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覆灭,跟这个女人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北魏的政坛,有一个颇为奇葩的“潜规则”,那就是“子贵母死”。
那么,什么是“子贵母死”呢?
就是皇子一旦成为太子,皇帝就会除掉太子的生母,杜绝将来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可能。在其他朝代,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多为个例,极少像北魏这样成为不成文的规矩。
在北魏建立之初,拓跋皇族的母族或妻族往往会把持朝政。由于北族的女人不受传统中原礼教的限制,她们的脑子里并无“后宫不得干政”的概念,所以她们在政治场上的表现十分随意,对权力没有丝毫避讳。
道武帝拓跋珪之所以能够登基,靠的也是其母亲与舅舅的支持。不过,拓跋珪上台后,北魏由部落联盟向帝国的转型成了大势所趋,在转型的过程中势必会参考中原政权的模式。为了革除部落制中的陋俗,道武帝用武力手段强制征服了贺兰部、独孤部、慕容部。
随后,道武帝开始铲除所有能威胁他集权统治的女性,他逼死了生母贺兰太后,以及太子的生母刘皇后。道武帝的做法,为后来的北魏皇帝树立了典型,以至于“子贵母死”成为北魏皇权传承中的“潜规则”。
汉朝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汉武帝打算册立皇储,但考虑到太子的生母钩弋夫人太年轻,将来太子登基后难免会出现“子少母壮”的情况,所以便狠下心来杀掉了钩弋夫人。汉武帝的理由比较充分,但未免有些不近人情,“恐女主颛恣乱国家”。说起来,中原政权的统治者中极少有像汉武帝这种亲情观淡薄的皇帝,“子贵母死”的情况在少数民族政权中时有发生。
自道武帝拓跋珪开始,直到孝文帝拓跋宏,在此期间北魏皇帝的皇太后都不是自己的生母。直到宣武帝元恪登基后,这名笃信佛教心地善良的皇帝,终于废除了这一“潜规则”。所以,元恪在册立了太子元诩后,太子的生母胡氏保全了性命,幸免于难。“子贵母死”的“潜规则”虽然与传统伦理观念大相径庭,但在北魏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其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
元诩登基,是为孝明帝。儿子继位后,胡氏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后。胡氏的亡夫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在北魏历史中,胡氏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后。
说起胡氏是如何登上后宫正位的,她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根据史料的记载来看,年轻时的胡仙真就像电视剧里的女侠一样,武功高强,喜欢骑射。不过,这名好动的女子在成年后沉静下来,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遁入空门,成了尼姑。
尼姑常伴青灯古佛,她怎么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帝元恪呢?
胡仙真之所以遇见元恪,还要得益于她的姑姑。胡仙真的姑姑也是尼姑,她的声望很高,是享誉盛名的神尼。
前文我们提到,元恪笃信佛教,所以经常邀请僧人尼姑入宫讲经,胡仙真的姑姑就是宫中的常客。在姑姑的引荐下,胡仙真得以入宫,为元恪讲经。胡仙真姿容出众,口才也比较好,起初元恪听的是胡仙真讲的经,到后来元恪就开始直勾勾地盯着胡仙真了。自古英雄爱美人,年轻貌美的小尼姑勾起了元恪的春心。于是,元恪立即下诏,让胡仙真还俗,将她封为世妇,对其极尽宠爱。
胡仙真成了元恪的嫔妃后,“子贵母死”的“潜规则”尚在。不过,胡仙真根本不在乎。当时,元恪的大儿子元昌已经病故,所以元恪膝下无子。当时元恪的妃子们都不想当出头鸟,为元恪生下第一胎皇子,生怕自己的儿子会被立为太子。不过,胡仙真却没有这种想法,她做梦都想为元恪生个儿子,然后看着儿子成为皇储。
如果自己的儿子能成为继承人,哪怕是被赐死也在所不惜。没过多久,胡仙真的愿望就达成了。公元510年,胡仙真为元恪诞下龙子,也就是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元诩。当时的元恪已经二十七岁了,在那个平均寿命不高的年代,二十七岁已经算是中年人了。中年得子的元恪对胡仙真的付出十分感动,他对母子二人愈发宠爱。考虑到自己与胡仙真的感情,元恪毅然决然地废除了先帝们留下了“潜规则”。至此,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子贵母死”终于被停止。
