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定义

也谈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定义(一)

所谓哲学的自我理解,就是哲学的概念,也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困扰了整个哲学界几千年,至今仍不能做统一解释的大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哲学的整体尴尬,我一个不名一文的升斗小民要谈,其实有点儿狂妄。呵呵,管他呢,既然我看到了,想过了,借机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对或不对,对自己都是个锻炼,不管那么多。

既然哲学界早有“哲学无定论”之说,我结合自身经历整理一下哲学在自己思想中的印象,成一家之私言,相信也不至于招致太大的笑话,因为我早把哲学定义为“所谓哲学,就是人反思其存在的不和谐,而求得和谐存在的学问”。

现在依然觉得这个定义涵盖了我所掌握的哲学的所有内涵,而且我的哲学视野至今也没超越这个定义,所以我自以为这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因此我的哲学也得以在日日新中走得更坚定。如果有人能帮我指出这个概念的不足,让我在哲学上少走弯路,定当感激不尽。

“人反思其存在的不和谐,而求得和谐存在”这句话中,包涵着哲学的全部重要问题:一、它包含了哲学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人,客体是人的存在;二、它介绍了哲学的基本方法是反思,唯有通过反思,人才能认识自己有哪些不和谐的存在,进而通过努力而达到和谐存在;三、它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人的存在”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概念既适用于唯物哲学,又适用于唯心哲学,可超然地规避唯物与唯心哲学矛盾斗争;四、它指明了哲学的终极追求——价值观问题——“求得和谐存在”,我理解这就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人类果真实现和谐的那一天,估计至少是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水平,甚至比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还要美好。人和人之间都和谐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再无争端与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人类还会有什么额外的需求?我是想不出来,所以在我心中,那就是终极追求。

和谐,就是我的哲学的终极追求,我热切地希望这也是所有人的终极追求,而且我认为,只有这种终极追求才可能最终调和唯物与唯心这一对历来不可调和的冤家。

换个角度,哲学是帮人认识自己的学问,哲学难学=人难于认识自己。人认识自己难,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与善变,加之物质文明的落后,致使全人类客观上还不能在哲学思想上认清自己,不能形成统一、便捷、高效且放之四海皆准的行为指导模式。

以我看,根本在于大多数人还放不下自己内心中的不当欲望与需求,因而在缺乏有效内在约束的纵欲模式下,在必然带来的心灵伤害面前,世人只能反复“无望”地展开“撞南墙而回头”式反思,哲学也就是这样“无望”地走向成熟。

欲望的当与不当,普通人太难把握,过往的圣人给过一些答案,无奈过程似乎比结果重要。现实的人需要一个简单、明晰的哲学概念的指引,借以帮助芸芸众生在迷途的时候能很容易就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就象神话中阿里巴巴的“芝麻芝麻,开门吧”一样灵验。

我的这个哲学概念符合以上需求,简单易懂,且很容易对照自查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如能推而广之,定当造福苍生万民。我虽为升斗小民一个,但济世救人的情怀还是有的,以上概念与建议是否合理,真心希望能得到一众哲学大家的批评、指正或认可。

再重复一遍,所谓哲学就是人反思其存在的不和谐,而求得和谐存在的学问。(2016.2.26)

话外音:经过长期思考,我对人类整体和谐之后还追求什么问题已经推理出来,并已经做了自圆其说的论述,我现在和将来的所有的自圆其说都服务于那一个自圆其说,只是过程有些长,用数字表述得几十万字。希望看了我的白丁式论述能不负您的信任。

我在文章中说自己的哲学定义简单易懂,那是哲学化早期的幼稚,但每个人的哲学化都需要这样的幼稚,因为没有统一的哲学概念,所以每个人的哲学化都需要自己定义并不断修正这个概念。什么时候能建立起一以贯之的概念,我认为距离哲学化成功真就不远了。

哲学化,仅靠一个外部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应该是通过系统的逻辑思考,将人类所有的概念圆融无碍地统一于文明进步这个主题之下,其实证性和实践性需要每个人自己脚踏实地和按部就班地做。这个做的过程本身就是把深奥的哲学渐渐常识化的过程,所以有了常识化的意识会加速这种认知的进步速度。

也谈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定义(二)

所谓哲学,就是人反思其存在的不和谐,而求得和谐存在的学问。本文将继续围绕这句话展开。

现实世界,不是所有人都对哲学有兴趣,我的这个定义也涵盖了这个现象,因为哲学虽然是一门显学,但它只真正存在于那些意识到“存在的不和谐”的头脑中,这些人有积极改变这种尴尬现状的想法,无奈他们历来是社会中的少数派,所以一直受制于政治所代表的文明根本局限而无法根本扭转局面,是故现实世界一直以不和谐为常态——以和平为表相的表面和谐只是妥协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依然如一群抱团取暖的刺猬,再冷也无法靠得太近。

