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归来,写在南开大学校庆之际

又是一年10月17日,对于海内外的南开人而言,这是校庆的日子。2004年,还读初中的我亲眼见证了南开中学的百年校庆。如今,十七年倏忽过去,南开大学喜迎成立102年,南开中学成立已117周年。

厚颜的讲,我也算一个“老南开”了,这里的“老”当然不是指年龄,南开前辈如高山起伏,我等新人岂敢卖老,只是全面体验了中学、大学教育,一路传承下来,在同侪之间以学龄来论,似乎也可以当个“老”字。从初中入学到大学本科毕业,我在南开翔宇学校(当时的南开初中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度过了青少年时期最为宝贵的十年光阴,那首朗朗上口的南开校歌,我曲不离口的唱了整整十年。

历史风云

讲起南开的校史,不管从哪种角度切入,张伯苓都是殊途同归的人物。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在严氏家塾的基础上创立了南开学校,但“南开”之名并不是创校即有。要迟至学校从严宅迁到新址的1907年,“南开”才出现在校名中,学校所在地俗称“南开洼”,意即“南边的开洼地”,因此便为学校取了南开之名。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后来响彻宇内的校名其实朴素到近乎可笑。但也正是这个名字,隐含了其后学校“越难越开”的命运。解放后,天津市有了一个以此名之的行政区划——南开区。这样的先例,恐怕世界少见。

1919年,恰是五四运动那一年,南开学校的大学部正式成立。1921年,正式更名为天津私立南开大学。1928年,张伯苓主持制定了著名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提出“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随着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的相继成立,整个南开教育体系已经颇具规模,蔚为大观,堪称执私立学校之牛耳

孰料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日军发动全面侵华。1937年,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在被炸之列,日军对南开学校破坏之暴行,令人发指。据校史记载,当年南开的损失,占全国高校全部战争损失的十分之一。物质湮灭之后,唯有精神永存。也唯有精神,可以使物质重现辉煌。校长张伯苓于悲痛中表示,“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南开之物质,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张伯苓是位极有预见性的教育家,早在1936年,他感到华北局势日趋吃紧,而四川教育事业大有可为,便在重庆沙坪坝购置土地,建立起天津南开中学的分校——私立南渝中学。抗战烽火起后,当大量学校因为迁校问题犯难之际,部分南开师生撤退到重庆,南渝中学改为重庆私立南开中学,依旧传承有序、弦歌不辍。而南开大学也与北大、清华一道,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

抗战胜利后,南开学校相继于天津复校,南开中学仍保持私立性质,而原校址遭受重创的南大无力独自重建,靠国民政府资助在原址复校,私立变为国立,校名改为“国立南开大学”。解放后,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等也都收归公有。从此,南开系列学校全部由私变公。

传奇校长

老校长张伯苓的故事,我从小听到大,已颇为熟稔,有三大震撼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大震撼是北洋水兵的形象反差。直到历史研究趋于深入的今日,说起北洋水师,仍然是负面评价占主流。似乎只要是北洋水师便无足观,全是因为疏于训练、羸弱不堪的他们才把当时领先亚洲的北洋水师战舰带入覆灭的命运。可张伯苓偏偏又是北洋水师的一员,偏偏又身长八尺、体型魁梧、气宇不凡,又在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让人实在无法将其与北洋水师这个专有名词相联系。

张伯苓亲身参加了甲午战争并目睹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898年,继日本之后,英国强租威海卫。张伯苓眼见威海卫降下日本旭日旗,升起大清黄龙旗,次日黄龙旗降下,英国米字旗取而代之。收于日本,失于英国,两天之内,国帜三易。目睹此情此景的张伯苓,内心受到极大刺激。国旗在本国国土只能短暂飘扬的现实,使他开始苦思国家的出路。这便引出张伯苓带给我的第二大震撼,由行伍之人变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大教育家。

张伯苓是个言出必行、不流于空谈的人,退役后随即转投教育,一手打造了包括小学、中学、女中、大学在内的南开教育体系,发展迅速而且成就惊人。张伯苓在41岁那年,不愿坐享清望,而是赴美研习教育,考察他国教育之安排,走访近50所学校,并拜访教育学家,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抗战期间,学校维持不易,迁校难,复校更难,其中辛苦与绝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于万一。但张伯苓不畏险阻,将南开的种子播撒到重庆、昆明,抗战胜利后,又在天津原址复校,在废墟之上书写新的篇章。从水兵到校长,这旁人看来如同白日发梦般的转身,张伯苓竟转得如此出众,让人匪夷所思。

