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有钱莫住东厢房”是什么意思?东厢房有什么不好? 2024-08-04 02:43:59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农村老话,让现在的人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时代不同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非昔比。因此,现在一些人容易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现在社会所看到的情景,用现在的思维来评价过去东厢房住居条件上的好与差,事实上,这句老话所产生的背景,与现代农村社会完全不同,其要表达的意思并非东厢房居住的感觉,而是另有深意。 1、东厢房到底怎么样? 东厢房是一种什么样的房屋,到底好不好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好。从我国民居坐南朝北的地理环境和民间风水上来看,正屋坐北朝南,俗称为北屋。如果庭院是一座四合院,东厢房在正房的东面,其位置仅次于正屋,比位于正屋西面的西厢房要好,比位于正屋前面的倒屋更好。如果是三合院,东厢房比西厢房要强多了。在古代,东厢房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空间的拓展,可向东面扩建,哪怕扩建成另一个院子也是可以的。但是,西厢房就不可以。古人有“西不益宅”的说法,意思是说,住宅建成后,就不能向西边扩张,如果向西扩张就叫“西益宅”。古籍《风俗通义》说: “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不西益者,恐动摇之耳。” 民间还有左青龙右北虎的说法,即住宅左边为“青龙”,右边为“白虎”。以坐北朝南的房屋为例,“青龙”(东)方代表阳气,早晨太阳出来的方位,“白虎”(西)方代表阴气,太阳落山的方位。古人认为,向住宅的西面扩张,就会导致住宅的阳消阴长。住宅向西扩张加高风水上是白虎抬头。民间有俗语说:“宁让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民间还有西厢房的房间不能比东厢房多,否则就是“白虎开口”。也就因为如此,在古人的观念中,东厢房在以后拓展的空间上要比西厢房大得多,不受限制,而西厢房在空间上是 受限制的。这种传统规矩,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在过去农村得到普遍遵守。 2、东厢房是什么人住? 我国农村有一句分家老话:“哥东弟西,老三出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以上的儿子,分家的时候,长子分优先分到东厢房,老二只能要西厢房,老三以下的兄弟,要到外面另选地方建房。我国民间旧时传统,分家时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原则,长子在分家产时是有优先权的,所分到的房屋,除正屋外,是最好的房屋。如果东厢房不好,民间为什么把东厢房分给长子呢?东厢房就是长子优先继承树的象征。有人会问,其实这句老话后面还有一句,完整句子是:“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东厢房不好,不能住,冬天不暖和,夏天不凉爽,其中的含义不是指儿子住不住东厢房,而是指一家之主能不能住东厢房。按道理来说,一家之主应该住主屋(正屋,即北屋),有钱的一家之主更是如此。家里有主屋不住,住东厢房就显得不伦不类了,长辈不像长辈,儿子不像儿子。不了解内情的人,还认为这家人的儿子不孝,让父母住偏屋。这在旧时可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了解内情的人则认为,这家人不讲规矩,没有尊卑之分。事实上,民间还有一句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这句话就很明显了,只有家里出了不孝儿郎,才让父母从正屋搬出来,住在东屋和南房(有四合院的家庭,南房又称为倒屋)。在旧时农村,如果有人上家里来,看到父母住在东屋和南屋,问都不要问,一看就可以断定,这个家庭的儿子肯定是不孝之子,对父母极不尊敬。因此,旧时,民间在住房的分配上,是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矩的,一家之主就得住主屋,不可住到偏房去。再说,过去大多数家庭儿子较多,有四五个儿子(有的六七个)的家庭比较普遍。四五个儿子成家后,就是四五个小家庭,再往后,就可变成同样有四五个儿子的大家庭。通常来说,一个家庭也就一座农家小院,有的只有一半农家小院(很多地方的房屋还只是平房,也就是一层),兄弟结婚后分家时,一个人分不到多少房屋,有个地方住就不错了,哪里容得你去东挑西拣?哪里容得你嫌弃东厢房和西厢房的“冬不暖,夏不凉”?过去的生活水平低,想建新房,哪来的钱呢?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儿子们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可言。旧时,农村儿子分家没房屋住时,通常搭建简易的茅草屋,再好一点的就是土坯屋,屋顶盖秸杆压泥巴,无法讲究“冬不暖,夏不凉”。不像现在农村,家庭子女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不建新楼房,祖屋也足够儿子选择住哪个屋,不住哪屋,哪个屋冬暖夏凉,哪屋“冬不暖,夏不凉”。有了楼房的人家更是空了一大半,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对过去的老话,不能用现在的思维方式去解释过去的农村老话。 3、“有钱不住东厢房”到底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呢? 上一节讲到,一个家庭分家时,通常来说东厢房要分给长子居住,其他的兄弟还没有资格住。如果长子分家出去后,只能勉强糊口度日,没有钱建新的房屋,那么他可能长期在东厢房,直到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房屋住总比没有房屋住得好。至于以后,长子能不能拥有独立院落,还要看他的儿子的能力怎么样,否则只能住在东厢房养老送终了。如果分家后的长子有钱了,就有能力到外面建新房屋,他们还愿意在东厢房住吗?他们当然不愿意。既然与父母分家了,按照传统的说法就是“分门立户”,自己有能力的话,修建自己的独立院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分门立户”和“成家立业”。