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的人受认知能力与悟性不足的限制而安于现状,他们的生活因而不得不被动地向他人妥协,向社会妥协,向自然妥协,向……妥协。

在无尽的妥协中,大多数人仍能享受人类历史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各种基本生存需求被满足的幸福与快感,但这种快感与幸福,于哲学来说,显然是浅层次的,说得不好听点儿,也可以叫“没心没肺的快感”。

大家也别小瞧了这种没心没肺,这绝对近似中国传统道家所追求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式人生的理想状态,只是我等凡夫俗子囿于现实的世情、国情与国力,加之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不足,而不达道家那看似高深的境界罢了。

现实社会中,内在需求稍微敏感一些的人,他的生活在内心世界肯定是阴郁的(不是必然的抑郁),因为再内在的需求也要与外在的客观世界互动,因为认识自我需要以认识整个外在世界(含自己的肉身)为前提。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必须与其他人团结互动才能生存。与他人互动的最高境界便是“知音”,可谁都知道知音难觅,只是其中的真正道理不是谁都懂的,于是大多数人的内在人生只能以孤独终老。

让人与人之间达至“知音”之境的学问——哲学——一直离凡夫俗子甚远,即便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智者,通常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此争论不休,那几不与人争的宗教创始人也只能建议大家消极隐忍地活,结果正是智者们的“不智”反而让凡夫俗子们对哲学敬而远之。

宗教领袖们通过自己的“不争即是大争”获得世人对自己的认可,但终没有和他悟性一样的继任者,所以后人只能对宗教领袖本人及其教义产生盲目崇拜,直到最终的迷信。

哲学与宗教的最大区别是,宗教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以麻痹自己现世的灵魂,而哲学必须始终追求现世的终极解放。我认为这是哲学的理想性,或者说,哲学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在当下必然解决文明的全部局限。

分不清过去与现在、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许多哲学爱好者思想错乱的直接原因,因为终极哲学化需要人类整体思想成熟,其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

近日看过一篇介绍瑞士自杀问题的文章,该国作为世界公认的高福利国家,其国民即便不工作也能过上比较体面的日子,可他们竟然闲着没事儿爱寻找上帝,结果个人的生命有限,再虔诚的信仰也抵挡不住某些人现实的无望,最终以自杀收场便是懦弱的人最合理的选项,他们要用潜意识支配的勇敢——不怕死——向强大的上帝示威。

说完了个体层面再说整体层面,基督教文明打着“己所欲,施于人”的旗号满世界招摇,他们曾经和正在世界上干着许多不可告人的勾当,比如美国人的世界警察角色,当得就是在双重标准下极尽厚颜无耻而不自醒。这种不自觉从15世纪一直至今不变,

我不是要全盘否定基督教文明,只是提示基督教文明要学会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文明融合潮流中学会居安思危。比如西方世界曾经辉煌的伊斯兰教文明,曾经因教而兴,如今因教而没落于自己僵化的政治组织形式。

比较而言,佛教就好很多,虽然最终也让信徒迷信于佛,但建教之初反对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众生平等理念得到持续有效的坚持,而且佛学教义虽然深奥,但其对立统一的理论体系更合乎人性,在我所预见的未来哲学统一路上,佛学所起的作用一定因此而远大于其他两门宗教,因为它俩只会说教,没有系统的辩证法。

真正掌握系统辩证法的人是清晰透彻于世界观的,他们不迷信于任何事物。

佛学之所以在其原生地没落,一方面说明其革命性不符合当时当地的文明生态,另一方面说明其历史进步性恰好与中华文明互补,所以才能在中国获得长足发展,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力之强。

包容的同时必然要伴生创新,持续的创新才是文明的真正生命力源泉,伊斯兰教文明拒绝创新,基督教文明实行了宗教改革而在社会创新中获得了世界文明主导权,但这种主导权因宗教的创新空间归零而注定了自己的命运。反而是中国人性格中儒释道结合的特质一直都在,或许这种融合本就一直未真正完成,所以注定在未来世界哲学的融合发展中继续释放更大的包容力与创新力。

因此我预言,更具可行性的世界大同哲学必将在中国产生,而中国政府的很多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政策的成型应该就是这种哲学产生的前奏,只是中国政府尚不能以此种哲学观自居,因那样必有输出“共产”式民主之嫌,必招致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扑杀。

如今地球已经变成村子了,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必然是政治的一体化,真心希望世界各国的领袖们都早日觉醒,让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快一些。

我认为,政治一体化的理想的实现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或者至少是前奏。政治一体化就是民主一体化,但资产阶级民主观明显不具备一体化能力,因为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敌视是世人早就见过的,其背后是资本所代表的少数人的恐惧与傲慢。人类终极文明不需要任何恐惧,当然也不会有任何傲慢,所以资本主义民主注定在被社会主义民主取而代之的过程中彻底消灭民主,转而进入终极自治。

要终极消除人性不足的恐惧和傲慢,只有通过哲学教育才能实现,可这种教育的课堂怎么建构?老师是谁?课本在哪?这些课题能解决吗?好解决吗?会解决吗?我想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所以我说“求得和谐存在”并不是所有人的追求,那是因为这里的和谐不是妥协,是需要通过艰辛的哲学思考才能获得的(有些人即使进行过专业哲学思考也不一定和谐,因其在俗世中仍不能放下不当欲望),所以这种“和谐存在”是绝对的奢侈品。只有通过真正的教育才能让这种“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但真正的教育在哪儿呢?

