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演义》第十四回:医圣再世,施术桃源里;盘王显灵,扬威虎狼窝(一)

​作者:江西省崇义县康氏一元堂中医馆康忠义

露暗烟浓草色新,

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

只见桃花不见人!

此首七言绝句,乃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历朝历代之人皆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追求那远古时代的大平盛世。

于是就有了晋朝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房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

匡一心目中的桃花源,就是大熊山和祝融村;钟薇心目中的桃花源,就是能和匡一在一起的任何地方;谢志珊的桃花源,就是能够君临天下的皇帝宝座……

桃花源就是每一个吸引着无数人去实现的美梦!

如果能像《黄帝内经》所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名故曰朴。

那么人人安分守己,怡然自得,自得其乐,那么人间处处就都是桃花源了。

如果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能够安心做他的王爷,谢志珊能够安心做他的山寨寨主,如果北方的蒙古部落不 对中原虎视眈眈,如果南方的倭寇不去扰乱百姓……

很多事情,连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之间,又有哪次不是在血雨腥风和刀光剑影中达到的呢?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话说这横水山寨与左溪山寨,坐落在群山峻岭之中,交通闭塞,道路艰险。

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竹林风月下,泡一壶山水茶,饮一杯糯米酒,吼一曲自编的山歌。

青山绿水间,几处茅房,配上竹木搭成的农家小院落,袅袅炊烟,鸡鸣犬吠,辛劳躬耕,只要能够丰衣足食,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安乐生活。

在这里的百姓,纵然辛苦,却没有战乱的硝烟,左邻右舍,村落与村落之间没有勾心斗角。

民风淳朴,生活自由自在,生老病死,一切都顺其自然。

坐落在崇山峻岭中的横水山寨和左溪山寨,远离了市井的尘嚣,脱掉了世间的浮华,没有功利的熏心,也没有利禄的诱惑。

这里只有葱翠的群山,茂盛的竹林,潺潺的溪流,奔腾的瀑布,永远打不完的猎物……

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它们另外的一个名字---桃源里!

横水和左溪之所以叫做“桃源里”,也正如陶渊明笔下所描写的桃花源一样。

一开始,这里只是居住着一些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茫茫大山之间,交通闭塞,与世隔绝。

真正算得上是地广人稀,虽然离梅关古道不远,但是官府也很少对横水和左溪这片蛮荒之地进行管理。

想想古时候中原的官员流放岭南,那可是九死一生。

横水及左溪离广东岭南只有数山之隔,这也足以说明横水和左溪的自然条件是多么恶劣,一般人是不会在这样的地方安居乐业的。

不过对于喜欢依山而居,刀耕火种的畲民来说,横水和左溪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化外之地,却是他们的乐土和世外桃源!

畲族是我国东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唐朝时国家为了控制边陲地区,镇压畲民起义,就曾派陈之光父子入闽平乱。

并且在畲民居住区是没漳州、汀州进行统治和管理。

宋元时期,散见各处的记载多处显示,畲人“凶悍喜斗”,畲民时常组织起义与朝廷分庭抗礼。

南宋文天祥曾说:威淳五年,潮与漳汀接壤之地,盐寇畲民,群聚剽劫,累政。以州兵单弱,山径多跷,不能讨。

畲民的强悍与州兵的单弱形成鲜明对比,竟致州兵无法对付的地步。

宋元之交的刘埙无奈地写道:又报汀畲急,偏增官府忧;哀哀鸣泽雁,内陆似边州。

可见畲民的强悍之风,竟然引起了朝廷的担忧,国家版图内的畲民聚集区,竟似边疆,战事不断。

这充分说明,畲民是勇敢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频见于宋元记载都说在明代以前,畲民“喜斗”“好讼”“啸据八方”,民风强悍。

其实畲族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民族,畲民的反抗是不堪压迫,为了自身合理的生存而进行的。

