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弥补张爱玲的漏洞,却被观众低估,《半生缘》不该这么冤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贯穿许鞍华的导演生涯,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从《金锁记》拍到《一炉香》。
前两天,尚未出炉的《第一炉香》因为马思纯过胖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不能理解许鞍华的选角眼光。
许鞍华的选角并非第一次受质疑,当年白流苏请的是龅牙范儿的缪骞人。
改编张爱玲小说是难事。
她的读者众多,原著粉势力强大,稍有不慎,改编就是吃力不讨好。
隔着二十年的时光看,我才发现,《半生缘》是许鞍华改编的最好作品之一。
豆瓣评分7.7,被低估了。
最让人诧异的不仅是低分,而是很多人认为,许版不如林心如版。
对于林心如版,我曾专门写过文章《林心如,闯进张爱玲世界里的琼瑶女主角》。
对林版评价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林心如版曼桢没脑子,偏向傻白甜。
曼桢被祝鸿才囚禁,想要逃出去。
祝鸿才阻止,曼桢气急,把自己撞晕在地。
这个情节是剧版私自添加的,张爱玲断然写不出这么狗血的桥段。
为什么这样说?
曼桢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知道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自残,不能解决问题。
在原著中,曼桢被强暴后想要逃跑的方式,收买女佣阿宝,让妈妈报警,要么用钱,要么用情,都合情合理。
曼桢撞晕自己又是个什么骚操作?
更骚包的是,林心如版曼桢被撞晕后,还可以健步如飞?
其二,台词琼瑶化。
《半生缘》中知名的台词,是曼桢的那句话,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句话得好,符合曼桢的心境,她从一个内心坚定性格好强的人变得宿命。话中有一种宿命的沧桑和怅然,曼桢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终于明白,生活总是由不得人。
原著中描绘了这种心境。
“当初她相信世钧确实是爱她的,他那种爱也应当是能够持久的,然而结果并不是”。
所以对于两人的感情,曼桢的内心怅然,也勘破放下了。
林心如版则没有这种意味,一句话说三遍的台词风格,哭天喊地的表演方式,更像是少男少女初恋分手大型现场(编剧导演出来谢罪)。
其三,林心如不适合演曼桢
饰演名著角色,形神合一是追求,不得其形得其神也能对得起观众。
但形神不一就很糟糕了。
林心如版曼桢就是形神不一的代表。
前面提到,糟糕的编剧和骚包的表演(林波微步)让林心如丧失了曼桢的神。
她的形对角色的塑造也是一种拖累。
她和蒋勤勤饰演相似度极高的姐妹,因为眼睛丧失了姐妹感。
蒋勤勤是充满娇媚的桃花眼,
林心如是荔枝眼,又大又圆,可爱气息鲜明,尤其适合傻白甜型角色。
中
喋喋不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说明,林心如版把《半生缘》改得太琼瑶剧了,丧失了原著的精气神。
许版的强大是它继承了原著的好,又不完全遵循原著,依旧得到原著的精髓。
先说继承原著的好。
原著中,世钧曼桢第一次见面是大年初四。
春节第一天上班,世钧叔惠常去的馆子没开门,只好去一家半营业状态的小脏馆吃午餐。
因为叔惠的原因,曼桢世钧正式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出色的小说家,张爱玲选择在大年初四让男女主认识是有深意的。
叔惠和世钧常去的馆子没有开门,他们才找了家营业的馆子,并且碰到了曼桢。叔惠嫌弃餐桌脏,说明这是一家小脏馆。
而脏馆证明廉价。
大家都是同事,叔惠和世钧没有养家的压力,所以常去的馆子肯定干净。