公元515年,元恪驾崩,六岁的太子元诩继承大统。按照北魏皇族的制度,元恪的元配皇后高英被尊为太后,胡仙真虽为皇帝生母,但她也只是被尊为皇太妃。虽说胡仙真与高英的地位有别,但这些差别仅局限在称呼上。毕竟,胡仙真是元诩的生母,她自然掌握着实权。太后高英十分妒忌逃过“子贵母死”的胡仙真,想方设法对其进行迫害,想要除掉这个威胁自己地位的女人。
胡仙真是个聪明人,她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经过一番反攻倒算,胡仙真反倒解决了高英,清除了后宫中的障碍。高英一死,胡仙真终于坐上了后宫正位,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太后。由于元诩年龄尚小,胡仙真便像历史上大部分女权人物一样,开始临朝听政。文武百官均称胡太后为“陛下”,但弧线应的心里还是有些分寸的,她从不以“朕”自居,不与皇帝儿子争抢名号。
在胡太后当政的十三年时间里,她也算励精图治,每天兢兢业业地批阅奏章,亲自裁决军国大政,整顿吏治。国家被胡太后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库也日渐充盈。然而,在胡太后手中的权力愈发稳固后,她却逐渐懈怠,不再勤于政事。
到了胡太后执政末期,她已不再上朝,而是将时间全用在礼佛上,大兴佛事。兴建佛寺本来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老百姓对此颇有微辞。国库出现经济赤字,国内爆发大规模灾荒,可胡太后仍横征暴敛,强行征收未来六年的赋税,将收来的税款用于修建佛寺。
终于,胡太后残暴的阶级压迫招致百姓不满,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造反。
历朝历代不乏礼佛修道的皇帝,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胡仙真的做法比较过分。据悉,当时北魏境内总共修建了三万座佛寺,和尚尼姑的数量达到二百万。仅洛阳地区,大大小小的寺庙加在一起就有一千多座。自佛教传入中原,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盛况。
胡仙真寡居已久,耐不住寂寞的她开始养男宠,与年轻男子私通。元恪同父异母的弟弟清河王元怿,按照辈分来算是胡仙真的小叔子。胡仙真觉得元怿这个小伙子长得很帅,便主动勾搭,与其苟合。后来,胡仙真还将军国大政委托给元怿,让他代管朝政。除了元怿之外,胡仙真还有个情人叫杨白华,两人经常在后宫之中淫乐,毫不避讳。
除了这些,胡仙真的晚年生活颇为奢侈。她特别喜欢举行饮宴,外出巡游。只要亲信能逗她开心,她随手便是千金打赏。每次出巡,胡太后的身边都有几百名随从。某次胡太后心情好,命令大臣打开府库,让皇族宗亲自由出入国库,任意取用府库中的财物。有了胡太后这样的“标杆”,朝中显贵难免会上行下效。高阳王元雍家里有六千名仆役,五百名美妓,平时吃顿饭都要花上几万钱。河间王元琛与高阳王斗富,竟用纯银打造成马槽,用来喂马。
元诩日渐长大,脱离了稚气的他逐渐意识到,母亲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将老祖宗留下的江山推向深渊。元诩决定,从母亲的手中夺回拓跋氏的江山。当时,胡氏还做了一个令元诩无法忍受的举动。当时,元诩的潘嫔诞下一女,胡氏竟对外声称生下的是龙子,还大张旗鼓地大赦天下。
为了夺回大权,元诩秘密诏令大将军尔朱荣兴兵勤王,率军南下洛阳,以军队威胁胡太后放权。可惜的是,胡太后安插在元诩身边的耳目截获了消息,及时传达给胡太后。狠心的胡太后一不做二不休,让亲信在儿子的饮食中下毒,将元诩毒杀。
元诩过世后,胡太后蛊惑世人,让潘嫔的女儿冒充龙子,继承大统。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没过多久便有人发现小皇帝是女儿身。无奈之下,胡太后又拥年仅三岁的临洮王之子元钊登基。趁着舆论抨击胡太后的势头,尔朱荣率兵南下,进攻洛阳。
见尔朱荣的军队势不可挡,胡太后放弃抵抗,回到寺庙中剃度,重新做了尼姑。尔朱荣攻入洛阳后,抓住了罪魁祸首胡太后,命人将其“浸猪笼”,丢进了黄河中淹死。可以说,北魏之所以覆灭,与胡仙真有着最直接关系。
当然,也不排除胡仙真被后世史官抹黑的可能,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像胡仙真这种失败者只能任人摆布。值得一提的是,胡太后还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中国文艺词典》把她列为中国女词人,其代表作品是《杨白华》词:这首诗貌似淡水而实为醇酒,在中国文学史上常被作为北朝的代表作品加以介绍。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
参考资料:
【《北史演义》、《北史列传第一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