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陈晓旭写出的一首小诗,全是林黛玉的身世之感
先读读林黛玉最悲戚的一首词:《柳絮词 唐多令》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再次读完这首柳絮词,琢磨第一句,忽然想到了陈晓旭,觉得她就是一个梦幻。
当初导演为何让她演林黛玉,因为她就是林黛玉,仿佛从文本中穿越出来的一般。
最为梦幻的就是那首小诗——《柳絮》,14岁的陈晓旭一下子就道出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感啊。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就是对“粉堕百花洲”最贴切的意译。
林黛玉的出生何不如此,她天生丽质,出生在那美丽的扬州。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生日)。”可见黛玉就是生长于美丽的春天里。也就正好应了“粉堕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则是对黛玉悲剧命运的暗示,暗示着黛玉最终独守潇湘馆泪尽而亡。两句话,就道尽了林黛玉由生到死的坎坷。生得美丽,却死得寂寞。
一团团逐队成逑,则就更是写尽了她的寂寞。那么多柳絮,林黛玉仅仅是其中的一朵,父母早早地将她遗弃,独自沦落贾府,孤苦无依。(陈晓旭诗:因为父母过早将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
虽有宝玉的呵护,却也还不是终身的依靠,因为那是一份无望的感情,林黛玉又怎敢奢望它的天长地久,对于她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静观其变,且行且珍惜。
但是心头却也有着总是挥不去的阴影,所以她才说:“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柳絮如人命,人命何尝不似柳絮。
她和宝玉的爱情,还只是镜中月,水中花,所有的缱绻深情,都只是空有欢乐。跟宝玉在一起,虽有说不尽的风流,难以掩饰掉的依然是道不尽的命薄。
人生最是多情苦,如若不多情,她也不命薄。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林黛玉偏偏就是一株多情的仙草,比人更钟情,更多情。前世的甘露之惠,今生誓死报答。
从此,情深似海,愁绪万分,眼中时常噙着多少泪珠儿,为了她的天魔星贾宝玉,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又怎是她羸弱的身躯能够长久经受得住的呢?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虽不是实写,她却也心力憔悴,是她青春的沧桑。
黛玉曾说,近来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全是情殇。
她也就不得不感叹吧:今生,谁会最终收留好她的那颗真心?还是最终会被谁舍弃?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的痛彻心扉,使得她对前途的一种茫然油然而生——叹今生,谁舍?谁收?
其实,眼前的现实早就对她已说明一切: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林黛玉的命运早就嫁给了春风,孤苦无依,别人家庭的温暖总是令她伤感不已,实则不是她的矫情的司马牛之叹。
宝钗等于生活在蜜罐里,又怎能真正理解林黛玉的痛苦呢?
曾经,林黛玉一个人在怡红院的大门外,蹲在那里,暗自流泪,满地湿气侵袭着她的身躯,闻到里面的热闹,怎地不黯然销魂?
宝钗她又何曾知道,又何曾经受过如此苦楚。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记得她林黛玉。宝钗他们围着贾宝玉一团和气。
宝玉挨打后的那一段时间,大家对黛玉不闻,不问,只有贾宝玉偷偷让晴雯送去了两块旧手帕。她是多么像那空中独自飘飞的柳絮,无人顾及。也就林黛玉知道,它们才是自己知己。柳絮漂泊,亦亦如黛玉命薄。
目睹柳絮飞扬,此情此景,于那萧瑟的户外,她又怎敢长久停留,还是任柳絮带着自己的理想独自飞去吧。(陈晓旭诗: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最后我们一起读读陈晓旭的这首小诗: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将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海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