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滞气汤新用(古方新用)
作者:潘奔前
单位:潘奔前(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院,湛江市赤坎海北路24号(524043))
关键词:
新中医000140 散滞气汤出自《脾胃论》,方由当归、陈皮、柴胡、半夏、红花、生姜、炙甘草等药组成。主治气结中脘、心下痞满、不思饮食等症。笔者以本方治疗消化系统疑难病症,疗效满意,兹举验案2则。
1 胆汁反流性食管炎
杨某,男,32岁,1998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来常觉胸骨后烧心感、烧灼痛及口苦、反胃等不适,烧心感每于餐后1小时内发生,烧灼痛每从剑突部移行到胸骨上窝。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曾服抗酸剂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纤维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胃—食管联接处粘膜潮红、糜烂、水肿,并有胆汁反流现象。证属气滞郁结,胃气上逆。治以理气解郁,和胃降逆。处方:当归、厚朴各8 g,陈皮、柴胡、生姜各10 g,红花5 g,炙甘草6 g,法半夏、枳壳各12 g。每天1剂,水煎服。服12剂后,患者反胃、口苦消失,胸骨后烧心感及烧灼痛大减。上方加丹参12 g,续服12剂,诸症完全缓解。3个月后复查胃镜,食管下段粘膜糜烂水肿消失,亦未见胆汁反流现象。
按:本例属气滞郁结证,治以散滞气汤加味,取厚朴、陈皮、柴胡、炙甘草、生姜理气消滞,和胃降逆;因久病入络而酌加红花、丹参祛瘀通络,故收效显著。
2 功能性消化不良
林某,女,41岁,1999年1月25日初诊。患者近1年多来常感上腹部闷痛不舒,烧心饱胀,纳呆疲乏,伴嗳气、欲呕等。曾屡用制酸剂及胃动力调节剂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经胃镜、B超及生化检查,胃、十二指肠及肝、胆、胰腺等脏器均未见器质性病变。舌淡红、苔厚白,脉缓。证属肝胃不和,湿阻气滞。治宜疏肝和胃,化湿理气。处方:当归、厚朴、柴胡各8 g,陈皮、生姜、藿香各10 g,红花5 g,炙甘草6 g,半夏、白术各12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周,上腹闷痛饱胀、嗳气作呕诸症缓解。守方加党参20 g,鸡内金5 g,又服2周,患者胃纳明显增加,疲乏感消失。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本例属湿郁气滞,以散滞气汤理气消痞,加白术、藿香健脾化湿。据久病必虚之理,初效后守方加健脾消滞之党参、鸡内金调治半月巩固疗效,以收全功。■
(收稿日期:199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