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如何理解传说中的禅让制

禅让制是我国历史上最令人称赞的帝位交接方式,伴随着禅让制,尧、舜这两大愿意把帝位传给贤者的圣君,也成了我国历史上君主界的两杆旗帜。什么叫盛世?我们有个至高无上的词,叫尧天舜日。

但是这也有个问题,权利比毒品还让人上瘾,尤其是不受监控的权利,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尧、舜为什么要让出自己的权利呢?别说古代帝王了,就算是民主选举三权分立的总统,能连任的都不想放弃。

这就导致很多人跟我讲,说所谓的禅让,其实是不存在的,司马迁忽悠人。有证据吗?有啊,《竹书纪年》就这么写的。你看过《竹书纪年》吗?嘿,今儿天气不错哈。

所以说历史上的一些东西,看百度百科都不靠谱,更何况道听途说呢。我今天和大家聊点有深度的上古历史:禅让制的真谛。

今天我们能了解上古历史的资料,主要还得是看《史记》、《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世本》、《帝王世纪》、《左传》、《尚书》,这些书对于禅让这段历史的记述,基本上大同小异。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尧确实让位给舜,舜也确实让位给禹,过程是否和谐,后世该怎么认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皇位就像是君主的私产,有着一个天然的继承顺序。别管是亚非拉美还是欧洲,人类最朴素的继承顺序无外乎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制度原始的帝国采用这样的继承顺序,在这里就不点名是谁了。

那么说已知最早的禅让,是尧让位给舜吗?当然不是,在此之前也是有的。我们说,中国第一个国家性质的王朝是夏朝。在这里我们不用管西方的标准承不承认夏朝,在历史学方面,他们那帮吃寄居蟹长大的人,根本理解不了帝王蟹的状态,所以不要被他们影响。

在夏朝之前,我们虽然没有国家性质的政权,但是也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存在。我们认为最早的部落政权发生在三皇时代,有古籍记录比较清楚的,就是神农氏政权,或者叫炎帝政权。我们老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但要注意,黄帝指的是一个人,也就是那个叫公孙轩辕的人。而炎帝指的是一个政权,这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叫炎帝,“炎帝”的性质跟后来的“周天子”、“大汉皇帝”是一样的,有着国号和帝号的双重性质。

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炎帝政权传了八世,共五百三十年。这个部落政权的存在形式,是历代炎帝对所辖人民进行农业种植技术输出,然后用人民生产的粮食供养炎帝。我们不清楚这是原始的平均分配,还是原始的税收制度。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奴隶制。因为炎帝也要用德政,来收揽人心。当时的君王,一定得想辙让人服。那么有人不服炎帝怎么办?真有这事,炎帝也没辙。

这不,到了末代炎帝榆罔在位的时候,南方九黎部落的蚩尤就不服了。蚩尤会冶炼,有金属武器和头盔。人家不用生产,饿了就去抢,炎帝有辙吗?没有。那咋办?去找个有辙的。谁有辙?大发明家黄帝有辙。那就请黄帝来领导大家打败蚩尤,完事之后黄帝成了部落政权的君主。

这,就是最早的一种禅让形式。末代炎帝榆罔,把君位让给了黄帝。为什么让?因为局面他控制不住了,只能让给有能力控制局面的黄帝,自己才能安全。固然这是一种无奈,但也算是一种高风亮节。人家一没自杀,二没跑路,三没站着茅坑不拉屎,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黄帝在位时,把长子少昊册封在东夷,次子昌意的儿子颛顼继承了自己的帝位。颛顼之后,接班的是少昊的孙子帝喾。帝喾之后,其子挚继位。挚封自己的弟弟放勋为唐侯,自己干了九年,发现这活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人都跑他弟弟那边去了,自己成了光杆。这事弄得脸上多难看啊,没办法,挚把帝位禅让给了弟弟放勋。放勋,就是那我们熟悉的尧帝。你看,挚和尧的帝位传承,也是禅让。原因也是挚控制不了局面,只能让位。

到了尧在位时,那是极有圣德,如同圣人一般的存在。但是,圣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尧在位后期,天下洪水滔天,尧搞不定。从天人感应的角度讲,人们会认为尧遭到了上天的抛弃和惩罚。从社会现实来看,尧没能力帮助人民摆脱困境。假如这时候,有人能帮助人们战胜洪水,那这个人一定是人民大救星,圣德超过尧帝。从尧帝的角度讲,最好别有这样的人出现。所以在选择治水人选的时候,尧隔过了有经验的共工,选择了没经验的鲧。

尧没想到,这个叫鲧的人,差点成为了当时的超级英雄。我们印象中,鲧的唯一标签就是治水失败。这话很难讲啊,鲧治水九年,虽然洪水未退,但是鲧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他是最早教大家垒城墙的人,尧说这个办法不好,但是中国人从此建造城墙几千年。尧说鲧垒大坝堵洪水不对,今天遇到洪涝最直接的办法也是用沙土袋垒坝。再说了,未来禹治水用了十三年。凭啥鲧治水第九个年头就给人家杀了?

尧杀鲧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想想看,鲧都会筑城墙了,如果鲧有了不臣之心,不听尧帝的号令,在没攻城手段的时代,尧一点辙都没有,不杀他杀谁?

