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短视频的网红学历普遍都不高?
这是【船夫经济观察系列】的第一期,我将试着从一组人口数据来解读当下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全文3000字。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其中统计了各大平台近些年的网红学历水平,发现排名靠前的学历都很低,甚至最高的也仅仅是一个大专文凭,其余普遍都是初中或高中,这位博主接着便开始分析原因,并例举了高学历博主的很多弊病,比如说道德要求比较高,说白了就是比较矫情,诸如此类的原因吧。
但我觉得他没有说到点子上……
根据官方公布的历年高考录取数据我们会发现,从1977年~2017年这40年累计毕业大学生总数约为1.15亿,即使再算上2018年~2021年这几年的大学毕业生,也才刚突破1.4亿(数据来源教育部公考数据)。
这意味着,在14亿中国人中大学生只占到了1/10的比例,要知道这里不光是本科生,大专生也算上了,如果只算本科生的话,那这个比例将是1/20,也就是说14亿中国人中只有不到8000万的本科生 。
相信很多人都一度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这个结论不能说完全错,但想要成立是有限制条件的,针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大学生的比例的确很多了,甚至有些烂大街了,但从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角度来看,大学生依旧是稀缺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截止2021年6月,中国网民已经突破10亿,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
你会发现,即使那1.4亿大学生全都是网民,占所有网民的总体比例也就刚刚14%左右,剩下占了86%的绝大多数网民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人。
我曾经无数次跟身边的朋友聊起过,他们都觉得中考,高考也并不是很难,上大学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后我就会告诉他们,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只需要他们认真回想一下,自己的初中同学是否有一多半儿在高中考之后都不再联系了,因为这些人在中考之后,基本就进入社会了。
上高中,上大学之后,很多人跟这些早早进入社会的同龄人,便出现了很严重的社交断层,从个人层面来说,可能是微信都不是好友,即使过年回老家同学聚会,一起聊天儿也没有共同的话题,你说的某个梗,或者最新的美剧剧情他接不上,他说些家长里短的八卦你觉得无聊。
将这种全社会的普遍现象放到宏观层面,便可以解释很多当下的社会问题。
比如说前文最开始那个博主说的,为何高学历在自媒体中很难成为网红,其实他这个结论也很片面,因为我们知道一些高学历的网红也是有的,但如果放到整体网红中,就会发现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因为这些高学历的网红,在不知不觉间所讨论的话题以及沟通的方式都会与主流网民产生一些社交断层,这些高学历网红的粉丝大多都是高学历的。
用大白话就是他聊的天儿,也都是他身边人经常聊的,而他身边的人,也自然都是高学历的,大家能听得懂。
剩下的大部分网红的低学历现象,恰恰是因为他们满足了剩下的绝大多数网民的真实需求,这些网红虽然各有特色,但他们的沟通方式,大多数都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的沟通方式,也都是他周围人习以为常的沟通方式,他们周围的人也都跟他们一样,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早早进入社会的那一批人。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初中同学,究竟是哪几类人最容易考不上高中了,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总结,一类是被小流氓带坏的,一类是贪玩儿电子游戏或者看动画片儿的。
所以你会发现在某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表演痞里痞气的反而有很多粉丝,而这些粉丝除了所谓的仗义,还很舍得花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些因为初中被小流氓带坏了,导致没有考上高中,初中毕业就直接走入社会了,这些粉丝看到这些主播网红的表现,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找到了很强的共鸣和共同语言。
我在这里一点都没有什么贬低的意思,因为客观来讲,在我们那一代人,尤其是2000年以后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的那一批人,真的是赶上了中国入世的时代红利。
这些人很多都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成为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主,身价几千万甚至上亿,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真的让与他同龄的那些上了高中,考上大学,甚至读了博士的同龄人望尘莫及,甚至是望洋兴叹。
所以我们便会理解这些人为何因为共鸣或者共同语言,打赏一个主播几万甚至十几万,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真的是平时的零花钱。
【为何很多家长要举报动画片?】
解释完这个社会现象,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个被多次讨论的社会热点,那就是很多家长举报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一度和我周围的人一样,对于这种行为真的是很费解,但后来我又仔细想了下这个社会问题,发现也是有原因的。 就如同前文提到的结论:大学生在总人口的比例在10%左右,这其实也意味着,年轻父母中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也很低。
我们都知道一个客观规律,人的学历越高,结婚生子的欲望越低,反而是那些初中毕业就走入社会的人,很早就结婚生孩子了,而且很多不止生一个,所以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初中毕业的父母依旧是当下社会中孩子父母的主流。
这些人心中普遍都有一个痛点,那就是没上过大学,虽然很多人嘴上说上大学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表面上还是大学无用论的鼓吹者,但当初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同龄人却在高中为了大学梦努力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痛彻心扉的。
有多痛就有多么大的反思,受到阅历和能力的局限,结论往往就是认为自己当初因为玩游戏,看动画片儿浪费的大把的学习时间,要知道当初的他们家长和老师就是这么训他们的,电子游戏和动画片儿害苦了他们,是这些人根植在内心深处的隐隐的痛,或者说内心中最深的伤疤。
当他们发现孩子看动画片儿,或者玩电子游戏,便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再次接起了他们心中深深的伤疤,因为一些莫须有或者有些可笑的原因,举报动画片儿,其实都是这些敏感神经被触动后的应激反应罢了。
【为何一些国产影视剧褒贬不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解释一下当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市场,为何很多人吐槽电影《长津湖》故事衔接性差,还有人说是每一个小故事很好,但总体连在一起就很差。
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我们压根儿就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流受众,大学生只占了14亿人口1/10的比重,而这部电影是拍给所有14亿人中国人看的,如何把一个爱国故事,一个怀念英雄的故事最简单,最直接,最热血地讲出来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
很显然,《长津湖》这部电影做到了,而且很好地完成了,因为电影观众以他们最实际的行动说明了一切。
这种情况下,与其像西方国家那样搞出虚伪和平那一套,吸引并洗脑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像电影《长津湖》这样满足最广大老百姓真实需求才更加真实接地气,才更符合当下中国的国情。
更早的《战狼2》也是如此,故事简单,让主流观众看得懂,感动之余传递正能量才是关键,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理解为何抗日神剧这么多年依旧是诸多卫视的心头好,因为它足够简单,足够热血,虽然其中不少夸张的有些不符合逻辑。
大学生也不要觉得美剧多么好,说白了这些烧脑的剧本都是拍给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被英语考级各种折磨的人看的,奈飞是借助过去百年间全球英语文化的散播,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收割了一大批红利,所以即使不管不顾美国国内的其他观众(中低收入者),依旧可以获得极高的付费用户增量,根据奈飞的财报显示,国外的付费用户已经有反超美国国内的趋势了。
国内的视频网站也不是不想拍那种高质量的剧集,但前提是满足主流受众的口味,可以拍但数量肯定是细分,比如某雾剧场。
如果哪一天,中国文化可以走出国门,世界各国会讲中国话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伴随国内人口出生率下降,高等教育的比例必然进一步增加,高质量的剧集自然也会越来越多,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人口、教育,这些看似宏观的经济数据,其实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只聚焦于为问题本身,忽略客观大环境,就很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就更别提正确的解决办法了。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觉得船夫讲得可以的记得点赞关注,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就更好了。
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