“求得和谐存在”的人是少数人,他们的思想具备“真善美”的特质,也可称“时代精神的精华”,可这些精华对于普通人仍晦涩难懂,要改变一般群众对哲学敬而远之现象,求得和谐存在这小部分哲人有义务适当做以积极改变,哲学常识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得和谐的哲人曾经的“不和谐”之根源在于一般群众的普遍性“愚顽”,可见“和谐存在”以普遍的不和谐为前提,但哲人得和谐后,作为其前提的普通群众变了吗?没变,所以哲人的和谐改变的只是他自己的心境,本质上仍是与不和谐的前提在做妥协,所以哲人的思想不达终极性。

让所有愚顽之徒也能轻易通过哲学“认识自己”才是哲人终极成功的标志,可古往今来的一众智者、哲人们似乎并不明晰这个道理,在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用艰深晦涩的思想把自己弄成高深莫测的样子,正是这种无奈且不得不“脱离群众”才使得他们不得不独自向隅,不得不以“享受孤独”来自圆其说。

以我看,这更象一种深度的、自我可控的不治之症。所以,真正的哲学应该能主动打破横亘在整个社会的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的“栅栏”为标准,这个“栅栏”就是哲学的专业性,只有让源于现实(社会)的哲学在超越现实(社会)后,再重回现实(社会)之中,只有拯救了全体人,这些哲人才能真正拯救自己。(2016.2.28)

话外音:和上一篇一样,原作的很多观点其实表述得很谦虚,许多话说得不够肯定,如今回过头来整理的时候已将其补充完善至肯定表述,皆因此后的论述给了我这种肯定的信心。

(0)

相关推荐

  • 西方哲学史 | 哲学的诞生

    希腊文明的诞生 首先哲学的开端来源于希腊文明的诞生,那希腊文明的诞生是怎样的?古希腊的文明开端与大多数的文明类似都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形式,有风俗习惯,宗法传统,但不知何故这样的传统中断,建立起为城邦 ...

  • 打工人的终极定义:月薪低于三万你我皆是打工人

    不知道从何时起,打工人成了最近一段时间的热词,一时间,大家纷纷自称打工人,连体制内的和创业老板都来蹭热度,那么究竟何为打工人,打工人的终极定义是什么?以前都说打工是不会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现 ...

  • 何新札记·论物质的概念(修订版)

    何新哲学读书札记: 论物质的概念 [物质概念无法定义] 哲学上的若干基本概念是很难定义的,例如:物质.有.存在.无.非存在. 这几个概念貌似简单而直观,无人不了解.但事实上,自哲学诞生以来的几千年,这 ...

  • 理解哲学的有效途径——知行合一

    导读:当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历史.认知哲学的时候,其实答案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放入历史的场景中,将历史放进现实环境与时代中. 乘车去米利都的路上,并未有特别的感受,安静地坐在车上,希望等导游介 ...

  • 如何从拓扑学上理解哲学的性质

    如何从拓扑学上理解哲学的性质

  • 【学点哲学】自我反省,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学点哲学] 自我反省,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 | 残  雪     01.自我反省,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般人,哪怕是一些高等文化人,是很少注 ...

  • 雅斯贝尔斯:哲学是自我设定的东西,它直接与神性相联系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 梦海 作者简介:梦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5 年 03 期 原发期刊:<社会科学>1994 年第 12 期 第 6 ...

  • 刘金凯: 谈书法创作中的哲学意蕴(中)

    笔者:您谈到书法家应当具备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辨能力,应当具备透析矛盾和达成对立统一的能力.这些在书法创作中居于何种地位呢? 金凯:哲学为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多年的书法实践 ...

  • 【有声散文】陈春花:理解哲学的有效途径——知行合一

    导读:当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历史.认知哲学的时候,其实答案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放入历史的场景中,将历史放进现实环境与时代中.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乘车去米利都的路上 ...

  • 吴昌硕谈中国画中的线条哲学——切忌撩挑滑【图文】

               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 平 "     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 ...

  • 【中国哲学】怎么理解道家思想的德!

    小 播 读 书 /// 01/12  2021 怎么理解道家思想的德!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shì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概意思是说,生养却不占有 ...

  • 吴昌硕谈中国画中的线条哲学

    中国画对线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1 "平" 即指勾线时在线条的每一点上用力都一样,"如锥画沙".勾线时,笔尖要按下去,对纸有一个&quo ...