拥有自家的院子大门,有自家的正屋和东厢房、东厢房,如果气派一些,还可以建南屋,那就修建成四合院了(过去乡村大多为三合院,院前为一道围墙和大门)。如果自己没有建独自院子,住在东厢房,那只能算是“分户立灶”,守着祖业过日子。院子的大门,是兄弟共同的大门,没有主屋,只能算是偏安一隅。一个院子住了几个兄弟,上有父母,下有妯娌,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种是非,不听也得听,清官难断家务事,剪不断,理还乱。挤在一起,容易出现兄弟阋于墙,亲情也变得疏远,有的兄弟宛如仇人。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分家之后,在父母的屋檐下,也同样如此。与父母抬头不见抬头见,眼见心烦,眼见肚忧,说不定三天两头,父母找个借口,狠狠地训斥儿子一顿,儿子只能唯唯诺诺(旧时规矩),满肚子苦水不无处可倒。自己有了钱,谁还愿意过这种日子呢?如果自己建了独立院子,住的是主屋,过的是独立的生活,与父母和兄弟保持了一定距离。即便不出去建房,就在厢房的基础上向东扩展成独立院子(俗称东院),也就有了独立的大门,新院子和老院子相邻,也是一种距离。兄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各家过各家的,比天天挤在一起锅碗瓢盆相碰撞要亲热得多。这也算是一种距离美吧。再说,儿子修建了新房屋,搬了出去,父母心里不但不怨恨,反而特别高兴,因自己有这样有钱能干的儿子感到骄傲。在村里人面前,他们的腰板挺得直直的,说法也底气十足。父母都希望儿子超越自己,他们脸上也有光彩。试想想,位置条件比西厢房和倒屋优越的东厢房,有了钱就不能住了,要建新房屋开门立户,那些住西厢房和倒屋的兄弟就更是如此了。自己努力赚钱,有了钱就盖属于自己的院子,过去一户一院的生活,美滋滋的,谁不愿意呢?因此,“有钱莫住东厢房”这句农村老话之中的“东厢房”,象征祖业。实际上这句老话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安于守住现成的祖业,祖业再多,兄弟多了,分家时也就分得一个角落。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的儿子又只能分到祖业之中,一个大角落之中的一个小角落。只有不断拼搏努力,勤劳致富才能建立新的家业。 赞 (0) 相关推荐 [转载]巧布发达屋 原文地址:巧布发达屋作者:风水怪杰 我看过很多一级的风水楼具备两个特征,第一种是抢钱楼,但是身体不佳,离婚收场,财运也不长久,这种楼有一种特征,便是楼形三尖八角. 相对而言,能够发达长久,运势20年- ... 俗语“门旁若有两棵树,定有二人来同居”,是指哪二人? 现在一些农村人家,喜欢在房屋周围种一些树,既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净化空气.但是,旧时,我国农村很多地方的传统民居,不管是院内院外,包括大门前面,能不能种植树,种什么树,种多少树都非常有讲究. 奇趣搜搜 ... 农村俗语“有钱莫住东厢房”,东厢房真的不能住吗,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甘肃大叔老宋,我很高兴回答题主的这个俗语问题. 导语,'有钱莫住东厢房',东厢房真的不能住吗?为什么? 农村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之所以在农村世代相传,永不衰退,是因它源于 ... 农村老话“惹金莫惹银,惹银害死人”,如何理解,有啥讲究? 一."藕不过桥,竹不过沟" 荷花相信很多人都会非常的欣赏,每到夏季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看到水面上竞相开放的花朵,而荷花下面自然则是会生长着很多的莲藕.一般来说吃起来可是非常的美味,总能 ... 农村俗语:宁住缺角屋,莫住“破脑房”,啥意思?什么是破脑房? 以前人在盖房子的时候,最讲究"天圆地方"的思想,意思就是房子要四平八稳没有缺角.老话说"房子不缺角,先打七十五",意思就是房子方正,没有缺角的话,就可以打七十五 ... 如何理解农村俗语“朋友莫交财,交财断往来”?老话有道理吗? 在农村里有很多的老话,其对我们的很多方面可提供借鉴和参考.小时候就听父母们常对我们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等到步入社会了以后,却又有人对我们说"朋友莫交财,交财断往来", ... 俗语:“靠山莫靠塘,靠塘一家亡”啥意思?农村老话有道理么? 这几年回农村盖房子成了一个热点,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年纪越大对农村的思念就越大,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寄托最好的方法一定是盖一个房子,在不忙的时候可以回村歇歇,在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时候也可以回到村里找自己的朋 ... 【灵璧杂谈】 灵璧有句农村老话“宁让门前有横路,莫让竖路对门户”,有道理吗? 农村老话"宁让门前有横路,莫让竖路对门户",有道理吗? 文/乡村农夫 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城市是按规划建房,而农村就不一定.农村风水这东西,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事,真真假假,真的是让 ... 【灵璧杂谈】灵璧农村老话“人穷休入众,位卑莫劝人” 农村老话"人穷休入众,位卑莫劝人" 文/乡村农夫 有些农村老话流传了数千年,虽然经过了数岁月的洗礼,但人们还会经常说起,依然是朗朗上口,不失哲理.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人 ... 【灵璧杂谈】灵璧农村老话“久住令人烦,频走亲疏远” 农村老话"久住令人烦,频走亲疏远" 文/乡村农夫 "久住令人烦,频来亲疏远"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原句是"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quo ... 农村有句老话“洗澡莫下桥, 最怕桥心水”,说的是什么意思? 关于"洗澡莫下桥,最怕桥心水"这句话,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对此理解的比较深,而我们也经常听一些老人说这事,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洗澡不要去桥下洗,因为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