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为何向苏少卿学戏?

《中国京剧》2008年1月号在纪念孟小冬诞生100周年发表的一组文章中详列了孟小冬的年表,在1932年条目中写道:“25岁,2月父病逝,9月在天津拜苏少卿为师。苏曾列身于上海四大剧评家、四大谭票、三大京剧教师之属。”在李伶伶的《梅兰芳传》和《梅兰芳和孟小冬》两部书中,以及其它各种相关京剧史料中,都提到孟小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曾拜我的外祖父苏少卿为师。

这不禁使我回忆起幼年时外祖父曾对我和他的学生们多次讲起当年孟小冬跟他学戏的情景。苏少卿自1921年第二次定居于上海即长期在上海生活,以毕生精力投入到京剧的活动中,写剧评、教学生并粉墨登场,但1932年他确实到了天津、北京,还小住了一段时间。正是那年孟小冬拜我外祖父苏少卿为师。

孟小冬去外祖父苏少卿处学戏,她的母亲是陪伴着去,一直守侯在旁的。那年孟小冬才25岁,孟小冬母亲自然放心不下,外祖父教戏向以严格著称,一字一句地“抠”,一丝不苟,他对字音、声韵以及行腔板眼、尺寸等一项也不能马虎,孟小冬学了一段时间,因适宜不了这种教学方法,更何况她当时已是名声在外,就心寸退却之意,而孟母亲眼目睹了教戏时的种种严厉景况,心疼宝贝女儿,便不想让她学下去,就此中断了。

还有一件事,外祖父认为那时孟小冬还年轻,火候未到,尚不适宜演《托兆碰碑》这出戏,曾谆谆告诫孟小冬暂缓上演此戏,劝她等年龄增长,艺技更加成熟了,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精神面貌有了体会,水道渠成再“动”此戏也不迟。因为孟小冬年轻嗓音柔媚亮丽,对杨老令公身如绝境苍凉悲愤的情绪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塑造出来的人物就会离真实很远。信哉此言!

为什么孟小冬这样一位很走红的专业演员会去拜一位从未下过海的票友为师呢?这就不得不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年代京剧繁荣昌盛时期,环境造就了一批具有很高艺术水准、造诣很深的票友,连吃梨园饭的内行都不得不服膺他们。这是特定时代给予的条件。

孟小冬曾并先后问教于陈秀华、陈彦衡、王君直、苏少卿、言菊朋、李适可、鲍吉祥诸名家......但在这些人士中,除了陈秀华、鲍吉祥是内行,其他都是票友。言菊朋于1918年(时已28岁)才正式下海。受人尊敬的陈彦衡是官宦子弟,文化程度高,精于书画,作为传呈老谭派承上启下的人物,其弟子之多、贡献之大(连余叔岩、言菊朋都是他的学生),尽人皆知。

我外祖父苏少卿原是徐州的读书人,因自幼酷爱京剧,18岁只身去北京访师求艺。是晚清与“前三鼎甲”齐名的老生演员王九龄传人王玉芳的入门弟子,后又长期跟陈彦衡学习,言菊朋称他“大师兄”。苏少卿既写了很多有分量的戏曲评论文章,如《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一文为四大名旦排座次定了基调,又能粉墨登场,常演出谭派骨子老戏。他既有理论又能实践,在上世纪30年代初刘豁公主编的《戏剧月刊》中有一篇讨论《四郎探母》的文章,既称道苏少卿是“知行合一”的杰出之士。

苏少卿

自晚清以降京剧进入成熟期,很多票友技艺之高是可比肩专业演员而毫不逊色,他们比内行有文化知识与修养,这是个有利条件,致使内行常心悦诚服地向票友求教请益。如清宗室之红豆馆主溥侗、摄政王载涞、包丹庭、夏山楼主(韩慎先)、苏少卿、程君谋、蒋君稼等;稍后的顾森柏、何时希、包幼蝶、杨畹农.....不一而足,由票友而下海的前有龚云甫(老旦)、董俊峰、王泉奎(花脸)、黄桂秋、朱琴心(青衣)、奚啸伯(老生)、俞振飞(小生)等。

