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的心理需要是指生理的、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医务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各种需要,如饮食、睡眠、舒适、大小便及呼吸道通畅等生理性需要,同时也要了解病人某些特殊性的心理需要。心理需要大多是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主要包括:
(一)需要被认识、被尊重
一般来说,每个病人都希望被注意、被重视、被认识、被尊重。他们常以为自我的被尊重,就会得到较好的治疗和关照。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常常有意无意地暴露或表现自己的身份,从而让别人知道他的重要性;也有的病人通过和医务人员取得良好关系来使自己获得特殊“关照”;有些不善交往的人则希望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与他们进行言语交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二)需要被接纳,需要有所属
医院病房是一个流动的环境,病人不断更换,不断有新的病人进入,对每个新病人来说,都是一个需要适应的新环境,有尽快在感情上被接纳的过程,每一个病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这个小群体中受欢迎的成员。搞好病区,特别是小病房中病员间的关系,有助于病人摆脱孤独感和寂寞感,有助于病人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三)需要提供社会信息
人是社会的人,即使患病卧床也需要了解各种信息,如不及时得到这些信息,则会产生茫然感和焦虑。医务人员应该迅速使病人了解与他们治疗有关的信息,如住院生活制度,有关诊断与治疗计划,疾病的发展与预后,如何配合治疗,有关嗜好、习惯与治疗过程及疾病的关系等信息。
(四)需要安静,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病人需要安静是相对的,过于安静相当于感觉剥夺,就会感到无聊、孤寂、忧虑、抑郁。所以还必须有适当的活动与刺激,如病友之间的交际,亲戚朋友的探视,医患之间的交谈,去户外散步等,尤其对隔离的病人,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刺
激。
(五)需要安全感及较好的治疗条件
每个病人都将安全感和早日康复作为求医的最终目的,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得到较高水平和较好条件的治疗以保证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病人的心理需要常以各种方式反映出来,若得不到满足便会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认识和了解病人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需要,耐心地根据具体病人心身的特点加以引导与解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个病人的工作,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本文章转载自   婚恋咨询网(太原圆成心理咨询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