第三大震撼发生在国共鼎革之际。于公于私,张伯苓与蒋介石素有交情。抗战烽火正炽之时,蒋介石曾许下“有中国即有南开”的诺言,让张伯苓心怀感激,张也曾短暂出任过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纵如此,张伯苓在国民政府撤出大陆的关头多次婉拒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赴台邀请,甚至蒋本人亲自相劝也无济于事。坊间传闻,蒋介石因此内心郁闷,离开张宅步入专车时,竟撞到了头。张伯苓最终选择与南开一起留在大陆,成为国民党未能如愿“撤走”的名流之一。

然而,以上三点震撼还不是张伯苓人生传奇的全部,他最令人钦佩的还是青史留名的校长形象。由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的私立性质以及张伯苓的崇高声望,张长期担任校长一职,达数十年之久。以如此久的时间跨度,居校长这一敏感职位,任谁人都难免誉傍满身,更何况是在当年群情汹涌、学生运动高涨的时刻。但令人惊异的是,张伯苓校长在各种势力间委曲求全,不仅保全学校在时代狂澜中不倒,更在学生心中几无差评(解放后因应斗争形势而激发的阶级仇恨除外)。

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关于近代杰出人物的史料层出不穷,不少以往伟光正的形象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光彩的灰色地带。而张伯苓校长大力创办教育、鼓励戏剧发展、注重学生塑造,硬是没被挖出多少“黑料”,其形象反而随着史料的增加而愈加鲜明,这一点分外难得。

学生印记

来到天津南开区二纬路,一条道路的两边皆为南开中学校园,北边为老校区,俗称北院;南边为新校区,俗称南院。北院不少建筑曾历经数十年风雨,瑞庭礼堂即为其中之一。走入其中,自有肃静的历史氛围,可以抑制部分少年躁气。在礼堂的讲台上,有不少老校友讲过校史,讲过南开的育人理念。

在天津八里台,南开大学的校园建筑古朴厚重,稳健不张扬,却自有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但这所综合性大学是有野心的,虽然早期的私立性质,使它一度规模有限,但创立伊始,它便延揽最优秀的教师、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培养最出色的学生。它力求综合,文理并包,科目毫不偏废。并且,作为南开系列学校的重要一环也是最后一环,承担着输送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

一入南开园,即为南开人。南开通过何种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像老校长张伯苓所说,不带校徽,也能让人知道是南开人呢?

在我读书的时候,南开中学对于校服穿着,并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严格要求每日必穿,但无论夏装冬装,必为青莲紫色。校色青莲紫,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含义。联想建校当年,南开中学校址邻近天津有名的南市“三不管”地带,那里三教九流齐聚,可谓百业丛生、五毒俱全。张校长严令学生不得踏足南市地区,不能沾染不良习气。青莲紫色,于静雅中显出一种高洁。

南开主教学楼里,有明镜一面,上有传承百年的容止格言,顾名思义,容止格言是希望学子以此对照言行举止,以此自鉴,是不是符合南开人的样子: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写至此处,才发现这四十字的容止格言,如今我竟然仍能默写下来,一字不错。望文能生义,容止格言真正做到了简洁好记、朗朗上口。对镜对文,按照这四十个字查缺补漏一番,年轻学生方有进南开园的资格。这如同慈母叮咛般的言语,如今想来,不仅是对风气的管束与对形象的要求,更显示出校方对于中华民族未来新人的有意塑造。如果每一位中华学子当年都能以此自塑,恐怕民众面貌早会焕然一新。

南开是非常入世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已有明训。“公”与“能”分别对应国家与能力,既显示出创校时的使命自觉,复又隐隐透出当年的内忧外患之势。允公是大公,允能力求最能。“公”“能”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我觉得,这句听过十年的校训的意旨,在于不能“有公无能”,也不能“能而忘公”。“日新月异”则于期许之外,体现出一种时不我待的急促。

当时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学子与学校,民众与国家均要有日新月异的状态才能应对世变之局。可以说,南开当年虽为私立,却处处为公。正如张校长所言,“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

