路踉跄地继续赶回家,终于到家了,惊慌之下,又记不起母亲受伤的方位。

一直到了半夜,大人们才找到了母亲,而那时,四个孩子的母亲已然离世。

这场意外成为了小贝丝的人生转折点,她将母亲的死,归咎于自己的软弱无能。

这种痛彻心扉的内疚感,使得她的性格出现剧变。

她蜕变成一个勇敢独立、爱恨分明的人,锋芒毕露,浑身是刺。

母亲的离世,成为她的锥心之痛,永远无法忘却。

对于弟弟杰米,这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母亲只是生命里一个过客,一位几乎忘却的逝者。

他从未真正地将母亲放在心中,既然不曾拥有这段感情,又怎能说失去呢?

人际关系里的迎来送往,来去匆匆,有些人可能永远从我们生命里走开。

我们熟视无睹,毫不在乎,便如同从未发生过。

只有那些真正融入生活里的、触动我们灵魂的少数几个人,他们的离去才会让我们感到彻骨之痛。

更多的人和事,我们的感触则是,既然从来拥有过,那便没有必要去谈论它们的失去。

人类的悲欢从不相通,因为很多的失去的确与我们无关。

不曾拥有,何来失去。

这句话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当真正失去时,某些事物你才会感觉珍贵无比,而你在拥有的时候,却并不曾觉得。

1976年,金庸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大儿子查传侠为情自杀身亡,时年19岁。

金庸听闻此消息后,如遭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儿子去世五个月后,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含泪写了这段话: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只是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那时候,为什么不明白,因为没有切身经历过,笔下的感触,只是推测和臆想。

若干年后,当丧子之痛真实地发生时,这才知道,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任何文字都是苍白肤浅的,只有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才能体会到这种阴阳相隔的切肤之痛。

惟其失去,方知珍惜,可惜晚矣。

世间如此悲剧,不胜枚举。

我们将这个话题,再作一步升华。

人从出生开始,便是一步步走向死亡,或早或晚,逃不脱那一日。

即使死亡是必然,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死亡给我们的一生划定了期限,未知但必然,真正意义上的deadline,逼迫我们在滴答声里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活着的价值,便是体验和经历,一段精彩跋涉的过程。

如果你的一生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东西,那么你的死也就算不得什么,轻若鸿毛。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无人追念。

贝丝对弟弟说,你对母亲丝毫没有爱意,从未拥有过她,所以你从未失去过她。

真正的失去,唯有爱别人胜于自己才能体会到。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懂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