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脉”,校有“校脉”:安身诗画家园,立命微笑文脉

『微笑教育』八

(接本号上一篇推文)

二、微笑境界:

假设、真实和彷徨

这就是我们的“微笑岛屿”,我们一呆就是九年。九年来,所有的喜笑欢乐,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在这座“意义的城”里演绎,虽然我们知道所谓的“微笑岛屿”只不过是一种比喻罢了,可我们就在比喻中栖息。

偶尔,也会有一些诚实的目光重新提醒我们,例如:老子、孔子、庄子、秦始皇、王羲之、苏东坡、汤显祖、文天祥、曹雪芹、梁启超、莎士比亚、怀特海……他们的提醒,常常让我们出一身冷汗。

回头看园子,我们还在忙着假设各种“意义”,并由此渐进突进、起起落落、连篇累牍、纷纷扰扰。一提醒,才发现我们沉溺的“意义”都是假设的,因此也变得稍稍平静。

平静了不一会儿,我们受不了“失重”之苦,便又重新建立“意义”。设计者为了“诱使”别人加入,也为了说服自己,便把这种“意义”竭力撑大,使“虚假”更加“虚假”。

图片 / 来自网络

这样一来,微笑境界就分出了两大境界:假设境界和真实境界。假设境界在比例上占九成以上,而且一会儿表现为神圣,一会儿表现为壮丽,一会儿表现为强大,一会儿表现为成功,一会儿表现为深刻,一会儿表现为叛逆,都从者如云,烈烈扬扬。

真实境界是摆脱假设之后的思维结晶物,很少,却可以看淡一切神圣、壮丽、强大、成功、深刻、叛逆。在假设与真实之间,还有一个彷徨境界。那里,很多人在苦恼,在决裂,在求索,在挣扎,在批判……微笑文化,主要停留在这一境界。

图片 / 来自网络

扫描微笑教育九学年的历程,我们就在假设、真实与彷徨间徘徊:

第一学年:微笑教育悄然孕育,初具端倪;

第二学年:微笑教育蓝图绘就,家园情怀;

第三学年:微笑教育遥望彼岸,正见正行;

第四学年:微笑教育为校庆生,接受评估;

第五学年:微笑教育内涵发展,形成品牌;

第六学年:微笑教育精致追求,美学画面;

第七学年:微笑教育节奏律动,才情蕴藉;

第八学年:微笑教育核心素养,防疫抗疫;

第九学年:微笑教育逍遥自在,文脉探求。

按照怀特海节奏论“浪漫——精确——综合”循环往复的周期性来看微笑教育的境界:

浪漫阶段(2012.9~2015.7):

第一学年,悄然孕育,初具端倪;

第二学年,蓝图绘就,家园情怀;

第三学年,遥望彼岸,正见正行。

精确阶段(2015.9~2018.7):

第四学年,为校庆生,接受评估;

第五学年,内涵发展,形成品牌;

第六学年,精致追求,美学画面。

综合阶段(2018.9~2021.7):

第七学年,节奏律动,才情蕴藉;

第八学年,核心素养,防疫抗疫;

第九学年,逍遥自在,探求文脉。

“假设——真实——彷徨”对应的是“浪漫——精确——综合。”这也恰恰印证了佛家的那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三、微笑基因:

守望相助

有人说,真正结束中国“文革”的,是唐山大地震。中国,突然窥得了人类生存的真实。也就是说,一场天降的自然灾害,从根子上否决了人为的政治灾害。数十万生灵的刹时陨灭,使原先陷于极左痴迷的中国惊呆了,给人们补了一门有关“生存底线”的“天地之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