而曼桢为了省钱养家,显然是这家小脏馆的常客,暗示着她身后还有一张张嗷嗷待哺的嘴。
在曼桢家中,能够担起养家重任的,只有曼璐曼桢两个人。
再说许鞍华的改编。
曼桢世钧叔惠三人拍照,当世钧与曼桢合影时,竟没有底片了,暗示着两人的有缘无分。
没底片是原著没有的桥段,许鞍华加得好。
三人照被曼璐看到,她评价世钧,家底厚。
对于这段戏,王安忆曾有评论,家底厚不仅有钱,还有门第,懂教养。
许鞍华将沈世钧家拔高了,富家少爷变成世家子弟。
许版中世钧的修养高,有贵气。
这个在吃饭中就可以看到。
世钧在叔惠家吃饭,饭后会主动收拾碗筷。
在曼桢家吃饭,被曼桢弟弟恶搞,喝齁咸的汤依旧面不改色,
吃饭时他会搭把手帮忙,曼桢祖母都以为他在家中是帮忙惯了的。
事实并非如此。
世钧在家中是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时会一脸威严相,让老妈子盛饭。
和世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身一般的叔惠。
在世钧家吃饭,他不再像在小脏馆中侃侃而谈,谈笑风生,而是局促不安,会站起来给老妈子帮忙。
许版《半生缘》非常懂得用吃饭来叙事。
世钧与曼桢谈恋爱,会吃温热的炒蛋。
曼桢对老板娘说,蛋有点淡了。
一句“有点淡了”很是人情练达。
它透露出曼桢的口味重,底层人家做菜,为了多下饭,嗜咸。
曼桢世钧一同吃炒蛋,喝热汤,与两人多年后的相见形成了对比。
他们说再也回不去的那一夜,餐桌上是凉菜。
▲看样子是凉拌黄瓜
许鞍华真是精准又冷酷。
恋爱时喝热汤,分手后吃凉菜。
我曾经在《懂得吃,才更懂电影》中分析,
热腾和凉菜,是曼桢世钧情感的两极,一极是““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你”的甜蜜爱情,一极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岁月沧桑。 尘飞扬,公众号:日余懂得吃,才更懂电影
这道凉菜拍得太有文化范儿了,是地道中国人才能懂得。
中国人饮食,以热食为尊,古人过寒食节,吃寒食是为缅怀古人的自我惩罚。
许鞍华无法用直观展现食物冷掉的镜头,直接用凉菜代替冷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用食物作为叙事手段,不是许鞍华的首创,而是张爱玲。
原著中,世钧最爱吃火腿,曼桢家为了讨好世钧,会给他炖火腿汤(更省钱)。
在许鞍华版中,翠芝会吐槽家里的火腿都发霉了,可以看出世钧家是不经常吃火腿的。
世钧翠芝的婚姻真是360度花式尴尬。
想当年翠芝叔惠在世钧家吃饭,翠芝提到世钧讨厌狗。
世钧娶了翠芝,家里面养了两只狗。
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都是许版《半生缘》的出色之处。
在我看来,许版的好,还在于它修正了《半生缘》原著的漏洞。
原著中曼桢曼璐的年龄是一笔糊涂账。
曼桢父亲死时,曼桢十四岁,曼桢中学未毕业,也就是18岁左右的样子。
两姐妹的年龄差是3岁。
曼璐结婚后,张豫瑾来上海,已经是年过三十,他与曼璐同岁,少曼璐3个月。
这说明曼璐此时也是年过三十。这也就意味着曼桢父亲已经去世至少13年了。
这就造成了麻烦,曼桢年龄至少26了,年龄大到让人惊讶,更解释不通的是,曼桢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个七八岁的杰民。
许版也涉及到年龄的问题,曼璐年龄不足三十岁,淡化杰民他们的年龄幼稚感。
作为一个翻了多遍的原著党,我能接受许鞍华的改编,尽管她没有让曼桢穿寒酸的蓝布罩袍,没让世钧穿脏兮兮的工作服,选择让片中人物穿得很时尚。
但是,它确实抓到了原著中的精髓,这种改编无疑是成功的。
可惜的是,它竟然被人拿林心如版的粉丝唱衰许版。
哎,很多被低估的作品总会遭遇许版的困境。
这也在告诉我们,好作品总需要好观众来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