到如今,百多年时光过去,南开人的足迹遍布全球,有华人之处皆有南开人。南开中学的教学楼,遍挂南开杰出校友的肖像,各行各业,群英荟萃,真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南开杰出校友名录是说不尽的,两位共和国总理、数不清的学术泰斗、商业巨子、政界精英,他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南开人。

魂兮归来

“今日我以南开为荣,明日南开以我为荣”。在学校的各种场合,我无数次听过这样的话,南开并不是院校新贵,也不是异域来客,它有着巨大的历史荣光,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体量。这个巨人一路走到今天,带着穿越历史长河的所有喜与悲,等着后人来阐发继承。

南开,往往于波澜不惊处显其壮阔。就如同,你在大量回忆录及自传中,都可以找到对过往南开校园生活的回忆,较近较知名的一例要数齐邦媛的《巨流河》,当年南开对青年学子的影响如此深远。也如同,你在校庆时浏览微信等社交媒体,才惊觉原来那么多同事、同行,甚至只知其名未见其人的通讯录成员,都是南开人,共享南开的教育与底色。还如同,你无论到哪一个地方就业闯荡,都能找到南开在当地的校友会,人数绝对不少,感情肯定浓烈。你没有刻意留心,但方方面面都有“南开”。

南开之大,万不可用排名低估了它。

但在南开校友心中,对母校肯定还有更深沉的期许。爱既包括眷恋,也包括不讳言。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曹雪涛校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辉煌时期相比,南开大学这几年确实发展减慢。”“近几年南开大学发展不佳,特别是在上一轮学科评估中没有一个A+,师生们的确有失落情绪,但这也使南开上上下下有所警醒,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奋起直追,在新一轮竞争中作出新贡献,力争回到应有的位置上。”

从中学到大学,我对母校有热爱、有期许,更多的是五味杂陈乃至百感交集。对于曹校长所言,我心有戚戚焉。辉煌的历史,不应成为自我满足的资本。而今昔的差距,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曾经与北大清华并肩而立的南开大学,如今却早与前者不在同一梯队。南开曾经所在的高度,如今被网友奚落为几近咸鱼说梦。

翻开南开校史,本没有“得过且过”四个字,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南开从创立之初就要做到最好,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学校走了过来。

名校身上背负的太多,需要平衡的太多,面对拜金主义、官风官气等等高校都要面对的挑战,南开百年的身躯能否依旧从容?面对年复一年投考中学、大学的精英们,它能否不负所托、不辱使命?一所面向差生之校,如能教出优秀学生,自会口碑广传。而面向精英之校,压力更大,所虑更多,如果大浪淘沙,有部分学子高进低出,那当然无人所乐见。一所青史留名的学校,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如何整理丰饶遗存,以期能够像当年一样,为基础教育开新路,为高等教育开新路,为中国教育事业开新路,恐怕是每一位南开掌舵者所必须思考的题中之义。诚然,守业难,开新业更难。但我坚信,南开终将以更为意气风发的姿态,迈向未来。他虽年过百岁,但去掉鹤发,仍有童颜。他精魂凝聚,信念仍存,我们还可以祝祷一声,魂兮归来。

2004年,我在体育场观看南开中学百年校庆文艺晚会,晚会由央视主持人朱军、文卿主持,也是一时盛举。读初中的我,坐在小板凳上,四处张望,隐约觉得自己见证了历史,年少懵懂辨识不出心头滋味。如今15年转瞬即逝,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到来,我没有赶回天津,却也感受到四处洋溢的喜庆气氛。当年读书求索的八里台校区,如今应当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了吧?这所大学校园,我曾走过千百遍,在无数个夜里,我从东门走到西门,从西门走回东门,经过后来复建的校钟,经过西南联大纪念碑,经过教学楼、学生宿舍,经过食堂、浴园,无数建筑的身影隐于夜幕,无数同辈的面孔擦身而过,那满园的青草依旧是一岁一枯荣。

我想起了南开校歌,据说曲调旋律来自于一首德国民歌。歌词对于当时刚读初中的我来说,确实有些难懂,它夹杂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却自有一种韵味与优雅。它不是鼓点铿锵之作,不是悲愤难抑之作,却终于流传广远,透出百年风华: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0)

相关推荐

  • 曾经的大师校长们: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

    西南联大是我国高教史上最杰出的一所学校.它璀璨耀眼,虽然只存在了短短8年,但它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传颂,学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它成功的奥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位于北平的北大 ...

