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秘籍——离去是为了成全彼此
文/李永涵
是把命运前途寄托在公司?还是结交大能量的贵人?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
此三者实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
首先有意识的不断提升自己、此是操之在我;并在岗位上好好工作,若能够得到领导赏识提拔更好;若还有大能量的贵人拉拔那更是如虎添翼。但都强求不得。
小明从事立体车库销售8月后做成一47万小单,之后陆续有签约维保小单,但小明很快发现自己并不专业,无法回答客户提的专业性问题,如”停在立体车库上的车子砸下来是什么原因?”
因公司希望小明在岗位上稳定最好不要调岗,于是小明决定跳槽到新公司从事立体车库技术支持岗位,从实际工作中去学习。
最终小明通过跳槽到新单位如愿以偿得到技术岗位的工作。关于跳槽,有3点需要注意:
滚动的石头不长苔
曾师在《赵云的领导艺术》中讲,人是可以在最初的5年跳槽的,是为了找好老板而不是为了钱而跳槽。
年轻人喜欢跳槽是不好的,因为滚动的石头不长苔。
曾师在著作《如何在36岁之前成功》中写到:
任何人时常跳槽或转业,经验就累积不起来,组织对我们的信任度也会降低,没有人肯完全相信一个经常跳槽的人。然而,做不好工作,再坚持不跳槽,实在也没有什么好处。
三姓家奴吕布,投丁原而杀丁原,再投董卓而杀董卓,再投刘备而夺徐州鸠占鹊巢,白门楼上欲投曹操。
吕布一路都是干掉老板,毁掉组织,信用值透支殆尽,谁敢要这种人呢?曹操也担心重蹈丁原、董卓的下场。
合理的态度,应该是最初5年尽量跳槽或转业,然后定下心来,不再跳槽或转业,以积累经验,成为值得大家信赖的人。
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如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拜访一位大德都在提升,最终遇到第五十三位老师“普贤”展示十大愿王而成佛。工作亦是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场。
如果在岗位学到的知识技能有限,则可试着和组织商量,创造机会提升自己。
若组织怕你学习太多而能力太强反而不易掌控,而不愿再给机会,那缘分差不多尽了,道声祝福,踏上新征程。
提出辞职前,需事先备好下家工作的单位和岗位;若尚未准备好,宁可暂时忍耐,且在找新单位新岗位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
提出离职时,莫和老东家发生争吵,正所谓“绝交不出恶声”,而且“为下次见面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山水有相逢,随时再相见。
提出离职后,站好最后一班岗,和同事交接好工作,最后一天把桌上的文件和文具摆放整齐,清理好垃圾,给下一任同事整理出干净的空间。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对组织和自身的伤害,离去就是为了成全彼此,成全更优秀的自己,成全组织找另一个适合的人才。
跳或者不跳,都要进步,都是服务社会。若没长进,即使一辈子不跳槽,也是个人和组织的悲剧和损失。
关公兵败下邳,视死如归,死战曹军。可是考虑到二位嫂子(刘备之妻),顾虑到刘关张的生死之约,在张辽相劝下,投汉不投曹,留下忠义的美名。
觅得此生不易之所
职场最好的状态,是择一安身之处干到退休。如同爱情与婚姻,觅得最适合的对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胡雪岩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杂粮行,再到金华火腿,最终定在钱庄行业。
赵云旨在救天下百姓而来投公孙瓒,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公孙瓒原和袁绍一样也不是好货,于是离去,最终在适当的时机投入到刘备的麾下,报效终老。
姜太公三进三出于殷商。姜太公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并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
在周文王的治理下,百姓竟然互相礼让,部落因周文王的大义由相争变为相让,姜太公选择辅助德才兼备的周文王。
很多人是经过多份工作的磨合,定下终生为之奋斗的组织。
在组织中和领导相处,最好的状态是和领导有点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定下此生与之共进退的老板,不抛弃不放弃。
如同胡雪岩遇到王有龄,一在官场一在商场,互相帮忙互惠互利。
赵云在投入刘备阵营后,就此终生不渝,冲锋陷阵、战功累累,单骑入曹营救阿斗。
姜太公用无钩之钓钓于渭水,等到周文王;文王视之为“太公望”,替姜太公拉车800步,姜太公说你拉我800步我保你800年,果然辅助周文王灭了殷商建立周朝。
当然,觅得知己的老板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你不一定是千里马,即使是千里马也不一定有伯乐赏识,自古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悲哀。
如何在非伯乐赏识下工作到退休?那就要好好了解下公司的规矩,知道老板的禁忌和爱好、莫触犯禁忌。
研究老板的脾气秉性,尽量在他身边能够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和同事友好相处、与人为善、能帮的尽量帮,宁可自己麻烦一点,也不要破坏了和同事的关系。
跟领导处好关系,先跟同事处好,因为同级同事处不好,领导也不敢放心表现得和你很好,和这个同事处好关系,也要和其他同事处好关系。
如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种日子。
当然,如果你福气运气不错,有强大的客户资源、能力不错,同时时机又不错,也可考虑创业。
自己能够更自由的发挥,而且能够有小蓄或大蓄,建立属于自己的现金流管道和人脉关系网,同样可用积蓄的财富和资源造福于民。
打工和创业其实是不二,其中的道理就不详细阐发。总之,中国人的道路比较宽广。
《孙子兵法》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懂得《易经》的人,是不占而已矣。
如果论跳槽的秘籍是什么——非不得已不跳,跳则谋定而后动。
作者简介:
李永涵,福建宁德福鼎人,现居厦门。08年开始学习曾仕强教授的著作和视频,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量和层次,自利利他。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