这个事干的不地道,人家鲧的家族也不乐意。民心浮动,诸侯生怨。眼看尧一生的美名,要毁于一旦。局势控制不住,就得找个人走向台前。尧都控制不住的局势,尧的儿子丹朱更没戏。所以,尧封舜为太尉,让舜摄政。

注意,尧让舜摄政,并不是禅位给舜。跟炎帝禅位给黄帝,挚禅位给尧不一样。等于是册封了一个监国,让舜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为啥选了舜?因为舜名声好啊,后妈往死里欺负他,他都不还手。那你说这个人能反尧吗?让舜摄政,百姓和诸侯都眼巴巴看着舜是否能带来新迹象,还有空发帖散播不满吗?最重要的是,舜也不是外人啊,那是尧的女婿。

不过舜老实,不代表他就是个没野心的人。刘秀还老实呢,刘备还老实呢,司马懿还病得快死了呢,那都没有用。等舜站稳了脚跟,马上和鲧的家族合作,封鲧的儿子禹为司空,用他治水。尧时期的四岳大臣的地位,被舜时代的禹、皋陶、契、弃取代。这里边,除了皋陶主管法律没有大后台之外,禹、契、弃这三位是未来夏、商、周三代的祖先,背后都有强大的部落。等他们组成联盟支持舜的时候,尧说话已经不管用了。他倒想不传位给舜,根本由不得他。

禹都上位了,舜为了拉拢禹的家族,当然要给禹一个说法,凭什么杀鲧?所以,基本上在这些贵族内部会议中,认定了尧“德衰”。但是跟老百姓不能这么说吧,你要说之前宣传的伟大领袖尧是坏人,那整个政权的合法性都会被质疑。因此,尧的伟大还要继续宣传,这就是为什么后世史书普遍盛赞尧的伟大。但是尧的罪过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所以舜把尧软禁在平阳休养,不让他再过问朝政,更不许家人探望。

二十八年后,尧驾崩,舜扶尧的长子丹朱继位,然后又让丹朱去守孝三年。等丹朱回来后,你想想看,他怎么能撼动执政三十一年的舜?别说丹朱了,《水浒传》里卢俊义按照晁盖遗命,活捉了史文恭应该合法继位,那也挡不住其他人对宋江的拥护。

所以,舜毫无意外的取代丹朱继承帝位。丹朱不服,弃奉命流放丹朱,顺理成章。失去了尧这座靠山,舜也没有太深的根基。他在位,是靠了禹、契、弃三大部落首领。他在位期间,大洪水被禹搞定,禹的威望空前高涨。在那个木棒子就能当武器的时代,跟着禹治河的河工,就是一直强大的武装力量。所以治水归来的禹,在大臣皋陶和伯益的支持下,顺理成章的代替舜摄政。

舜的功绩,基本上都不是舜完成的。治水的是禹,搞文教的是契,搞农业的是弃,搞法律的是皋陶。舜除了是个老好人之外,其他也没什么了。他不想跟尧一样被软禁吧,那就自觉点,禅让吧,还能留下美名。这就是舜禅让禹的本质,不是他想禅让,是他真没辙。

禹这个人,充当了那个时代的末日英雄。治理了洪水,功劳等同再造,完全可以比肩黄帝战蚩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禹比起善于炒作的尧、舜来说,那是真有圣德。

禹继位后在涂山会盟,自谦才德不配登位。但是他依然得到了诸侯的一致推戴,坐稳了帝位。那时候的一致推戴,跟袁世凯称帝时的一致推戴不一样。那时候的诸侯都有自己的产业、自己的队伍,不怕部落联盟的君主。夏商时期,判断一个君主是否有圣德,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诸侯来不来朝见。所以禹在涂山会盟得到一致推戴,并不是作秀。

禹在位的时候,就指定了皋陶为继承人,而且不是形势所逼。皋陶死在禹前边了,禹就又指定了伯益为继承人。看上去,这是禅让的延续。禹驾崩,按照惯例,其长子启继位,但要去守孝三年。这三年,伯益摄政。等启回来,再正式让伯益登基,启如果不服,将遭到流放。

但是,历史哪有那么容易重演。启不是丹朱,伯益也不是禹。人家启是有队伍的。再说了,启素有德名,声望、实力都在伯益之上。纵观上古历史,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帝位的传承一般还是不传外人的。所谓的禅让,其实是小众事件。群臣、诸侯拥戴启,伯益不服,启就杀了伯益,没人说启这么干不对。

所谓禹传子家天下其实是个误导,炎帝传八代也是家天下,黄帝、颛顼、帝喾、挚、尧的传承,也是家天下。并不是夏朝首创的家天下,也不是夏朝结束的禅让制。

未来夏朝君主不降在位期间,传位给弟弟扃,也是禅让的一种体现。我们熟悉的汉末三国时期,汉献帝禅位给魏文帝,也是禅让。魏元帝禅位给晋武帝,也是禅让。宋徽宗传位宋钦宗,也是禅让。乾隆帝传位嘉庆帝,也是禅让。包括清末宣统帝下诏退位,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禅让。你可以说汉献帝、魏元帝、宣统帝不是情愿禅位,但是你怎么知道尧和舜就是心甘情愿的呢?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说,禅让制,依然是我国历史上值得称赞的一笔。因为无论什么时代,这种温和的政权交接方式,都要好过暴力革命。毕竟在这个地球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尤其是政权交替之时,能不用人命去交换,那是大幸之事。汉末军阀混战,刘璋的开城请降,远比公孙瓒裹挟全城人为之陪葬伟大的多。

这就是后世史学家歌颂禅让制的真谛,说到底,这是对仁的追求,对人民生命的体恤。肉食者的争斗,还是尽量肉食者谋之,何必裹挟吃咸菜的屁民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