  • 张伯苓,不应被遗忘的中国校长

    当威海卫的龙旗升起,不到24小时又被降下,23岁的张伯苓心中剧痛起来. 这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当时,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后,日本人占领了北洋水师的诞生地山东威海卫,为了参与瓜分中国, ...

  • 张伯苓:创办了南开大学,校庆只能坐冷板凳

    黔人东子 2021-06-15 21:04·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历史领域创作者 1950年10月17日,南开学校举行校庆,学校创始人张伯苓兴致冲冲的一大早就起来了. 吃完早饭他穿上雨衣准备出门 ...

  • 西南联大,三校合并,(梅、蒋、张)是中国大学校长的代际转折点

    吃糠咽糟吐文化 发布时间: 2018-11-2717:12 当时的联大校门 三位校长 1898年,蒋梦麟刚三岁,蔡元培考中举人,同年学子中还有一个叫梁启超.严修任翰林院编修,13岁的张伯苓考入北洋学堂 ...

  • “体育校长”张伯苓

    作者:刘楠楠来源:<中国档案>发表时间:2021-04-08 张伯苓,原名寿春,中国近代教育先驱,南开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他一生实践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 ...

  • 南开大学

    (2016年7月  旧文) 中国的大学有一个现象是同一座城市出现两所不相上下/各有特长的名校,如北京的清华与北大.上海的复旦与交大.南京的南大与东大(东南大学).武汉的武大与华工(华中科技大学).长沙 ...

  • 转自【环球网】| 绽放青春,重回初心——写在五四青年节之际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在这个大发展的时代,青年们更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让青春 ...

  • 朗诵‖《仰望国旗 我要对你说》——写在2020国庆节之际

    NO:818 欢度国庆 仰望国旗 我要对你说 --写在2020国庆节之际 作者:史生林 朗诵:薛秋英  史生林 仰望国旗,我要对你说 我亲爱的祖国 你光荣而神圣 你历经了艰难的沧桑岁月, 在鲜血的浸染 ...

  • 【原创】《九月的记忆》——写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作者:董莉田 诵读:綄羙緈諨

    NO:810 [原创] <九月的记忆> --写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作者:董莉田 诵读:綄羙緈諨   1985年9月10号, 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霏霏的秋雨里 刚刚师范毕业的我 骑着崭新的 ...

  • 清华大学办学效率到底如何?——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的不合时宜之问

    清华大学作为国家的顶级名校占用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按照重量来计算办学水平的话首屈一指当之无愧,但如果按照教育资金与教育质量之间的效率的话,很难说算得上一流. 我们比较喜欢,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总量的角度来 ...

  • 写在春茶落幕之际:春茶退订之殇

    有些话想说 凌晨2点,电话突然响起. 从睡梦中迷糊醒来,一看是掌柜. 立刻接起. "之前的一款茶,我们做不了了,原料没了,明天重新想新的茶." "没了?怎么会没了?我记得 ...

  • 【记忆】动画里的童年——写在“六一”儿童节之际 ‖ 张诗语

    动画里的童年 --写在"六一"儿童节之际 张诗语 午日.暖阳.悠悠. 我瘫在小侄女身旁,盯着她的笑颜,意识里倒是睡了一觉又一觉. 蓝天.绿坡.小车. 粉红的小猪佩奇永远挂着笑. 开 ...

  • 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写在一周年之际!

    4月28日,是本号运营一周年. 一年了,时间如此之快,快得我还清楚的记得去年此时此刻的心情,那是期待,和不能预知结果的忐忑,这期间,我经历了短短半年内粉丝从零涨到一万的喜悦,还有力求完美做到每日一更的 ...

  • 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写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之际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公祭仪式.这天,南京全城鸣响警报1分钟 ...

  • 写在舍得跌停之际

    最近这两个月,咨询二马如何交易舍得的股友特别多.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看着舍得大涨,问能不能进的:另一类是已经买了舍得,看着舍得暴力上涨,有些心慌,找二马做心理按摩的.   但是无论是交易建议,还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