朝廷和官府以及许多汉人把畲民称之为“山峒愚民”,而“邑民”则是国家的编户之民。

从这两个不同的称呼可以看出,官府对畲民的排斥与疏远,以及在一班汉人眼中的畲人形象。

居住在横水及左溪等茫茫大山之中的畲民也一样,经常受到官府和汉人的排斥。

只不过畲民多数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刀耕火种,打猎捕鱼,自得其乐,与官府及汉人,是井水不犯河水,因此居住在横水和左溪等地的畲民,和其他少数民族倒也是相安无事,安居乐业,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后来中原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和天灾,沿长江南下,再沿赣江逆流而上,来到了赣州府南安府的各个地方居住,这也就是最早的客家先民。

隶属于南安府的义安、横水和左溪等地也一样有客家先民来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作为外来人的客家先民,和作为原居民的畲民不断融合,客家先民从中原发达地区带来了许多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当地的畲民也受益不浅,再经过长久的岁月,畲民的许多风俗习惯也逐渐汉化。

畲民以大山般宽阔的胸怀,迎接了来自中原地区及其他地方的汉人,并没有排斥汉人,从而可以说明畲族是一个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民族。

只是畲民的强悍之风成了人们先入为主的记忆,以至于一提起畲民便会想起他们的好斗来。

前文说过,畲民作为大山的儿子,靠山吃山,要与猛兽恶禽打交道,居住的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因此畲民各个孔武有力,几乎人人都有不俗的武功,跋山涉水,如履平地。

畲民要是真正强悍起来,还的确是很难对付的。

大明王朝建立以来,每年都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从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搬迁到横水和左溪,在崇山峻岭中安家置业。

横水、左溪、桶冈等地广阔的大山,无私的接纳了所有投奔而来的人们。

这些广阔的大山,依然是一片安祥平和的胜境---桃源里。

当谢志珊的爷爷因台风后倾家荡产,举家搬迁到了左溪的时候,桃源里依然是一片人间净土。

当谢志珊出生以后,情况就已经悄然的发生变化了。

“珊瑚枝上玉花开,风递清香遍九垓”。

谢志珊的爷爷和父亲都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

而谢志珊从小就心存大志,非一般凡俗之人可比。

后来谢志珊占山为王,扯起了反旗,昔日的桃源里就不再安祥宁静了。

随着谢志珊的势力越来越强盛,地盘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谢志珊已经不甘心作为一个小小的山寨之主了。

为了巩固和扩展自己的势力,谢志珊知道必须团结居住在桃源里的畲民。

民风淳朴又强悍,战斗力超强的畲民,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为此谢志珊摇身一变,也自称为“盘王”子孙。

谢志珊身边不乏奇谋百出之人,他们叫谢志珊收集制作了一幅“盘王流传宝印画像”。

又养了一白一黑的两只大狗,以此拉近客家人与畬民之间的距离,从而以“盘王”的名义号召畲族民众加入山寨,共同抵抗官府和朝廷。

自从谢志珊打出了“盘王”的旗帜后,得到了畲民的积极响应,横水山寨、左溪山寨、还有桶冈山寨、义安天台山山寨,这四大山寨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如此一来许多逃难的流民,被官府追捕的无赖地痞和江洋大盗,落第秀才以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慕名前来投奔谢志珊,山寨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吃饭穿衣也就成了谢志珊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为了筹集粮草,同时也是为了扩大山寨的影响,谢志珊组织人马攻打过南安府、南康县、赣县、龙泉县等城池,攻打过桂阳、宜章、万安、泰和、永新等部分乡镇。

为对付官兵围剿,谢志珊与蓝天凤和郭天等人,积极与广东乐昌高快马,湖广郴州龚福全,广东浰头池仲容等结成军事联盟,互相支援,互相配合,互为犄角。

官府顾此则失彼,一时官兵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围捕剿扑灭行动。从而让八府一州的叛乱势力得到了更多发展壮大的时机。

