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印象:十大秋景与十道秋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海派绘画名家如何用画笔描绘秋景秋意?这里十件山水画精品和十件花鸟画佳作,供大家欣赏品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愿大家在金桂飘香的秋季有一份美好的心情。
吴穀祥《秋树图》
纸本设色
纵48厘米 横35厘米
朵云轩藏
“海派”一词之出典依然待考,一般认为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海上画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后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卖画为生。因从正统文化来看,上海的繁华只是离经叛道,左宗棠便称“海上”为“江浙无赖文人之末路”。海上画派之名因此得来。其名声最卓著者为“四任”,以善花鸟、人物、肖像、山水的任熊为首,包括任薰、任伯年、任预。此外还有赵之谦、吴昌硕、虚谷等知名画家。随后又有海派京剧的崛起。海上文坛的兴起又将海派文化推上新高峰。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6年的十五年中,中国新创文学期刊达57种;其中29种以小说命名,上海独占其中22种。而当时的北京一家小说杂志都没有。
顾麟士《秋山图》
纸本设色 1905年作
私人藏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在全中国兴起,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在北京和上海均有很大的发展,其早期骨干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虽在北大成军,但其文化能量莫不起源于上海。京沪两地在新文化运动的头十年大致平分秋色。1920年代初的北京,除了文研会,以北大教授为核心形成另外两个著名文学社团。1924年11月创刊的《语丝》,以鲁迅为主将,集合了周作人、顾颉刚、钱玄同、刘半农等。另一派是以英美派为代表的胡适集团,由徐志摩、蒋延黻、梁实秋等创办的《现代评论》以自由主义为标榜。林语堂是一个例外,他没有参加《现代评论》,而加入了《语丝》。后来《现代评论》的骨干又组织了新月派。1926年张作霖入京,实行文化高压,大学教授纷纷南下,北京文化界陷入凋零,上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的大本营。随后伴随着“左联”以及“孤岛文学”的兴起,上海文学界出现了持续繁荣。
冯超然《秋山叠嶂图》
纸本设色 1925年作
私人藏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体,根植于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属于上海的独特文化。海派文化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49年以前,上海甚至是远东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心。1949年以后,由于诸多原因,上海的文艺时尚中心地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文艺中心。
如今,作为中国大陆的时尚前沿,上海市政府每年都会举办繁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民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地兴隆,国际、国内的交流、访问演出不断,是许多国际、国内知名演出团体和文化机构登陆中国的首选地点。
吴琴木《红霞秋霁图》
纸本设色 私人藏
徐邦达《秋山晚陟图》
纸本设色 1937年作
纵96厘米 横29.2厘米
私人藏
贺天健《秋林偶语图》
纸本设色 1939年作
纵109.5厘米 横61厘米
上海中国画院藏
陆小曼《秋日登山图》
纸本设色 1944年作
黄宾虹《溪山秋阁图》
纸本设色 1953年作
纵96厘米 横44.5厘米
私人藏
唐云《灵岩秋月图》
纸本设色 1956年作
纵63.5厘米 横32厘米
私人藏
陆俨少《层罔秋枝》
纸本设色 1979年作
上海美术馆藏
张熊《篱落秋芳图》
绢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40.5厘米
常熟博物馆藏
朱熊《秋阶艳卉图》
纸本设色
纵133.1厘米 横30.5厘米
私人藏
赵子云《九秋图》
纸本设色 1927年作
私人藏
吴待秋《秋实图》
纸本设色 1935年作
纵123.5厘米 横40厘米
私人藏
陈之佛《秋塘露冷图》
绢本设色 1948年作
私人藏
王西野《秋菊图》
纸本设色 1975年作
纵68厘米 横34厘米
私人藏
江圣华《秋色图》
纸本设色
纵60厘米 横34厘米
私人藏
黄若舟《秋趣图》
纸本设色 1982年作
纵117厘米 横45厘米
私人藏
沈柔坚《山菊图》
纸本设色 1984年作
纵97.5厘米 横82厘米
上海中国画院藏
曹简楼《石榴图》
纸本设色 1993年作
纵68厘米 横45厘米
私人藏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风艺术在线。音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