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做客【想书坊】 | 2019年山东文学界最盛大“名场面”
初冬的济南,料峭而温柔。
11月21日,小雪的前一天。老舍先生说,济南的冬天“最美妙的是下点小雪”。
天空无雪,然而对于热爱文学的读者来说,最美妙的莫过于近距离接触他们喜爱的作家。
著名作家余华来到济南【想书坊】概念书店·CCPARK店,参加了读者见面会和名家诵读活动。
余华讲述他的写作,他的《活着》,他的生活,展现了一名作家的丰盈而厚重的灵魂。
比起多年来一直排在图书畅销榜前三名的作品《活着》来,作家余华这两年有些沉寂。他说,他已经近一年没有写东西了,今年的主要精力放在照顾87岁的父亲身上,鲜少出现在公开活动中。
即便是多年没有新作问世,余华的号召力依然非同一般。
山东首家作家书店【想书坊】发起的“余华作品诵读会暨读者见面会”,接收到了4500余名读者的报名。我们积极协调了CCPARK创意港的另外两处场地,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样感受到了余华先生的魅力。
活动开始前两个小时,早已有大批读者抱着余华的作品前来候场。
他们大多站在拥挤狭小的场地中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只为见到这个写出《活着》的影响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的作家。
喜欢余华作品的读者说,余华是当前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作家,他有一颗丰盈而厚重的灵魂,将生活的本质用他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奉献给读者。
“期待诺贝文学奖吗?”听到有读者这么问,余华的嘴角闪过一丝浅笑,“任何文学奖不是你想要就能给的。”他说,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获奖了,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没有获奖,并不能以此作为评判一个作家好坏的标准。
(活动1号分会场)
不同于追求流量明星和网络红人,读者们对余华的追捧是发自内心的赤诚和敬重。
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到《第七天》《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作品的变化,余华将之归结于自己的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余华说。
(活动2号分会场)
“我写着写着就变了。”《活着》发表时余华33岁。如今余华马上到了花甲之年,他步履稍慢,语调和缓,衣着还是那么随意,眼神淡定而且温和,两鬓明显露出了斑斑白发。
沧桑和理智不只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显露在他个人身上。
谈到作品从前期的冷酷尖锐到后期逐渐平和的原因,余华说:“生活在变化,世界在变化,我的年龄也在增长,对世界的认知也在变化。这些都影响了写作风格也在逐渐变化。至于以后会变到哪里去,我自己也不知道。”
余华举例说,我们都知道马尔克斯是魔幻主义的代表作家,实际上他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人们熟知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实际上也有很多荒诞的作品。
(【想书坊】创始人、媒体人小新现场朗诵)
千疮百孔的生活,力透纸背的文字,顽强冷静的审美世界。
在文学史上和读者心目中,余华早已是通过作品涤荡人们心灵、影响人们思想的优秀作家。
资料来源|新时报
记者:徐敏、摄影:郭尧
—你可能还想看—
(【想书坊】潍坊店开业)
(书店里的书,该拆开,还是该封上?)
(饶雪漫见面会回顾 | 青春,从不止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