谢志珊还与广东的高快马,多次联合开展军事行动,攻打府县。所到之处,官兵要么闭门不出,要么弃城而逃,不敢跟谢志珊等人的人马交锋。

谢志珊因此取得了几次胜利,战利品颇丰。

谢志珊所控制的横水山寨和左溪山寨,加上桶冈山寨和天台山寨等等山寨,影响日益扩大,前来投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官兵的胆小与无能,也是横水山寨、左溪山寨、桶冈山寨、天台山山寨等势力不断壮大的重大原因。

横水山寨、左溪山寨、桶冈山寨地处湖南广东和江西三省交界处,地势险峻,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畲民和客家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官兵想要征剿,那是十分困难。

谢志珊等人造反初期,官府曾多次泒兵围剿各个山寨的人马,只是东剿则西窜,南捕则北奔,官兵疲于奔命,收效甚微。

而官兵为了对朝廷有所交代,就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的百姓充数,如此一来,昔日的桃源里就成了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的凶险之地了。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自然使得桃源里的更多平民百姓投奔山寨,与朝廷官兵作对。

江西官兵的数量本来就不足,又缺乏训练,没有战斗力。每次决定围剿,从下达命令到集合停当准备进攻,都要二十多天左右的时间。

谢志珊、蓝天凤、郭天等众多山寨的人马早就已经对官兵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

官兵又大多贪生怕死,遇到了山寨主力人马,未战而先逃。

每当大股的山寨人马大规模的攻城略地时,地方官吏便奏请朝廷调遣两广狼兵,云贵土兵进行会剿。

由于费时耗财,不能长期驻扎等原因,狼兵和土兵到达时,山寨人马或据险抵抗,或化整为零,或进入深山密林躲藏,官兵往往无功而返。

那些两广狼兵和云贵土兵,可不是些善与之辈,找不到山寨的人马,就拿平民老百姓出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土匪还土匪,比强盗还强盗。

官兵无功而返,平民老百姓可遭了殃,许多人被弄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因此更加增添了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兵的仇恨,民心完全倒向了谢志珊、蓝天凤和郭天等人。

官兵一撤,山寨人马又会重新聚在一起。官兵每征剿一次,山寨的人马和势力就会壮大一次。

久剿不灭,地方官员为此丢官获罪不少。为了避免坐视不管之罪,地方官员就只好捂着瞒着不报,或者干脆弄虚作假。

表面上看官府在调兵遣将,实际上不动一兵一卒,只是聊为招安做铺垫。

地方官吏战不能胜,朝廷诘责处罚屡至,只有行招抚之策,方可以安然无事。

地方官员权衡利弊后,不愿有所作为,这样就使得八府一州像谢志珊那样的造反势力日益发展壮大,拥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这也是朝廷派文森为南赣巡抚,而文森以身体有病为由不敢前来的原因。

按理说谢志珊等人是很难达到这等势力的,这也是谢志珊的高明与果断之处。

谢志珊从诸多蛛丝马迹和江湖传闻中,认定宁王朱宸濠心存异志,于是直接到南昌和宁王见面,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

两人谋定,待谢志珊等人势力壮大之后,南北共同起事。

万一谢志珊等人的力量不支,宁王的兵马可以作为外援,如此一来,无形中给了谢志珊等人莫大的信心与鼓舞。

连凶悍残忍的两广狼兵,云贵土兵都奈何不了谢志珊等人的山寨人马,更何况那些贪生怕死只会欺压善良百姓的官兵,就这样在与官兵的斗智斗勇中,谢志珊的人马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

特别是在正德八年以后的三四年间,八府一州的各路造反势力浙成燎原之势,横水、左溪、天台山、桶冈等地的人马比过去翻了十倍多,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南赣官兵的人数。

横水、左溪、天台山、桶冈等地的造反势力,至此已由先前的皮肤癣疥之疾,发展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机缘巧合,匡一等人也被卷进了这波云诡谲的时代浪潮中。

至此,冒充为“盘王子孙”拥有“盘王流传宝印图”的谢志珊,和假冒为瑶王宫护法拥有“盘王令”和“乌金匕首”的匡一等人就要正式会面了。

两个冒牌的人到底谁笑到最后,就只有见面见真章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