进入上世纪四十年代后又有一批票友下海如孙钧卿(老生,孙岳之父)、李宗义(老生、李光、李欣、李岩之父),王玉田、张哲生(花脸)、包式先、全宗宪(丑)等。有这样的背景,作为当时在戏剧界享有较高声望的苏少卿,收孟小冬为弟子,亦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孟小冬早年在上海一带演戏,多受南派(海派)的影响。她后来转益多师兼收并蓄,直到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完全脱胎换骨,最终归入余派正统修成正果,荣膺“冬皇”之桂冠。

顺便提一下,在1928年,江南著名南旦王芸芳已拜苏少卿为师,这大概是外祖父的第一个弟子了,《梨园影事》一书中有他的照片,王芸芳长期跟周信芳配戏合作,是周的左膀右臂,在南方很走红。

注:

上海四大剧评家:苏少卿、张肖伧、郑过宜、郑子褒(梅花馆主)

四大谭票:苏少卿、程君谋、许良臣、朱乃根

三大教师:陈秀华、苏少卿、产保福

(0)

相关推荐

  • 伶人伶事 票友与伶人

     纵观中国戏曲发展史,不难看出清朝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顶峰,在这个时期里,创造产生了一些新的曲种,同时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剧种,陆续地汇集到了北京,各大声腔体系的融合,使各个剧种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产生了 ...

  • 苏少卿:梅兰芳、孟小冬合演探母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杜月笙先生今秋适逢六十岁大庆,改堂会戏为义务戏,所得票款,将全数捐赈各省水炙,化娱乐为慈善,推小己救大群,此举人天同喜,甚盛事也.近世豪门富 ...

  • 陪同孟小冬学戏亦得真传 余叔岩之女余慧清吊嗓录音【洪羊洞】

    音频来源喜马拉雅<历史遗音>专辑 音频来源喜马拉雅<历史遗音>专辑 展开

  • 濮存昕:看戏 学戏 品火丁

    看戏.学戏.品火丁.一定要用"品"字.看戏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看,第二个层次是赏,第三个,就是品戏.戏曲能做到百看不厌,就要到品戏这个层次,才能勾着观众百听不厌.百看不厌.观众 ...

  • 四大名旦尚小云弟子安荣卿回忆与恩师学戏的日子

    (感谢菱珑茶供稿) 京剧表演艺术家安荣卿是荣春社第一科"荣"字学员:她既是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的得意弟子,也是四小名旦宋德珠先生宋派艺术的继承人.安荣卿集青衣.花衫.刀马旦.武旦于一 ...

  • 《早安京剧》独家专访杜近芳(一)幼年学戏被老师打

    2018年1月,<早安京剧>独家专访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我们对采访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编辑,在<早安京剧>公众号重新推送,以怀念杜近芳老师.

  • 京剧四大名旦之比较(苏少卿 )!!

    民国19年(1930年)8月,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征求来稿评论四大名旦.该刊在第12期卷头语中写着:"谁都知道梅尚程荀是现代四大名旦,究竟他们的技艺,比较的谁弱谁强?我们惭 ...

  • 【京剧探源】过去学戏有多苦?就像“蹲大狱”?

    过去科班学生管坐科七年生活叫"七年大狱".用大狱来形容科班,当然过甚,但就其单调.枯燥无味来讲,真是一样.学生们除学戏.演戏以外,其他什么知识.什么生活也没有. 每天早晨,天不亮起 ...

  • 【小小说】苏战学/军功章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苏战学 属田大牛的军功章,竟被赵雄不劳而获. 这天 ...

  • 清代藤县诗人苏时学过濛江诗三首

    历代诗人咏濛江 编者按:"仁者施教化,诗人咏风流".濛江镇:三江水口的地利位置,造就了灿烂的百越文明:四百年来的粤民开发,打造出繁荣的百年商埠.濛江不但历史悠久,人文也非常厚重,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