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泰蓝鉴定
景泰蓝俗称“铜胎掐丝珐琅器”,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用细扁铜丝掐挂各种花纹,再把珐琅质料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关于景泰蓝的起源,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其缘起于元代。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工艺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孔雀蓝为主。
乾隆雨后期景泰蓝就急剧衰退,为什么呢,国家的经济衰退直接体现在奢 侈品上景泰蓝,在所有的工艺品中,成本是最 高的。至晚清开始走入民间这时候北京,扬州,广州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景泰蓝的字号。乾隆四十四年,除夕乾隆吃年夜饭的时候,只有皇上的餐具是景泰蓝的,剩下的底下的全部都是瓷器的其他材料的。就可见景泰蓝,当时在宫廷中的一个地位。虽然当年的中国皇帝 都把景泰蓝当做宝贝来看待,由于当时的文人觉得景泰蓝太过花哨不推崇以至于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中景泰蓝却遭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冷遇。以至于除了故宫博物馆,我们其他重要的博物馆里几乎都没有景泰蓝的收藏,就是历史上的这个原因。
景泰蓝工艺非常复杂,而且很容易失败,尤其是在烧制过程,很容易使颜色发生变化,比如红色变黑色,因为红色是最难烧制的颜色。其次是很容易出现砂眼,这是因为釉料不够纯所以会有气泡导致的。最 后铜丝在烧制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形等现象。所以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工艺品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很不容易的,难怪古时也只有皇 家才能用的起这种器具。
一锤一锤的敲打、一根一根的弯折、一滴一滴的点蓝、一遍一遍的打磨,景泰蓝的美正源于此,从古至今,景泰蓝始终以繁复的流程打造着流光溢彩的精致,即便今天,依旧光彩照人。
历史上,景泰皇帝是不幸的,但“景泰蓝”却以他的年号而扬名天下。但纵观明朝文化,其现象十分有意思,除了景泰蓝,还有宣德炉、成华杯、万年柜,这些都是以年号冠名的物品。景泰蓝的创制是在宣德年间,它的出现在宫廷宫廷之内掀起极大反响,所有御用陈饰都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胜数,全部的瓷料能做景泰蓝的都是应有尽有。
不断刷新的景泰蓝拍卖纪录,引起广大藏家的关注。以前,景泰蓝买家大多是国外的收藏界的风云人物和著 名艺术基金机构。而现在,国内大的投资机构、大藏家也开始关注景泰蓝,他已经成为收藏地位象征。如今很多收藏名家逛古董店,如在门口没有看到景泰蓝,往往扭头就走!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古董景泰蓝曾是海内外艺术品拍卖的主角。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御制掐丝珐琅缠枝番莲莲蓬盒”成 交价为1057万港元。景泰蓝市场的黄金时代出现在2005年之后,国内外市场热火朝天,五六年间高价迭出:2008年佳士得巴黎春拍,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胡人像以652.8万欧元成 交,但这一世界纪录很快被刷新,2008年北京中贸圣佳春拍,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成 交;2010年12月,香港收藏家刘銮雄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豪掷1.295亿港元,竞得一对雍正时期的掐丝珐琅双鹤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