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老徐:农家烟火(散文)
渗透到骨子里的乡土味,在“农家烟火”里释放。我,听见久违了的鸡犬之声,并触景生情。
“春盒”,这个流行于七十年代的喜庆物件,跃然桌上,使我无限感怀。
碟子里装满了卤海带、卤鸡蛋、卤瘦肉、卤藕;那个曾经遥远的味道,一下子把我拉进家乡温柔的怀抱。
更让我想起了那个年代的糖稀糯米糍粑、炒米……
每年腊月间,母亲都会不厌其烦地侍弄大麦芽,用细米等熬糖稀,我最喜欢的就是锅巴糖。
糯米要用腊水泡好几天,然后用蒸子把它蒸熟,再把它阴干且搓散成米粒,不用太阳晒,这才叫“阴米”。
用阴米煮粥,放点蒜苗和盐巴,再放点香油,这个味道,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如果哪家的小孩吃的夹到食(积食)了,用阴米和腊肉煮粥吃了就好。
最是腊鸡子炖粉条,这种腊味只有家乡才有。走南闯北几十年,终于尝到了梦寐已久的家乡味,让我陶醉。
绿豆元子、豆腐元子炖白菜和菠菜,放几片扣肉、几片蒸肉、几块炸鱼之类,来点小酒,几个人围着火锅喝的面红耳赤,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情。
还有鱼糕。
记得那时候,但凡喜庆之事,就要请厨子师傅,一般讲究点的人家,事先要算好多少客人,一桌座八个人。请家族屋里的人帮忙,帮忙的人负责七个筲箕八个盆,还要借方桌、大板凳等。
一桌十个菜,叫“吃十碗”。四个头子碗,六个中碗,叫四大六小。每道菜都要上蒸笼蒸,然后上面都要加“冒子”。所谓“冒子”,就是用瘦肉、黄花、红枣、猪肝加青粉烧的浓稠汤汁淋到主菜的上面,也叫走汤。热气腾腾,香气诱人,不像现在的菜品,冷冷清清,一种寡味。
四个头菜分别是:鱼糕、瘦肉卷(甜味)、扣肉、粉蒸肉,每个人只有二块,然后是打的底子。其它六个中碗分别是炸鱼、黄焖鸡子、蓑衣元子、糖醋红烧鱼、蒸排骨等等,最后一道菜是煎鱼,叫年年有余,摆在方桌首席的东边,也叫鱼归东海。
这些菜品都是厨子师傅精心而又繁琐的手艺做成的,隔几十米远就能闻到香味。
这些终生难忘的美味,通过味蕾的撞击,直达灵魂深处。
这次家乡之行,在潜江“李大厨”、杨市“翰林农庄”、“粮贸农庄”、熊口“万家园农庄”、在后湖“滋味轩”酒楼、百亩湫郑总私人厨房、在返湾湖小区酒店、潜江“张金东桂”酒楼、在大桥村“农家烟火”,把家乡的美味都尝了一遍。
多谢兄弟、朋友、和各位老总们的盛情款待。
人们常说返璞归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返璞归真,在“农家烟火”,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和家的感觉。
……
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农家烟火的传承与延续,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农家烟火,它,悄然在淅淅沥沥的暮雨中,似乎在等待疲惫的鸟儿归巢;又飘忽在村庄上空的晨雾里,洗礼鸟儿飞翔的翅膀……
它,是我永远的心结和乡愁。
2021.10.20夜.于潜江
作者简介:
老徐,本名徐宗远,潜江后湖排湾沟人。1955年出生,务过农,教过几天书,养过鱼,现赋闲在家,喜欢与文学爱好者交朋友。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